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102|回复: 0

想让婚姻幸福长久,这里有四字口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7-9 05: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年6月是美国最热闹的婚礼月,约有1.3万对新人会说出“我愿意”,期待投身于一场充满友谊、愉快与爱的婚姻,直到生命的终点。

只不过,大多数人的婚姻并不是这样的结局。他们的婚姻会以失败告终,要么离婚、要么分居、要么反目成仇。心理学家泰·田代(Ty Tashino)在《永远幸福的科学》(The Science of Happily Ever After)一书中指出,每十对步入婚姻殿堂的夫妇中,只有三对能维持幸福美满的婚姻。

上世纪70年代,在离婚率空前高涨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学家开始以行为观察的方式,对婚姻展开研究。因顾虑父母离异对子女造成的影响,心理学家把目光投向了离异的夫妇,在实验室中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以期寻找婚姻幸福长久的要素。会如托尔斯泰所言,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还是说,痛苦的婚姻都遭受同一种东西的荼毒?
<hr>
“失意”夫妇在相处时,会进入“战斗或逃跑”模式。对他们的身体来说,哪怕坐在配偶身旁说一会儿话,也像在跟一头剑齿虎激烈对峙。
<hr>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就是这样一名研究者。四十年来,他研究了数千对夫妇,试图寻找夫妻和谐相处的秘诀。我有机会采访到戈特曼及他的夫人、同为心理学家的朱莉。他们两人都是研究婚姻关系的著名专家,共同运营着戈特曼研究所(The Gottman Institute)。该机构致力于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帮助夫妇构建并维持健康美满的婚姻。

1986年,约翰·戈特曼和同事罗伯特·莱文森(Robert Levenson)一起,在华盛顿大学设立了“爱之实验室”(The Love Lab)。他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从那时开始收集起来的。两人邀请新婚夫妇来到实验室,并对他们的互动展开观察。在研究团队的帮助下,他们给夫妇们接上电极,让他们谈谈两人的相处,比如怎么认识的,最大的矛盾是什么,有哪些美好回忆。他们一边谈论,电极装置一边将他们的血流、心率及排汗量记录下来。六年后,研究人员再次找到这些夫妇,看他们是否还在一起。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戈特曼将这些夫妇分成两个大组:得意组和失意组。时隔六年,那些依然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夫妇属于得意组,而那些已经分道扬镳,或是过得不开心的夫妇,则属于失意组。分析数据后,研究人员发现,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那场访谈中,失意组看上去很平静,但测得的生理指标却显现出另一番景象——他们心率很快,汗腺活跃,血流也急。经纵向对比,戈特曼发现,当初访谈时生理指标越活跃的夫妇,后续关系恶化得也越快。

但生理学指标和婚姻关系有什么相干呢?要知道,失意夫妇在相处时,会显示出各种唤醒状态,即进入“战斗或逃跑”模式。对他们的身体来说,哪怕坐在配偶身旁说一会儿话,也像跟一头剑齿虎在激烈对峙。哪怕谈论的只是相处中比较愉悦或平淡无奇的小事,他们也做好了攻击或防御的准备:心跳加快,攻击性增强。举个例子,夫妻间可能会问起当天过得如何,这时,丈夫若处在一触即发的状态,他可能会没好气地说,“你怎么不谈谈你这一天过得怎么样,反正几句话就能说完了。”

相比之下,得意组却表现出较低的生理唤醒水平。这些夫妇在共处时,会感觉到安静平和、心灵相通,这又转化成暖心、关切的行为,哪怕吵起架来也是如此。并不是说得意组天生比失意组更具生理优越性,而是得意组营造出了一种相互信任的亲密氛围,让两人在情感和生理上都感觉十分舒适。

戈特曼想进一步知道,得意组是如何营造这种充满爱意的亲密氛围,以及失意组是如何破坏它的。在1990年的一项跟进研究中,他在华盛顿大学的校园里设计了一个实验室,布置成简易旅馆的样子,并邀请130对新婚夫妇前来“度假”,观察他们的日常起居:烹饪、打扫、听音乐、吃东西、聊天、共处。在这项研究中,戈特曼有一个重大发现,直接抓住了婚姻成败的核心。

在一天之中,夫妇间会彼此发出情感联系的请求,戈特曼称之为“邀约”。比方说,丈夫是爱鸟人士,他可能会对妻子说,“看,那只鸟多漂亮!”他不只是在说鸟漂亮,也是在请求妻子的回应,希望妻子表达出兴趣或支持,从而借这只鸟,沟通两人的情感,不管这种沟通多么短暂。

现在,妻子面临一个选择。按照戈特曼的措辞,她既可以“转过身来”,也可以“背过身去”。虽然只是一只鸟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真说起来还有些傻里傻气,但从这样一件小事中,我们却能窥出婚姻健康与否的端倪。丈夫既然提起了话头,就说明对他来说,这只鸟足够重要。现在,就看妻子是否认同并尊重他的想法了。

在研究中,一些人会“转过身来”,对伴侣提出的“邀约”表现出兴趣与支持。还有的则选择“背过身去”,拒绝回应,或者继续看电视或报纸,敷衍一下就完了;还有的甚至“恶语”相向,比如,“别烦我,我在看书呢。”

这种互动对婚姻美满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些六年后离异的夫妇,他们在面对寻求情感沟通的“邀约”时,只有33%的情况“转身面向”了对方。也就是说,当配偶寻求情感联系时,十次里只有三次得到满足。而六年后仍在一起的夫妇中,该比例则达到87%。当伴侣表达出情感需求时,他们十次里有九次都会满足对方。

* * *

通过观察这类互动,戈特曼可以很有把握地做出预测——多年之后这对夫妇是离异、勉强维系还是幸福美满。不论他们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贫穷还是富有,是否有子女,预测的准确率可高达94%。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可以归结为两人相处时的气氛——是善意、宽厚,还是充满了轻蔑、指责和恶意?

戈特曼解释说,“得意组夫妇有一种思维习惯,就是扫视社会环境,搜寻他们可以欣赏并感激的东西。他们会有意营造出一种尊重与欣赏的氛围。而失意组所搜寻的,则是另一半的不是之处。”
<hr>
轻蔑是夫妻渐行渐远的罪魁祸首。
<hr>
朱莉·戈特曼说,“不只是环境,他们还审视伴侣,看他们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然后再大加指责,而不是尊重对方、表达欣赏之情。”

他们发现,轻蔑是夫妻渐行渐远的罪魁祸首。一心挑对方毛病的人,会把对方50%的积极面都忽略掉,还能无中生有地挑出刺来。那些故意冷落对方的——或当对方不存在,或爱答不理,会让另一半感觉自己没有价值,不受珍视。最终受损的是婚姻。有研究显示,总是轻蔑对待另一半、动不动就批评人,这样做不仅会毁掉婚姻,还会摧毁对方抗击病毒和癌症的能力。刻薄在发端之时,就为婚姻关系敲响了丧钟。

另一方面,善意则能让夫妇风雨同舟。研究显示,善意(连同情绪稳定性)是预测婚姻满意度与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善意能让对方感觉受照顾、受理解、受珍视,有被爱的感觉。“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渺,我的爱也像海一样深沉。”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说,“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是越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善意也是如此,大量证据显示,人所接受与目睹的善意越多,他们自己就越是充满善意,他们的婚姻关系也越会形成爱与宽厚的良性循环。

看待善意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你既可以把它看成固有的秉性,一个人要么具备,要么不具备;也可以把它看成一种肌肉。一些人的“善意肌肉”天生比其他人强壮一些,但由于是肌肉,它可以在锻炼中得到加强。得意组往往将善意视为肌肉。他们知道,自己必须不断锻炼,才能保持强健。换言之,他们知道,一场成功的婚姻需要坚持不懈的付出。

朱莉·戈特曼解释说,“如果你的另一半表达出某种需求,而你恰好很累、压力很大或者心思无法集中,但你依旧‘转身面向’对方,这就是宽厚了。”

在那一刻,最省力的回应也许是“背过身去”:头也不抬一下,继续看你的iPad、书或电视,咕哝一句“哦”,就什么都不管了。虽然你忽略的只是一些小小的情感需求,但长此以往,你的婚姻就会受到侵蚀。冷漠会加深夫妻间的隔阂,让被漠视的一方心生怨念。

最难以表达善意的时候是在吵架时,但那却是最应该表现善意的时候。发生矛盾时,如果你一味地不把对方当回事,一味地攻击对方,夫妻关系就可能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

“善意并不是说不表达愤怒。”朱莉·戈特曼解释说,“而是以一种恰当的方式来表达。你可以出言中伤,但也可以解释委屈和愤怒的原因,后者才是正确的途径。”

关于言语中伤,约翰·戈特曼举例说,“在吵架时,失意组的说话方式不太一样。他们会说,‘你迟到了,你到底怎么回事?跟你妈一个德行。’得意组会说,‘我不该怪你迟到的,我知道这不是你的错,但这不是第一次了,我真的不喜欢这样。’”

* * *

无论是对尚未踏进婚姻殿堂的情侣、新婚夫妇,还是那些老夫老妻来说,这项研究的启示非常明显:要想拥有一场稳定、美满的婚姻,你就得早早地表达善意,并常加练习。
<hr>
“很多时候,对方的本意是好的,只是执行效果不太理想。所以,要珍视对方的本意。”
<hr>
提到善意的行为,人们想到的往往是一些表达心意的小举动,比如不时地互赠一下礼物,或是帮对方按摩后背。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但我们也可以改变日常的互动方式,使善意和宽厚成为两人相处的支柱。至于有没有帮对方按摩,有没有送对方巧克力,这些都不重要。

练习方式之一,就是用善意去揣测对方的本意。从戈特曼夫妇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失意组可以平白无故地找出生气的理由。妻子看到丈夫没把马桶盖放下来,就以为丈夫是在故意气她,结果怒火中烧。但他可能只是忘了。

或者,约好了一起吃晚饭,结果妻子又迟到了,丈夫就想,自己好不容易预约座位,提前下班,好度过一个浪漫的夜晚,结果妻子还不按时赴约,肯定是不够重视。但其实呢,妻子之所以迟到,可能只是因为去一家店里转了转,为丈夫挑选了一款礼物。试想她来到丈夫跟前,兴奋地拿出礼物,看到的却是丈夫难看的脸色,只因他错怪了她。如果你能以善意之心解读对方的行动和意图,往往就能融化矛盾冲突的坚冰。

“哪怕夫妻俩已经很不满了,其中也总有积极的事情发生,总有人会做一些积极的尝试。”心理学家泰·田代说,“很多时候,对方的本意是好的,只是执行效果不太理想。所以,要珍视对方的本意。”

另一种很见效的善意策略是分享喜悦。在戈特曼夫妇的实验中,失意组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不会为对方的好消息感到高兴。比如,你得到自己升职的消息,兴高采烈地告诉对方,对方却漠不关心,只看了一下手表,或者应付一句“挺好啊”,就把话搁下了。

在困境中,夫妻应该相互扶持,这话我们都听过。但研究显示,顺境中的相互陪伴其实更加重要。当对方告知好消息时,你的回应方式可能会对婚姻生活造成戏剧性的影响。

在2006年的一项研究中,心理学研究人员雪莉·盖博(Shelly Gable)和同事们将一些年轻夫妇请到实验室,让他们谈谈最近生活中都有哪些开心的事情。这些心理学家想知道,夫妻之间会如何回应对方的好消息。他们发现,总体而言,回应方式可以分成四种:被动抹杀,主动抹杀,被动应和,以及主动应和。

比方说,女方得到一个好消息,她被医学院录取了。她可能会说,“我被自己最想去的医学院录取了!”
<hr>
如果一对情侣能真心为对方之乐而乐,他们往往更能长久。
<hr>
如果她的丈夫完全不予理睬,这就是被动抹杀。他可能会说,“你猜怎么着?我昨天赢了件免费T恤!”

如果丈夫回应了,但心不在焉,不把它当回事,这就是被动应和。典型的例子是随口说了一句“不错嘛”就完了,一边还在继续给朋友发短信。

如果丈夫给她泼冷水,这就是主动抹杀了。比如他说,“你确定你应付得过来?学费怎么办?医学院很贵的!”

如果丈夫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停下手头的事,热切地回应说,“太好了!祝贺你!你什么时候知道的?他们打电话通知的吗?第一学期学什么?”这就是主动应和。

这四种回应方式中,主动应和是最温暖的,其他回应方式都让人心寒。只有在主动应和的情况下,丈夫才体会到了妻子的喜悦,夫妇俩才有机会围绕一条好消息,加深彼此的感情。用戈特曼夫妇的措辞来说,主动应和就好比“转身面向”对方的“邀约”,而不是“背过身去”。

对恋爱与婚姻健康而言,主动应和至关重要。在2006年的研究中,盖博和同事们在两个月后进行了跟进,看情侣们是否仍在一起。研究人员发现,对于分手和未分手的情侣,唯一的区别因素就是是否主动应和。如果一对情侣能真心为对方之乐而乐,他们往往更能长久。在早前的一项研究中,盖博还发现,主动应和与婚姻关系的相处质量以及亲密程度都表现出相关性。

婚姻失败、情侣分手的原因有很多,但究其原因,最后往往能归结为善意的消散。随着生活中压力的不断累加,孩子、工作、朋友、姻亲,各种杂事挤占了浪漫与亲密的时间,夫妻双方可能不再努力经营两人的关系,对另一半的小毛病耿耿于怀,最终形同陌路。在大多数婚姻中,双方满意度都会在最初几年内骤降。但对那些能相处下来,并且生活美满的夫妇来说,指引他们前行的不是别的,正是善意和宽厚。

翻译:雁行

来源:The Atlantic

造就: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

更多精彩内容及免费演讲门票,敬请关注微信:造就(xingshu100)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