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998|回复: 0

[十堰城事] 用创意将粤曲粤韵奏向世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7-29 15: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扫码看方锦龙谈琵琶与广东音乐。

方锦龙与新九州爱乐乐团同台演出。

方锦龙弹五弦琵琶。

在中国南粤古驿道古曲复活工程中,方锦龙分别展示了奏阮咸、吹笛、吹簧(从左往右)。

读懂广州

热爱广州

奉献广州

老广州说21

系列统筹/赵东方、余靖、梁倩薇

文、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素芹 实习生梁惠乾

图/受访者供图

自1988年被广东音乐吸引“南下”,方锦龙与广州三十多年的缘分就像珠江的水,绵绵不尽。在方锦龙众多的音乐作品当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广东音乐的元素,他守正创新,打破圈层让国乐走进了更多年轻人的心里。

作为扎根于广州的国乐艺术家,方锦龙受到了全国各地观众的追捧,多家媒体制作与其有关的纪录片或综艺,显示出其在弘扬国乐方面的影响力。在视频网站B站“2019最美的夜”跨年晚会爆火之后,当方锦龙被问到为这个节目准备了多长时间,他回答“四十多年”。这潜心钻研的四十多年,也包括了在广州风土人情、岭南文化中浸润的三十余载。

所以方锦龙说,广州敢为人先、兼容并包的精神对他的音乐创作有着很大的启发,也鼓励他不断地走出去。特别强调艺术表演必须用心策划的他表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创意非常重要。

人物简介

方锦龙是享有盛誉的国乐艺术家、乐器收藏家、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他根据收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的唐代五弦琵琶,成功复原了失传千年的“乐器之王”,并改良成符合当今审美的当代五弦琵琶。

方锦龙从艺40多年,访问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民族传统文化守望者”。他多次在国内外舞台上以多元、创新的方式展现传统音乐的魅力,掀起现象级全民话题。

其人

对传统文化有赤子心

创新带动传统艺术“破圈”

方锦龙称自己为“混江龙”。他1963年出生于安徽安庆的一个弹拨乐世家,那是在长江之滨;15岁时考入当时的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那是在黄河流域;1988年,他来到珠江边的广州扎根。

提起“南下”广州的原因,方锦龙回忆,“我20世纪80年代去欧洲演出,广东籍老乡希望我弹奏广东音乐名曲《平湖秋月》,我不会,老乡又问我潮州音乐、客家音乐,我也不懂,到哪里学呀?人家告诉我:广东。”就这样,被广东的三大乐种吸引,加之当时广州也是流行音乐的重镇,方锦龙毅然“南下”,从此扎根岭南这片音乐文化沃土。

近年来,方锦龙以传统国乐接轨流行音乐,带动了一大批年轻人感受传统文化、爱上民族音乐。《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文章《让更多年轻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充分肯定、赞扬了方锦龙等一批民族艺术家为推进传统艺术“破圈”而做出的努力。

在新媒体时代,能演奏上百种乐器的方锦龙以多种创新性、创造性的表演带动传统艺术“破圈”:在B站“2019最美的夜”跨年晚会上的《韵·界》中,方锦龙一个人和一个乐团“斗乐”,曲目横跨东西,纵贯古今,既有经典庄重的名曲,又有诙谐的电子游戏配乐,他使用了多种中西方乐器,将人们熟悉的《黄飞鸿》《火影忍者》等中外名曲用传统乐器重新编排创作,做出了原汁原味的国潮音乐,甚至“实力打脸”——用脸皮演奏;他为《英雄联盟》《梦幻西游》等游戏演奏背景音乐;他参与录制《邻家诗话》等文化类节目……无数年轻人被方锦龙“圈粉”,因为他接触国乐并爱上了传统文化,还给他起了很多外号——“方全会”“琵琶精”“武器大师”“白发网红”……

在参加B站跨年节目“爆红”之后,记者问他准备了多久,他说准备了40多年。从艺以来方锦龙一直在探索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创新表演方式,非常多的实践都表现在广东音乐之上。他2001年创立的“芳华十八”时尚国乐团,就一直在进行着这种实践,把民族乐器做成了酷炫的白色,结合时尚的装扮、站立表演甚至边舞边演等创新方式,把许多广东音乐名曲带到国际舞台,至今已走过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国乐大典》,‘芳华十八’作为大湾区代表参赛,也以活泼时尚的方式,改编演绎了多首广东音乐,传播力很好。”方锦龙说。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方锦龙在迈向未来的同时频频回首,在不断研究中从历代广东音乐名家中汲取精华,对沙湾何氏几代音乐家尤其关注,“沙湾古镇虽小,但它是广东音乐的一个源头。”方锦龙表示,“广东音乐鼻祖何博众当年就是以琵琶为主要乐器演奏,尤其是他的十指琵琶绝技,以技法灵活、指法创新、变化多端惊艳岭南乐坛,非常了不起,可惜后来这种技法失传了。我们重视发展,也不应忽略传承,我想通过我的努力,让琵琶再次为广东音乐增加丰富色彩。我也正在研究何博众的十指琵琶,希望能够恢复、传承。”

既受年轻一代喜爱、能够打造未来影响力,又怀揣对国乐、对传统文化的赤诚之心,传承经典、守正创新,方锦龙的艺术道路越走越远。

其言

广州就像五弦琵琶

有别具一格的品相

广州日报:如果用一种乐器来比喻广州,你认为什么乐器最合适,为什么?

方锦龙:那当然是五弦琵琶。从历史上看,广州有两千两百年历史,琵琶也有两千两百年历史;从气质上看,琵琶是外来乐器,是“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产物,而广州向来是海纳百川;从数量上来看,五弦琵琶有五根弦,广州也有具代表意义的“五羊”和“五仙”;更重要的是,琵琶上为相下为品,广州同样是一个很有品相的城市,古老和现代结合,既有“小蛮腰”广州塔,也有南越王墓,以及云山珠水,都展现了广州这座城市别具一格的品相。

另外,在明清的时候,沙湾何氏家族的演奏就是以琵琶为主,大量广东音乐名曲,如《雨打芭蕉》《饿马摇铃》,其指法都是琵琶的指法。所以,我觉得五弦琵琶应申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广州可以打造成“琶洲”——琵琶之洲。

广州日报:你的演出遍布全国乃至世界,你觉得国乐是如何讲好“广州故事”“中国故事”的呢?

方锦龙:在很多演出中,我都希望讲好“广州故事”。关于国乐,我个人认为它应该是联合国的国,世界的乐。中华民族是包容的民族,现有的中国乐器中,一字乐器多是本土的,二字乐器多是外来的。广东音乐怎么产生的?就是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产生的,广东音乐里面大量运用了西洋乐器比如夏威夷吉他、小提琴等,这都很好地体现了广州的国际化视野。

2017年12月,“《财富》全球论坛”在广州举办,我在“财富论坛·爵士之夜”音乐会上,用一张出自岭南琴坊的古琴,演奏了相传为南宋理学家朱熹所作的《碧涧流泉》,把岭南琴派的代表作品介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商要人。选择《碧涧流泉》是因为其乐曲的精华部分与爵士乐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在节奏上稍加变化。有外国友人听完后过来和我握手:“想不到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也能演奏出爵士味道!”

可以说,我们的国乐是非常超前的。“《无论西东》方锦龙和他的朋友们”音乐鉴赏会曾在多地巡演,所到之处都掀起了国乐热潮。我曾率队出访塞浦路斯、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在那里用琵琶演奏《忆江南》《春江花月夜》,将中国唐诗的美好传递出去。

广州日报:你的演奏和作品大胆创新,不仅融入了西洋乐,有的还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从这个角度出发,你的艺术风格是不是和广州的城市精神有某种联系?是不是能让更多的人更好地“读懂广州”?

方锦龙:肯定的。广州敢为人先、兼容并包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的音乐创作。我也守正创新,不拘泥于传统,不故步自封,积极拓宽国乐的边界,模糊国乐和西洋乐、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边界,展现音乐的融合性和包容性。

广东音乐多描写自然情趣、市民生活,曲调大多悠闲、轻快,就像广府人的日常和他们的性格。我希望通过我的音乐作品向大众传递广州开放、奋进、踏实、有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城市形象。比如在“《红色中国 粤韵飞扬》——喜迎建党100周年广东音乐精品音乐会”的巡演中,我用四相十三品的仿明清琵琶演奏何博众的作品《雨打芭蕉》,以高胡独奏《平湖秋月》,以起源于意大利的锯琴独奏《月圆曲》。

我曾推出广东音乐的原创作品,如《塔影粤韵》《云山春色》等。我弘扬广东音乐的初心从未有变。

在中国南粤古驿道古曲复活工程中,我用曾失传了上千年的尺八演奏起《上下清幽》,以新的视角呈现粤曲粤韵。

广州日报:让岭南文化、广府文化走出去,你认为我们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努力?

方锦龙:岭南文化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音乐审美,也成为我众多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继承和弘扬广东音乐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广东音乐国际联盟是我未来的构想之一。我担任了很多海外华乐团的荣誉团长,通过进行指导甚至是帮他们指挥这样的工作,来弘扬广东音乐,事实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比如日本华乐团,我每年都会去帮这个全部由日本人组成的华乐团指挥一场音乐会,演奏一些广东音乐以及潮州音乐作品。

广东音乐要走出去,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是人才难以在短时间之内通过“砸钱”的方式打造出来。人才像一棵树,需要慢慢地滋养,不是速成的。另外,我们的演出一定要走向市场。演得好不好,市场说了算。

广州日报:你之前透露正在做沙湾古镇的广东音乐,打算怎么做?现在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方锦龙:旧时谈到何氏与沙湾,很多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琵琶,但如今再向年轻人谈起,知道的人越来越少。我特别希望能将出自沙湾的广东音乐名曲进行创新改编,并演奏、传播。我正在筹备做这件大事,也希望各级文化部门都能重视。出书和出专辑一样不落,我希望让琵琶的根和魂得以延续。不仅仅是将原有的琵琶名曲重新演绎,还特别强调守正创新,像之前在全国巡演里演奏的《雨打芭蕉》,虽然进行了现代性的改编,但并没有破坏曲子的原貌。

我希望相关部门在各个方面不断发力,推动广东音乐的传承与弘扬。比如,可以设立一个沙湾琵琶学校,打响沙湾这个琵琶之乡的招牌,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可以走出去的大IP,另外还可以牵头举办一些比赛,这样广州的国乐氛围一下子就提升上去了。

采访手记

国乐是包容与和谐的东方文化精神的最好体现

笔者曾几次采访方锦龙,2020年春天,几乎全程“见证”了其抗疫作品《照亮》的诞生,因为宅家抗疫,聊的也就比较多。在笔者的印象中,方锦龙最大的特点是创意多、点子多、知识储备丰富,也非常“能聊”。

比如,传承发扬国乐文化,方锦龙就提出了“七Jing”说。首先是“静”,沉静下来是创造力迸发的前提;其次是“净”,清空之后,优秀才能更加优秀;第三是“敬”,对传统文化要有敬畏之心;第四是“镜”,照镜子,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第五是“径”,路径和方向很重要;第六是“境”,中国文化一向讲究境界;第七是“竞”,“做到前面六项,我们的文化会更自信,更有竞争力”。

方锦龙年轻时也曾叛逆,也曾为吉他和乐队疯狂过。但是,见识过,才更感受到国乐的美,于是重新回到国乐怀抱;也是因为见识过,才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更好地传扬国乐。

他手持一把五弦琵琶,就能模仿世界各地特色乐器的音色。“琵琶本身就是‘混血儿’,最能融合世界的文化。”在他看来,国乐本身,就是包容与和谐的东方文化精神的最好体现。

近年来,新技术、多元审美、艺术创新赋予了广东音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引领国风国潮,方锦龙在传统艺术和现代元素融合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在他看来,把传统包装好了就是现代,“把广东音乐包装好,就是一种新的时尚。”

方锦龙说,“我如果去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是一定要卖票的。我带着一张唐代的琴边演边讲,给欧洲观众讲这张琴所处的年代,那时候,李白多少岁?杜甫在做什么?别人可能不知道方锦龙,但一定会对李白杜甫感兴趣,音乐会就叫‘方锦龙奏响盛唐音韵’。这样的演出,我相信一定有人看。”

在他看来,不唯广东音乐,广州的文化宝藏太丰富,比如粤剧、粤曲、岭南画派等,如何传承、弘扬,都需要我们动脑子、想点子。“其实,很多时候,我都在担当一个文化传播策划人的角色。”他说。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