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5526|回复: 0

文旅融合发展 共享美好生活——十堰市文旅体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10-25 05: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十堰日报
丹江口大坝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周亚晖 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堰市围绕文化、旅游、体育及广电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融合、集合、聚合发展,文脉传承浸润城市底蕴,全域旅游发展好戏连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照亮群众幸福生活;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热潮升高,绿色附加值深入挖掘,低碳生活蔚然成风……
第四届气排球比赛在十堰奥体中心综合体育馆内举行

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旅游供给日趋丰富
“仙山、秀水、汽车城”三张名片驰名中外;汉水文化、武当文化、汽车文化交相辉映。十堰厚重的历史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孕育出得天独厚、古今兼备的文旅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堰市把文旅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大山大水大人文的优势,完善文旅产业要素,配套基础设施,持之以恒把文旅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旅游接待总人数由2017年的5557.8万人次,增长至2021年的8680.7万人次。
文旅产业突破性发展。争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十堰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全市规上文化企业由2017年的62家增加至目前195家。过去五年,全市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
旅游供给日趋丰富。全市 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量由2017年的56家增至90家,数量全省第一。全市现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1个,均系全省唯一;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全省8个),旅游强县2家、名镇5个、名村13个、名街2条。郧西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竹溪县成功创建全省首批荆楚文旅名县,樱桃沟等10余个村成为全国旅游典型样板,旅游名城名县名镇名村名街创建持续推进。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子胥湖嘉年华主题乐园、武当山老子公园、房县岩屋沟等新景区建成开放;愉快谷高空蹦极、丹江口网红桥等新项目填补市场空白。全市各类乡村民宿、农家乐、客栈达到3500家,文化旅游业成为提升城乡功能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十堰市先后被授予“惠游湖北”活动先进市、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单位、全国旅游厕所建设先进市、中国最具潜力旅游投资目的地、2017《魅力中国城》十佳魅力城市、2018CCTV《魅力中国城》年度文旅扶贫魅力城市称号,连续多次荣膺“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市”,旅游业综合实力、游客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三。
张湾区西沟乡长河湾景区

文体服务体系完善
人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文化,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精髓和软实力所在。十年来,“文”字的一点、一横、一撇、一捺处处印刻在十堰大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内文墨飘香、丝竹交响;文化广场上,乐声阵阵、舞步蹁跹;城市广场、乡间大院,文化活动接连不断……十年来,十堰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有效保护了历史文化,文化事业迎来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全市12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67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标率100%,深入实施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优化基层文化资源配置;竹溪县、竹山县、房县、丹江口市等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公共文化场馆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成效明显;市图书馆、市群艺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部免费开放,移动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丰富了文化供给方式,盘活了文化空间……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十堰市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戏曲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图书流动服务等活动,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文明创建输送源源不断的“文化养分”和“精神动力”;组织举办“唱支山歌给党听”“灵秀湖北四季村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诵读、“汉水寻源·同心抗疫”十堰市2021水彩作品展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山二黄大戏《山茶花》、豫剧大戏《王家女婿》等百余件艺术精品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深入推进。完成全市第八批国保、省保单位申报,目前全市共有国保单位17处,省保单位52处。启动了学堂梁子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工作,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先后出台《十堰市武当山古建筑群保护条例》《十堰市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十堰市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19年以来,共投资11964万元,完成了武当山古建筑群—太常观等22项文物保护项目。在全省率先完成石窟寺专项调查、长江文物资源调查工作,荣获“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先进单位”。探索创新文化遗产宣传方式,实施了“历史名人活化工程”和“历史文化活化工程”,完成房县汉唐古砖博物馆设立备案。新增三丰太极剑、武当八段锦、庄子逍遥功、茅箭剪纸、郧西糖画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目前全市共有1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7项省级非遗项目、82项市级非遗项目。
2022年郧西天河七夕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全民健身遍地花开
活力车城绽放新彩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身和旅游成了市民们下班后、节日里的首选。十堰市健身场地的日益完善,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现在可供运动锻炼的场地很多,锻炼很方便。”家住北京路的王旭恒是一名健身爱好者,在他眼中,城市日益增多的运动场所和健身器材,是让他坚持锻炼的基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堰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体育事业发展,全面推进基础设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城乡体育设施日趋完善,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实力提高,迎来了体育事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近年来,十堰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蹄疾步稳。为加快推动体育强市建设,积极回应市民关切,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精准指挥,以大手笔、大气魄推动十堰奥体中心项目开工建设。2020年10月,十堰奥体中心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青少年活动馆、综合训练馆四大场馆陆续投入使用;竹山县游泳馆、体育馆、房县体育场、丹江口市文体中心、体育场等体育场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全民健身中心、浙江路体育公园开工建设。全市建成23个乡镇运动健身中心和41个村级文体广场,全市村(社区)实现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2022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增速全省第一。
十堰市先后举办承办了十堰国际马拉松、国际网联巡回赛、中国男子篮球联赛 U21比赛等多项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的40%,城乡居民体质合格率达92.8%。十堰奥体中心占地面积14.68万平方米,是十堰市目前占地面积最广、投资规模最大、体育场馆最多、功能设施最全的体育惠民工程,具备承接省级以上综合赛事和全国及国际单项赛事的能力,成为众多活动的首选举办地。今年以来,省少年儿童跳水锦标赛、省少年儿童跑游及花游全能比赛、省青少年儿童游泳锦标赛、省少年乒乓球锦标赛等系列高规格赛事在奥体中心成功举办。十堰奥体中心建成投用后,为十堰市举办高规格、高水准体育赛事奠定了坚实基础,各类型体育赛事频次愈发密集,为市民带来一场场体育盛宴。
竞技体育取得突出成绩。2018年湖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十堰市青少年竞技体育获金牌38枚,居全省第六位,创历史最好成绩;2021年湖北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十堰市代表队勇夺20金,金牌数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十堰籍运动员文银杭2017年夺得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拳击冠军,是全市首个全运会冠军;张豆豆2018年获第三届世界太极拳锦标赛两枚金牌,是全市首个单项世锦赛的冠军;魏冉冉2019年获赛艇世界杯2000米冠军;郑钦文世界女单排名创造个人职业生涯新高。
西关印象景区举办夏日电音节

积极探索改革创新
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
近年来,十堰市智慧旅游加快建设,推出“畅游十堰”手机 APP、十堰旅游官方微信公众号、当当旅游网站、“掌上武当”,初步建成十堰旅游大数据中心。全市3A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 Wi-Fi、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
广电监管不断强化。全面完成“户户通”“村村响”、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任务,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以上。完成县级应急广播工程建设,通过频率频道播出、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无线调频广播、机动应急广播、新媒体、“村村响”等方式,实现应急广播信号本地综合覆盖。监督广电媒体主要频道、频率准时完整转播中央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切实落实节目备案制度、宣传例会制度、三审三校制度等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制度,确保导向正确、引导有力。加强传输机构管理,对辖区电视频道、频率进行全天候监听监看,确保节目传输规范。
按照全市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及相关要求,市文旅局圆满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文化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正稳步推进。机构改革以来,十堰旅游综合实力、游客满意度位列全省前三,文化综合实力居第二方阵前列。文化旅游在襄十随神城市群中居于引领地位。市文化和旅游局连续三年获全市综合目标优秀单位、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全市“三大攻坚战”“文明城市创建”先进集体等市级荣誉。
站在新起点,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坚持“文以载道、旅以致远、体以强身、广以弘美”总基调,紧紧围绕生态文旅康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优化“两区三带”旅游格局,推动“山水城互动、文旅体互融”发展,努力把十堰建设成为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和体育强市,为十堰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贡献文旅力量。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