|
3月2日,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通知明确到2025年,重庆基本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同时还设定多个主要指标,破解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难题。
建立统一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
通知明确,重庆将健全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建立全市统一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福利补贴、享受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依据。到2025年,80周岁以上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基本实现全覆盖。
同时,加强特困老年人兜底保障服务。健全城乡特困老年人供养服务制度,发挥乡镇敬老院兜底服务功能,整合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效能,确保特困老年人“应养尽养”。
通知还指出,要加大存量公办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推动消防设施提档升级,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能力,增设失智老年人护理专区。支持公办养老机构在保障供养对象入住需求的基础上,利用空余床位收住社会老年人。
推动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普惠养老
通知明确,重庆将引导各类主体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下的普惠价格形成机制。
按照“应改尽改、能转则转”的原则,推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绿色通道”,依法依规协调解决培训疗养机构存在的资产划转、改变土地用途、房屋报建、规划衔接等困难,推动一批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普惠养老示范项目。
到2025年,养老服务床位达到25万张、护理型床位达到15万张,新增普惠性养老机构200家、普惠养老床位1万张,培养跨区域、连锁化本土养老服务品牌企业不少于10家。
全面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围绕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通知明确将根据行政区划调整、老年人口变化,进一步完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促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规范化、适老化、实用化,确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到2025年,完成小区适老化改造50个,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万户;新增小区养老服务点1000个、家庭养老床位5000张。
支持和引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依托现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延伸建设运营一批社区嵌入式小型养老服务机构,实现社区居家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全面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每个村设置1个多功能互助养老点
针对农村养老服务,通知明确将建立健全区县、乡镇、村三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农村老年人基本养老需求“有需必应”。
到2025年,每个村设置1个兼具日间照料、康复理疗、休闲娱乐、紧急救援等功能的互助养老点,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养老助理,培育1支志愿服务队伍,每个村民小组组建1个互助服务小组,对农村老年人普遍开展定期巡访、结对帮扶、紧急救援等服务。
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要按照失能老年人不低于3∶1的比例配备管理服务人员,提高失能护理服务品质,在满足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需求前提下,对社会失能老年人入住予以支持。
到2025年,全市建成区县级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80所、建成乡镇养老服务中心800个,设置互助养老点8000个;提档升级乡镇敬老院600所,社会化运营率不低于60%。
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突破10家
通知还明确,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推行养老机构申办一站式服务,建立“一门受理、一并办理”的网上并联审批平台,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以养老服务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服务企业,推动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完善养老服务产品体系。到2025年,力争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突破10家。
重点开发适老化家电、家具以及新型照明、洗浴装置、坐便器、厨房用品、辅助起身、智能轮椅、生物力学拐杖、助行机器人以及安防监控等。
推广使用易于抓握、手感舒适的扶手等支撑装置、地面防滑产品、无障碍产品等。发展老年益智类玩具、乐器、心理慰藉和情感陪护机器人等休闲陪护产品。
培养培训养老护理员超过10万人次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通知明确大力培养一线护理员、专业技术人才、养老服务管理人才。鼓励医师、医士、护师等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转岗养老行业,支持家政服务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养老服务。
完善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互衔接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培训大纲和考核评价规范,常态化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在岗轮训、转岗培训。
到2025年底,培养培训养老护理员超过10万人次,力争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或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拥有1名社会工作者。到2025年,每年培养引进500名养老护理主管,每年培养引进100名养老管理院长。
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