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古称长安,自古就有“八水绕长安”的说法,在城区正北偏东方向有一块“宝地”,“八水”中的浐、灞、渭三河都在这里交汇,河流像鹿角一样把陆地分成了几块。古代传说河里都有龙王,这个交汇处就仿佛三个龙王的“会议室”。这里有个派出所,名为浐水西路,派出所里有个民警名叫王浩。
王浩是西安市公安局浐灞分局浐水西路派出所副所长,主要负责辖区治安,今年也快到了“而立”之年,正是当打之时,头发却花白了一半,而辖区的水面给他的白头发最起码贡献了几十根。
随着西安市的大力投入,三条河的水面越来越大,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好,游人也越来越多。“三河交汇”、“长桥落日”、“百鸟嬉戏”都成了西安的新景观,一到节假日河岸上就停满了车辆,高峰期一天有十几万人到这里拥抱大自然。
人多了事情肯定也就多,临近河边,派出所最操心的就是溺水。水面大、河岸长、桥梁多,看着派出所有几十人,可撒到这里就根本不起眼。本身任务已经很艰巨了,但还有个别人增加工作量,想不开准备了结自己的时候,还想找个风景优美的地方,2021年冬天就遇上了一起。
当年10月底,天快黑的时候,一名网约车司机打了报警电话,说有一个年轻“女娃”叫了他的车,下车的地方却是灞河斜拉桥的中间,看着精神有点恍惚,司机有些担心就报了警,希望民警去看一下。人命关天,王浩带着值班民警就冲到了现场,可就这短短的5分钟时间,“女娃”都已经跳了下去。王浩一边现场组织施救,一边联系消防救援,跟着船就到了“女娃”的落水地点,一把把她抱了上来。10月底的西安已经很冷了,更不要说当时已经到了晚上,更何况为救人警服已经湿透,都贴在了身上。终于在寒风中等来了“120”,把“女娃”送上了救护车,王浩他们这才出了一口气,“总算把人救下来了。”
轻生的毕竟只是个别,可这也给王浩提了醒,回来就和所长马哲一商量,搞起了“大工程”。先是通过分局和当地管委会进行了联系,在河流沿岸一口气装了100多块警示牌,又在河流全段加装了100多个监控。静态防治有了又开始准备动态防治,先是加强了派出所对河流周边的巡逻,尤其在节假日人流密集的时候加派警力,随后又与沿河公园的所有保安取得联系,加强培训的同时,还把派出所的联系方式逐人下发,便于及时赶赴现场展开救援。接着所里又下了大力气,在所有巡逻车上都配备了救援绳、救生圈、救生衣、橡皮筏、救生包……民警一到现场就可以马上展开工作,抢出宝贵的“黄金时间”,为此派出所还专门从市消防救援大队请来了专家,传授民警使用的方法。
在灞河和渭河交汇处,有一家体育文化发展公司,主要业务就是水上项目,什么摩托艇、帆船、皮划艇、水上特技都有,王浩在安全检查的时候,就两眼放光。刚一提出,公司老板就欣然应允,与派出所一起协同“作战”,积极参与河面上的救援工作。公司里不仅和派出所一起制定了行业规范,配备了大量救生物资,连巡逻救护艇都专门弄了一艘。
除了对游人加大了宣传,王浩还专门针对河边的游玩安全,在辖区的学校开了讲座,这些学生都是他的“学生”,肯定得多关照一下。
浐水西路派出所辖区有两所中学、6所小学,在校的学生就有几千人,王浩担任着这些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所以跟这些学生可都是自己的“门生”。
派出所的工作杂且忙,可学校的事王浩一件都没有拉下。每天安排民警在孩子上学、放学时,到校门口上“护学岗”,每年的“开学季”法制教育,这都是王浩坚持的“传统”项目。只要工作一有空闲,王浩就会到这些学校进行法制宣传,为此还专门做了好几版的PPT,就这还怕自己讲不好,正好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就在辖区,王浩还专门邀请大学的教授,给小学生们科普起了相关法律知识。
这些年下来,辖区的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没有发生一起校园霸凌事件,“谁都不愿意孩子在学校发生意外,咱们也是当父母的,把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工作没有干不好的!”这就是王浩的经验。
2021年底,新冠疫情又一次肆虐西安,全城又一次全员上阵,共克时艰。浐水西路派出所辖区有37个核酸点,治安方面的主要负责人就是王浩。
辖区有一个商业综合体“丝路梦工场”,附近不仅有欧亚国际等商业体,还有6个在建工地,更有麦德龙、迪卡侬等好几个大型商超,附近办公楼里光小公司就有1000多家,防疫工作十分艰巨。那些天里,王浩不仅要对其他36个核酸点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更多的时间一头就扎到了这里,早上5点开始,直到下午3、4点。因为周边住户、商户、工地众多,每天的核酸筛查量都在17000人左右,再加上部分市民不注意,聚堆聊天、不规范佩戴口罩、插队等时有发生,王浩他们就成了“消防员”,哪里有不规范的就要前去纠正,哪里有了聚集就得去劝离,哪里有了纠纷就得赶紧化解……直到结束都没有个坐的时候,连口水也顾不得喝,手机上每天都能统计出几万步。
作为负责人,除了执勤,王浩还有其他的工作,每天都得和防疫指挥部进行联系,根据当天的情况制订第二天的上岗人数,情况汇总再加上勤务安排就到了深夜,睡不上几个小时就又得开始新的工作。
辖区欧亚国际一期住着一位老人,说起年龄倒是“还小”,不到70岁,可腿脚不太方便,只能靠手撑着4条腿的助行器才能活动,因为疫情女儿也没法上门照顾,小区物业就把求助电话打到了派出所。
第一次去看望老人,过了5分钟才把门打开,从最远的阳台到门口最多也就7、8米,可老人一步一挪就走了这么半天。王浩把粮食、蔬菜放到厨房,回来询问老人还有什么需求,看着老人嘴发干,就想给她倒杯水喝,这时候才发现老人吃饭喝水都是靠着客厅里的一台电磁炉,“我站不住,把锅放到客厅,坐着就能操作了……”
从老人家里出来,王浩就做了个决定,既然老人不能长时间站立,那就不再给老人送那些需要加工的,直接送盒饭。一日三餐,不管再忙王浩都要把饭送到,再收拾了之前的垃圾带走,王浩还把自己电话留给老人和她的女儿,“不管什么时候,有事随时打电话!”这一坚持就是几十天。
西安终于迎来抗疫工作的阶段胜利,生活也恢复了正常,第一时间老人就给王浩打来了电话,“你再不用来了,我这有人照顾了,这些天把你麻烦的,太感谢你了!感谢党,把你派过来,你们比我娃还好啊!”
在37个核酸点检查的过程中,王浩也经常碰到求助,双河湾小区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要去医院做透析,拦下了警车……北辰村一名3岁的小男孩,在家玩耍摔断了腿,孩子的爸爸抱着娃拦下了王浩……每一次他都义不容辞的送到了医院,在短短的时间里,王浩先后为40多位群众提供了帮助,“这些都是应该的,既然群众找我们,那就是有难处,不为群众服务,还算什么人民警察?”王浩觉得这都是自己的本分。
王浩的老家在千里之外的新疆塔城,就是那首《小白杨》最早传唱的地方,看着边防战士长大的王浩,从小就有一个“制服梦”。到西安上大学是在西北政法大学,虽然毕业后因为品学兼优被留了校,可他的这个“梦”却一直都没有放弃,当了7年老师之后,又毅然穿起了警服。“班超投笔从戎是内地到边疆,我弃文从武是从边疆到内地。时代不同,可意思都是一样,就是为了百姓、为了群众贡献出一份力量。趁着还年轻,只要能为辖区群众做一些好事,我觉得我的‘梦’就没有白做!”
文/杜 鹏
<hr>来源:警界视野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