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通辽11月12日电 题:内蒙古“黄牛之乡”巧念养牛“致富经”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贫困户肉牛存栏突破7万头、建档立卡贫困户肉牛人均近4头、户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107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交出亮眼脱贫成绩单。
坐落在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通辽市,素有“黄牛之乡”的美誉。几十年来,这一美誉度不断提升。
图为空中俯瞰科左中旗肉牛养殖基地。 唐丽雅 摄
科左中旗位于通辽东部,地处内蒙古、吉林、辽宁交汇处。2009年,这里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207个肉牛优势区域规划旗县之一,彼时的科左中旗是内蒙古33个牧业旗县之一,也是内蒙古牛存栏总量第二旗县。
2011年,科左中旗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那时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瘠成为了当地13.5万贫困农牧民的难题。
图为科左中旗贫困户养殖肉牛发“牛财”。 唐丽雅 摄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科左中旗从科学养殖、品种改良、全产业链发展等方面下苦功,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带动屠宰、加工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是2014年的建档立卡户,这几年党的扶贫政策好,给我们办理金融贷款发展肉牛养殖,我贷款9万元买了9头牛,现在已经发展到23头,到年底还能发展几头,靠养牛我也能奔小康了。”一提到自家的牛,前四井子嘎查(嘎查相当于村)的张金虎就喜上眉梢。
图为科左中旗牲畜交易市场。 唐丽雅 摄
据了解,科左中旗共投入扶贫资金1.8亿余元,扶持11148户、30175口人发展养殖产业,购置基础母牛24402头,支持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肉牛产业,并同步帮助建设棚舍、窖池等配套设施,实现了有养殖意愿的养殖户全覆盖。
据科左中旗农牧局副局长刘树森介绍,当地在严格执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的基础上,引导农牧户转变庭院养殖方式,推进“牛出院、树进院”,实行集中养殖、人畜分离,促进肉牛产业化提档升级,打造“集体舍饲繁育、合作社育肥、龙头企业加工销售”的肉牛养殖模式。
2018年,花胡硕苏木(苏木相当于乡镇)哈根庙嘎查利用扶贫后续产业资金建设了42000平方米的养殖小区,可容纳2000头牛,既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又以实现人畜分离的方式达到了改善人居环境、美化村屯面貌的效果,改变了农村几千年来的生活习惯,村民住上了干净的屋子,实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图为科左中旗规模化肉牛养殖基地。 唐丽雅 摄
“我是最早一批进入养殖小区的,现在我有27头牛,买了小汽车,日子也有奔头了。”2017年,哈根庙嘎查牧民白八斤达到了稳定脱贫水平。在他看来,不用在自家院子里养牛,家里环境变好了,养殖小区的配套设施齐全,牛在这养,人省心。
截至目前,科左中旗已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127个,其中万头育肥牛场7个,牧业年度肉牛存栏近40万头,真正实现了“家家有牛养、户户不见牛”。
2020年,科左中旗共有养牛户2.5万户,牛存栏52.2万头,107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13.5万贫困人口基本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30.6%下降到0.17%,如期退出贫困旗县序列。(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