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242|回复: 0

银行理财也能转让?“捡漏”高收益产品的机会来了,但这几点风险要注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10-27 09: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手里有‘闲钱’,虽然平时很少用到,但一旦买了长期产品,就会担心遇到急需用钱的时候。”临近年关,有投资者开始为资金流动性烦恼。

理财产品没到期,有办法“套现”吗?

对于这一问题,不少银行给出了答案:“二手”银行理财,请了解一下。

近期,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二手银行理财市场悄然走俏。

“银行推出此服务主要是基于客户需求:应急的客户可以出让部分收益,换取流动性,偏好高收益的客户可以采用接收转让的方式,获得一个较高收益理财的机会。”对于“二手”银行理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研究员游春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如此评价。

“转让”受青睐

理财产品如何实现转让?

招商银行上海某支行客户经理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理财产品转让,就是持有人在产品尚未到期时,可以通过银行线上撮合的模式,将产品提前转让提现。在银行APP界面可直接操作,银行会对理财产品给予一个估值区间,出让价格由转让者自行决定,银行会自动完成后续的资金清算和理财份额登记。”

据中信银行某支行网点理财客户经理小张介绍,其所在银行近一两年刚推出理财产品转让服务。

小张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这就像银行提供了一个二手交易平台。如果急需资金周转,将转让价格挂低一点,就会被‘秒杀’,几乎不需要客户自己去寻找受让人。”

另一银行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举例称,假设某客户购买了一份20万元的理财产品,期限为1年,预期收益率为4.5%。如果半年后需要钱急用,就可以用较高一点的预期收益率(假设为4.7%)转让。据估算,扣除手续费0.05%后,客户当天就能收到204103元。折算下来,客户的收益率约为4.1%,损失也不多。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理财产品都能够转让。

小张告诉记者:“目前我行能开展理财转让业务的产品,均是中信银行自己发行的预期收益率型产品,净值型产品及代销的产品是不能转让的。”

上述招商银行客户经理表示,该行在去年刚推出此项业务,并不是所有产品均能转让,“目前产品类型较多,暂时还无法归纳具体哪类可以转,但是具有转让功能的理财产品均会有标识注明,客户在购买时可自行查阅”。

据了解,可转让理财产品类型因各家银行的不同规定而异,有些银行仅支持该行的部分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以及大额存单转让,有些银行则支持全部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转让,有些银行甚至已全面支持净值类理财产品转让。

理财质押“失宠”?

《国际金融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尽管银行理财产品转让服务不是新事物,但目前仍主要集中于股份制银行(如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及部分城商行的业务条线内,并未被广大投资者熟知。

在推出转让服务之前,为了帮助客户缓解临时资金流动性压力,部分银行会推出理财产品质押业务。

消费者郑磊(化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早几年,他曾在某大型银行办理过理财质押业务,那时购买1年期以上产品的收益率接近6%,急需用钱就将其质押给银行,获得贷款,这种质押业务的手续审批非常快,5至10分钟就能知道结果。

郑磊称,当时理财产品收益普遍较高,而有些银行贷款利率低廉,有投机者因此将理财产品反复质押“套利”。不过,银行后期也对此有所反应。

而这种“套利”方式目前已无操作空间。郑磊表示,目前理财产品收益率已比几年前明显下降,很少有产品的收益率能超过4.5%,且当前贷款利率较高,质押时可能还要贴些钱和手续费,不赚反亏。

上述招商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目前理财产品质押的审批相对较长,与贷款及信用卡审批一样,银行会严格审查质押人的征信等相关资质。如果仅是出于流动性考量,不如直接购买银行APP平台上具有转让功能的理财产品,需要钱的时候直接挂在二手理财区转让即可,操作更便捷。”

“捡漏”需谨慎

银行理财转让业务在解决部分消费者资金流动性“烦恼”同时,也给另一些投资者带来了“捡漏”机会。

一位消费者对记者称,他平时很喜欢在银行二手理财平台“捡漏”,相对而言,收益率较市面上更高,有时还能秒杀到一些收益率在5%以上的产品,多为转让者急用钱的情况。

那么,接手二手理财产品,是否有潜在风险呢?

有业内人士指出,投资者“捡漏”需保持谨慎。比如,购买前需认真阅读银行的相关协议细则,反复确认转让手续费、剩余期限、产品风险等级等关键信息。

小张则告诉记者,“理财转让的价格在估值区间内有上限。假设客户当前购买了一款4%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而未来理财市场收益率逐渐走高,普遍达到了5%以上,但客户会受到转让价格的上限限制,转让就会出现难度。不过,在当前环境下,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较低。随着央行逐渐释放流动性,市场上资金越来越宽裕,理财收益只会不断下降。”

那么,未来是否会有更多银行跟进此项服务?

“有可能。”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在监管规则、法律允许范围之内,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提升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同时,也将关注理财业务的用户体验。

黄志龙进一步指出,“这一趋势也有利于进一步吸引普通投资者进入理财市场,特别是在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之后,普通投资者理财门槛大幅下降,在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兼得的情况下,无疑对普通投资者具有吸引力。”

(国际金融报见习记者 马嘉辛)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