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于夫
胡山位于济南章丘东南部,海拔693.8米,巍巍然而雄立。旧《章丘县志》记载:"脉自黄巢顶来,至此山五十余里,陡起一峰,极高大,东南一望,连峰沓嶂。"在地理上,胡山隔胶济铁路、济青公路与北部长白山主峰摩诃顶对峙相望。"两面山峰一川通",是胶东半岛进入省府济南的门户守望者。
胡山"三麓"之称谓,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清康熙《章丘县志》将胡山三麓列为"章丘十二景"之一。比较统一的说法是胡山主峰之东山麓谓之东麓,之南谓之中麓,之西谓之西麓。东麓坐落着朱家峪、李家庄、张家庄、栗家峪、亮甲坡五庄,西麓坐落着横沟、白泉、马家峪三庄,被称之为"胡山八庄"。
胡山中麓有一个平顶的山头,叫"二起山"。二起山臧风纳气,林莽葳蕤,是一处极佳的修道之场。清朝乾隆四年(1739)从益都(今青州)走来了一位叫李秉帅的云游道人。他见二起山阴阳中和,最宜无为而居。便留了下来,披荆斩棘,筑石为屋,建立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取名"太平庄"。自此便有了"胡山九庄"之说。
李氏后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在这片大山封闭的天地间。直至248年之后的1987年,因为山庄交通闭塞生活贫困的原因,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全庄9户40人集体搬迁到官庄乡驻地南居住。太平庄搬走了,胡山三麓又恢复了"胡山八庄"的说法。而今,胡山八庄中的朱家峪,已经是闻名遐迩的旅游景区了,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
废弃的太平庄
太平庄的碑刻
太平庄的水塘
沿古村朱家峪石头圩墙西门的进山公路南行,经风门口鲁班石庙折向西南,再绕过几座山梁,便来到了胡山东门下的山坡停车场。初冬的季节,红叶还没有完全褪色。一片片,一丛丛,火焰似的布满山岗,拱卫着极顶。极顶上有一架通讯铁塔,直插云霄,更增添了胡山高大挺拔的雄姿。
胡山东门悬挂在山腰中的峭壁上。从山下望上去,石筑的山门,就像挂在石崖上的燕巢蜂窝。东门是胡山东麓通达绝顶的唯一之门,大有"一夫守关,万夫莫开"之势。山门的飞檐斗拱早已消逝在了历史的风雨之中,只剩下了大块方石垒筑的劵洞和墙体。门洞为块石拱券,内径深、宽约1.5米,高约2米。仔细观察,还能寻找到山门转动门轴摩擦石镇的穴臼。登山停留石门,迎风而立,遥望群峰,大有"振衣千仞岗"豪壮之感了。
自明水双山路至横沟村东行,便是胡山西麓。沿西麓登山道上山,沿着山脊的蜿蜒小路,大约行走千余米,登上一段长长的石阶,迎面便是一堵耸起的石崖,石崖右边有半圈窄狭的通行道,这便是胡山西门遗址了,当年建筑已荡然无存。西门遗址左右都是悬崖。南面石崖下深谷中突兀矗立的便是胡山著名的落鹰石。在西门遗址与极顶之间,还有许多建筑物的基石遗迹。据说,明代被称为"词山曲海"的李开先所建的"中麓山堂"就是这些遗迹中的某一处。他的千古绝唱《宝剑记》剧本,也是在这座中麓山堂中创作完成的。
因胡山南北两面皆为悬崖峭壁,不宜攀登。攀登胡山极顶,走东西二门是最佳选择。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