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镇,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理论宣讲有声有色、移风易俗开花结果、文化浸润惠及乡里、志愿服务情暖人心……一朵朵文明之花跃然盛开在百姓心间,扮靓了平凡但又精彩的乡村生活。
特色宣讲服务群众
辽河司法所所长尹宇亮一大早就赶到了吗力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因为有2名村民点了法律咨询课,他作为吗力村的“特邀讲师”来到村上的实践点——文明实践微讲堂进行宣讲。像这样的特色宣讲在微讲堂里已经开展了6期。通过开展小规模、分众化宣讲,构建起“群众点单——实践站接单——管理员派单——讲师授课——课后反馈”的运行机制,把大活动分化为小课堂、大主题切换为小场景、大道理浓缩于小故事,进一步加深群众理解,真正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科学技术、专业技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辽河镇立足实际,在“在哪讲、谁来讲、怎么讲”上下功夫,牵头在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起37支“草根宣讲团+特邀讲师”的宣讲志愿者队伍,同时还把宣讲开到了田间地头、村头巷口,邀请田专家、土学者实地开展授课,进一步增强村民的直观理解。通过线上线下、室内室外、常规特色等多维度宣讲方式,进一步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引领思想、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
移风易俗落地见效
在东升村的道德红榜上,迟大胜、王丽夫妇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上面。由于家里孩子参加高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王刚夫妻俩想要和其他家一样,办一场热闹的升学宴为孩子庆祝一下。可是按照镇党委要求,辽河镇已经倡议全面取消升学、当兵、乔迁等宴请,减轻人情负担、推动移风易俗。经过村“两委”班子的解释,迟大胜夫妇主动取消了升学宴,为开展移风易俗作了表率。
自2019年起,辽河镇开展了为期3年的移风易俗行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建立起道德红黑榜,连续两年表彰好婆婆、最美庭院、党员星级户等156户家庭和个人,建立起新农村新时代文明礼堂、家风馆等移风易俗载体,在全镇上下形成“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浓厚文明实践氛围,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镇取消寿宴、婚丧宴请等30余场。
文化乐民培育乡风
“中国范儿就是这么的气派……”平安堡村文艺志愿者在辽河镇第二届广场舞文化节上演出的《中国范》大鼓舞,深深印刻在了很多观众的心中。广场舞文化节是辽河镇倾力打造的品牌文化项目之一,现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通过“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形式,在各村文艺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下,将原汁原味的“辽河元素”呈现在全镇人民面前,作为一张“文明实践名片”,在演绎基层声音、展现文化底蕴,提升乡村品位、扩大对外影响上赢得了良好口碑。
辽河镇高度重视文化乐民,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先后组织开展广场舞文化节、农民艺术节、农民趣味运动会等全民性参与活动20余场次,联合书法家协会送书法进乡村,面向全镇征集政府春联40余副,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活动载体,鼓励全民参与文明实践,提振群众精气神。
志愿服务凝聚人心
乡风文明的极大进步,人民精神面貌的极大改善,让人民群众在灾难来临时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创造出战胜一切困难的人民奇迹。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辽河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1000余名活跃在各村身穿“彩色马甲”的志愿者,既是防控一线的靓丽风景,更是辽河镇的抗疫尖兵。广大群众、爱心企业自发为村里捐赠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电子)体温计等应急物资2000件,捐款捐物达40余万元。
如今,辽河镇的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已经建成,越来越多的文明实践志愿者投身基层,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三级联动,积极发挥作用,“辽河微光”党员志愿服务、巾帼红、爱心义剪、巧手编织等一批特色服务品牌开始涌现,辽河镇的乡村生活已经在文明新风的吹拂下慢慢变了模样。(王璇)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