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毒品
大家可谓深恶痛绝
近年来
一些新型毒品披上伪装
在年轻人社交圈中传播
去年以来
利用“互联网+寄递”
的贩毒案件
6人吸食“上头电子烟”
警方跨3省抓获嫌疑人
今年4月,竹溪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接到十堰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下发线索:有人通过快递等方式,购买含有合成大麻素的“上头电子烟”。竹溪警方立即组织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经缜密侦查,很快陕西省安康籍女子贺某某、张某某两名主要嫌疑人浮出水面。
抓捕时机成熟后,民警立即在竹溪和陕西两地将贺某某、张某某抓获归案。到案后,两人对所犯事实供认不讳。
据两人交待,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间,两人多次从外地窜到竹溪县,聚集陈某、王某等多人,在租住房吸食新型毒品“上头电子烟”。随后,民警又辗转陕西、福建等地,将陈某、王某等4人抓获。
至此,一个以贺某某、张某某为首,吸食新型毒品“上头电子烟”的犯罪团伙被十堰警方成功打掉。
经对涉案人员毒品检测,认定上述涉案人员均曾经吸食过“上头电子烟”。目前,贺某某、张某某因涉嫌容留他人吸食毒品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他参与吸毒的人员被行政处罚。
男子为求“新鲜感”
瞒着女友境外网购“乖乖水”
2021年10月初,竹溪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在对物流寄递行业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有一单从德国发往竹溪的跨国快递存在可疑情况。警方立即展开调查,通过快递单号锁定收件人王某某。
经分析研判,警方迅速锁定嫌疑人王某某的日常活动范围。2天后,警方在嫌疑人家中将其抓获,并在他家当场缴获精麻类药品多美康15颗、三唑仑20颗、氯硝西泮100颗、咪达唑仑注射液一支。
随后,警方从嫌疑人王某某手机中提取到相关聊天记录和付款记录,发现其中多次涉及到“迷奸药”“乖乖水”等信息,证实其涉嫌走私毒品罪。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供述,因和女朋友在一起时间太长,想寻求新鲜感。今年4月,在网上寻找“迷奸药”“乖乖水”等信息后,下载某翻墙软件,利用该聊天平台结识卖家,从境外分两次购买了国家规定的管制类麻精药品。
无独有偶。近日,十堰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禁毒大队在市局禁毒支队及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在白浪东路附近一仓库将涉嫌走私新型毒品的嫌疑人孔某抓获,破获一起走私新型毒品案。
经查实,26岁的男子孔某在网上了解到“迷奸”的相关信息后,遂产生与女性接触或约会时使用“迷奸药”和其发生性关系的想法。随后,犯罪嫌疑人孔某利用手机中的翻墙软件,登录境外聊天软件,先后从境外购买“咪达唑仑”(国家二类管制精神药品)和“日医工”(即三唑仑,国家一类管制精神药品)。上述管制药片通过邮政快递进入我国海关后,被公安机关查获。
目前,犯罪嫌疑人孔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警方提醒:
新型毒品瞄上年轻人群
要提高新型毒品辨识度
十堰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已列管449种麻醉品、精神物质,也是世界上列管毒品最多、管制最严的国家。近五年,我国新增列管新型毒品58种。
什么是新型毒品?
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的,多指以芬太尼及合成大麻素为代表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与常见毒品相比,伪装性强是新型毒品的最大特点,看上去常见的瓶装饮料、可爱的彩色糖果、一枚枚小小的邮票……
据警方介绍,近几年办理的一些合成大麻类物质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中,30岁以下人群占比九成以上,呈现出显著的年轻化趋势。值得一提的是,酒吧、夜店、KTV等年轻人聚集的娱乐场所,易成犯罪集散地。一些年轻人第一次吸食多集中于这类娱乐场所。
同时,为了融入年轻人群的生活圈和交友圈,新型毒品充分利用3个强项技能,即外观迷惑性强、交易隐蔽性强、吸食成瘾性强。
民警提醒,新型毒品种类繁多,又极具伪装性、隐蔽性、迷惑性。面对毒品千变万化的“外衣”,我们要擦亮双眼,不要被各种噱头和名字蒙蔽,更不要尝试。
相关链接
近年来常见的新型毒品
1、“上头电子烟”
“上头电子烟”外表与普通电子烟相似,但烟油里却添加了合成大麻素。吸食“上头电子烟”后,会出现“上头”症状,轻则头晕呕吐、精神恍惚,重则休克窒息,甚至猝死,比传统毒品大麻更易成瘾,危害更大。
2、“网红饮品”
“咔哇潮饮”等网红饮品的制作原料中含有“γ-羟基丁酸”,滥用含有这种物质的饮料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呕吐等症状。与酒精并用会加剧危险性,甚至会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属于新型毒品。
3、“邮票”
“邮票”是一种新型毒品,主要成分为麦角酸二乙酰胺(LSD)。LSD是一种从天然的麦角真菌中提取的麦角酸,经过化学合成制成的强效致幻剂,只需很小的剂量就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致幻感。
4、“聪明药”
“聪明药”,也被称为利他林,其中含有“哌醋甲酯”。“哌醋甲酯”是国家列管的一类精神药物,作用机制与冰毒相同。这类药物大多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非法销售,一些吸毒人员会将此类药物作为冰毒等毒品的替代物,不仅成瘾性极大、副作用强,还可能抑制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5、“减肥药”
经过包装的“减肥药”中含有伪麻黄碱成分。伪麻黄碱是受有关部门管制的药品,也是制作冰毒的原材料之一。伪麻黄碱的药理作用是兴奋神经中枢、促进代谢,长期大量服用会使人头晕、恶心、兴奋、睡不着觉、食欲减退,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
6、“可乐”
伪装成“可乐”的是一种由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毒品混合而成的新型毒品。其外包装跟普通可乐很像,喝完会产生幻觉,全身高热发狂。它比冰毒的危害更大,而且因吸食方法不同,对人体危害也更大。
7、“跳跳糖”
这种“跳跳糖”遇水即溶、即冲即饮,口味与各种饮品混合后都不会发生变化,甚至香味都相似,但后劲很强,喝一次大脑连续两天都会处在兴奋当中。
8、“饼干”
一些犯罪分子将毒品混在烘焙原料中,制成曲奇饼干的模样,以躲避公安机关,方便运输、售卖,让人防不胜防。
9、“笑气”
“笑气”,学名一氧化二氮,因吸入后令人感到愉悦,并能致人发笑,因此得名“笑气”。“笑气”虽然没有被归划到毒品行列,但也具有成瘾性,长期吸食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希望大家提高警惕
远离毒品
愿天下无毒
来源:十堰晚报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