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476|回复: 1

三代独龙人的生活:从“做梦都不敢想”到“梦想还是要有的”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2-7-11 17: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新社云南怒江10月8日电 题:三代独龙人的生活:从“做梦都不敢想”到“梦想还是要有的”

作者 李晓琳

位于中缅边境、滇藏交界处的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生活着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不足6000人的独龙族。

9月8日,76岁的独龙族老人李文仕(左)与73岁的独龙族老人太恰(右)在讲述现在的生活,她们是目前中国为数不多的文面女。 中新社发 朱熙 摄

从与世隔绝、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独龙族“一步跨千年”的故事备受外界关注。整族脱贫后的独龙族生活有何变化?或能从三代人身上,窥见这一不凡的历史变迁。

“这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再也没人会担心饿死了。”76岁的独龙族老人李文仕是目前中国为数不多的文面女,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密布着或深或浅的青蓝色刺纹。这是一张经历过苦难的面孔。

“以前吃不饱、穿不暖,雪地里光着脚找吃的。”李文仕称,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族人还处于“刀耕火种、狩猎为生”“刻木记事、结绳计日”的原始状态,极少与外界接触,看见生人便躲。

新中国成立后,修通了独龙江乡通往外界的人马驿道,现代文明的步履才渐渐走进独龙江。

9月8日,76岁的独龙族老人李文仕在地里摘菜,她是目前中国为数不多的文面女之一。 中新社发 朱熙 摄

2010年,独龙江乡“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启动。李文仕一家搬下山来,居住在崭新的安居房内,冰箱、彩电、电磁炉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想念在外读书的孙子时,李文仕还会用智能手机与孙子视频通话。

李文仕掰着指头跟记者说,她每年能从政府领到数千元补贴,家里还种了些庄稼,压根不为吃穿发愁,家庭医生还会定期检查身体。

尽管日子好了,李文仕还是习惯穿着自己编织的独龙族服饰,脖颈上挂满项链。“这是我曾经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呀。”讲述如今的生活,李文仕脸上满溢笑容。

“想让我的家乡变得更好”

比起李文仕所经历的苦难,“80后”独龙族小伙张春强已是“幸福一代”。可他儿时最深的记忆,依然是“肚子饿”。

“家里几亩地烧了又种、种了又烧,一家6口指望着地里的包谷糊口。”为了不再挨饿,张春强努力读书,2001年,17岁的张春强考上贡山县第一中学民族班,光着脚丫从独龙江乡走到县城读书,走了4天。那一年,他第一次尝到米饭的味道。

因为贫困,考上曲靖师范学院的张春强最终没去读书。2006年,张春强回到独龙江乡。“因为有文化、普通话说得好,省外游客便找我当向导。”张春强说,那时每天最少有70元的向导费,比当地公职人员的工资略高。

“可我觉得该为家乡做点更有意义的事。”一年后,张春强回到他出生的龙元村任村委会副主任,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年,张春强担任独龙江乡人民武装部部长。5月,独龙江乡因暴雨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道路、电网、通讯全部中断,张春强带领8名民兵突击队员徒步挺进,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展开救援。

“想让我的家乡变得更好。”张春强用行动践行自己的梦想。

“想到中国一线城市打篮球”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独龙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六年级独龙族学生孔福祥跑出教室,准备到操场练习篮球。

9月9日,独龙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学楼,该校学生多数为独龙族学生。 中新社发 朱熙 摄

“篮球是我最喜欢的运动。”孔福祥身着一件优衣库外套,与记者交谈时大方、热情、普通话标准,与城市孩子并无两样。

孔福祥今年13岁,父母均在独龙江乡政府工作。假期,父母会带他到昆明、大理等地旅游,增长见识。“外面的世界很好,我的家乡也很好。”

为何喜欢篮球?孔福祥告诉记者,2年前,他因姚明创办的姚基金公益项目接触到篮球这项运动。

去年9月,孔福祥与另外6名同学通过姚基金的层层选拔,作为小球童参与了2019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站在世界篮球舞台的中央。

那是孔福祥第一次出省,从独龙江乡到北京,用时4天。

“长大后想到北京或上海打篮球,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孔福祥觉得,这个目标并不遥远,“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孔福祥调皮地笑了。(完)

来源:中国新闻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7-11 17: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的刺青女[耶][耶][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