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觉得星火路很长,而且人多车多,整条路总是灰扑扑的。
那时候家长总是不让上坡去看的那条隧道上的铁轨,透过锈迹斑斑的栅栏,仿佛总能听见火车从远处传来的轰鸣声。
稍大些后,过街天桥开始施工,对面的人民广场与这条路的联系更加紧密。遗落的灰尘,在公交车驶过的同时,在阳光的照射下扬起、发亮。
再次站在街口,往事渐渐清晰,恍惚中又再次看到了曾来“寻找美味”的自己:
“我想喝奶茶。”
“走,买杯星饮去!”
我对这里算是比较熟悉了。小时候妈妈总带我来接爸爸下班,每次都会在这儿买些饼和小吃回家。
师爷也住在这条路上,所以我每逢过年一定是要来的,回家之前还总要去武商逛逛,买些零食和牛奶。
初中在豪门新天地报了补习班,所以一到傍晚放学过去,楼下卖武大郎烧饼的那对夫妻、卖面筋的阿姨和卖烤玉米的大叔,一直是被我锁定的目标。
周末补课的早上会去吃沙县小吃,或者油条、烧饼,中午去楼下嗦个土豆粉或买份炒饭,一整天都非常满足。
印象中,早上的星火路飘出的总是一阵阵包子、面条香,中午变成炒菜、锅子香,晚上又是路口小摊上的孜然、辣椒面香...
那个时候我总是感叹:“住在这里的人,都一定非常愉快吧!”
当年的武商可是非常风光的,周末买单都得排半小时的队,后门也总有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整个超市除了数不清的商品,就是数不清的“人头”。
如今,“改头换面”过的武商超市,透过背景板,隐约还能看见老招牌留下的痕迹,就像它曾经的辉煌,永远无法被磨灭。
家里不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公交卡的年审和缴费一定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一大早来缴个费,顺便吃个饭,再去广场遛个弯,美哉。
即使在线上交通app使用广泛的现在,每天也不少人来此办理业务,这里依然是最实用的公交服务场所。
星火路上的蔬果市场和猪肉店,是整条路上最充满烟火气息的地方。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么粗糙与热闹。
它们绝不精致。
在这里,生活的靓丽外衣被拨开,露出了柴米油盐最原本的质地。同样的,你也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本色。
还有这些门面虽小,但方便了无数人的开锁店、裁缝店。它们仿佛已与这条路融为一体,一起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
路口的第一家面馆,虽然没什么位置坐,但每天早上依旧排着队。似乎人们心中的潜台词是:就是好这一口,打包带走也得吃!
▼沿路头几家面馆、炒菜馆
旁边的那些炒菜馆子,味道也一个赛一个的棒。一到中午,饭菜香、细语声掺杂在一起,把整条路变的充满生气。
▼司家面馆
这家“藏在楼里”的面馆你可曾尝过味道?毫不吹牛,开了40年,这传承下来的手艺,谁尝了都得竖个大拇指。
▼无名早餐店
岔路口这家陪伴了太多人的无名早餐店,总是能用热乎乎的油条、小笼包和米粥,治愈每个人的脾胃。
▼王记清汤
这家清汤大家一定也不陌生,不仅清汤好吃,还留着一手老襄阳的传统美食羊肉胡饽。
▼渝宗肥肠鸡
同样是在星火路声名远扬的肥肠鸡,重庆风味能最大程度刺激味蕾。够麻、够辣、够香,这锅吃过一定难忘。
▼无名炸货铺
这家店里的吃食一共9种,除了米窝和油条,这里还有粽子和红薯饼,均价只1.5元!
这条路上还有很多坚持了许多年的店,它们都是星火路上的缩影,有着自己的两把刷子,也有着自己的“忠实粉丝”。
其实对这条路的惦记不仅仅是一个个店铺累起来的,还有这条路上形形色色可爱的人们:
卖小面包的阿姨经常在这里出没,一年四季都是这个三轮车和装面包的柜子。遇见了可以买上一个面包吃,非常便宜,味道也不错!
这位卖烤薯的奶奶,年纪大,经不起城管的驱赶,所以整天都会在这条街上的不同地方出没。若是遇见她,一定要买上一个红薯,真的很甜很好吃。
心灵手巧的巧姐,每天一大早就会来这儿。如若你有衣服需要缝补,可以来这里找她,缝补之余,也可以陪她说说话、聊聊天。
光阴荏苒,太多店铺来来去去。虽然有着一丝伤感,但我们依旧要欢迎那些来到这里的“新朋友们”,是它们把这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好多年没见着的jio片馍出现在了这里,不同于老式馍,它更大更扎实,外面还撒着满满的芝麻。
有不同口味的内陷可以选择,刚出炉的热乎乎,比传统的更加好吃,价格也便宜。
星火路社区刚来没几年的城市书房,也给热闹的星火路带来了一丝书香气息。下午在这里看书歇息,十分惬意。
即使外面是不断加宽的道路,拔地而起的新楼,亦或新建的高架桥......似乎对这里都不重要。老襄阳人守着的,是这里延续下来的最古老的襄阳味道。
什么是真正的人间烟火?
大概是武商工作人员卸货的叮咣声、公交客服的叫号声、肉摊上的刀起刀落声和菜市商贩的吆喝声,大概是那些溢出路口的“香”。
我们对美食的期待,对味道的追求,就像是那些动人的故事,听千遍也不厌倦。
这个谁都能走进来的巷子里,一定有那么个角落,有着专属于你的回忆。
?END?
出品:湖北鲸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由襄阳食记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