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郧阳抚治两百多年,之前的十堰(按照现在的区域),民不聊生流民举事此起彼伏,明成化12年(1476)设郧阳府,朝廷开始允许流民落户十堰,治地安家。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郧阳抚治时代。
那么,今天十堰的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丹江口市、房县、竹溪、竹山、郧西等县市区在郧阳抚治时代都管了谁或者又被谁所管呢?
茅箭区
据清同治九年(1870)《郧阳府志》载,“郧县塘汛二十有九……城南七十里茅箭陆塘”。民国初年茅箭陆塘撤销,人们习惯叫“箭塘”,或简称“茅箭”。民国时属郧县十堰区公所管辖。1948年解放,1950年设十堰区、白浪区;1956年,白浪区并入十堰区。1958年9月,改设为十堰乡、白浪乡。10月,十堰乡更名为五星人民公社,白浪乡更名为英雄人民公社。1961年6月,两公社合并为十堰区,下辖十堰、红庙、七里、大川、小川、茅箭、白浪、茅塔、大坪9个人民公社;1969年12月成立十堰市(县级市),设十堰区茅箭公社,公社机关驻地由茅箭堂迁往顾家岗;1971年撤销十堰区,其下属9个公社改设为白浪、大川、茅箭、十堰4个人民公社。1984年4月16日,设立茅箭区,属十堰市。1994年,十堰市与郧阳地区合并为十堰市,茅箭区属十堰市。
张湾区
原属郧县黄龙区、茶店区茅坪公社。1967年6月6日,设张湾区,隶属于二汽十堰办事处。1967年12月划归郧阳地区十堰办事处管辖,1969年12月,十堰市成立,本境属之。1984年,成立张湾区,属十堰市。1980年9月,十堰市张湾区设张湾街道。1994年,十堰市与郧阳地区合并为十堰市,张湾区属之。
郧阳区
商代属庸国,春秋时属绞国,后属麇子国,战国时属楚地。秦属汉中郡钖县,治钖穴(今郧县五峰乡肖家河村)。西汉属益州汉中郡钖县。三国时属魏兴郡之钖县。晋太康五年(284)置郧乡县,属荆州魏兴郡,以治所移至郧乡之郧关得名。先后属梁州西城郡、豫州淅阳郡。唐朝属山南东道均州武当郡郧乡县,五代时属均州,宋属京西南路均州武当郡郧乡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称郧县,属襄阳府均州。明成化十二年(1475)后属湖广省郧阳府。民国三年(1914)属湖北省襄阳道。其后,先后属湖北省第十一、第八行政督察区。全县划九个区。1947年12月31日郧县解放,次年初,郧县城关设郧阳市(1950年2月撤销),属陕南行政公署第四专署。1950年划归湖北省,隶属于郧阳专区。1952年12月属襄阳专区。1965年7月后,属郧阳专(地)区。1994年10月属十堰市。
郧西县
西周、春秋时为麇国之地,战国属楚。秦为汉中郡钖县。汉于境内增设长利县,与钖县同属汉中郡;东汉时省长利入钖县;三国时于境西甲河上游要津(即今上津地)置平阳县,隶魏兴郡。西晋改平阳为兴晋,复长利与钖县并存,仍隶魏兴郡,东晋及南朝刘宋时未变。隋朝,设上津县(县治在今上津镇)。唐初,上津县,属商州,隶山南西道汉中郡。省长利入郧乡、省钖县入丰利,隶山南东道。北宋以钖义山之西为上津县,隶商州,属永兴军路,以东为郧乡,隶西南路。南宋划上津县归金州,属利州路。元省上津县为上津镇,隶商州,改郧乡县为郧县,隶襄阳路的均州。明初复上津县,成化十二年(1476)分郧县的武阳五里、上津的津阳四里置郧西县。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省上津入郧西县,属郧阳府。民国初年郧西属襄阳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区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 (1936) 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1947年11月16日郧西县城解放。1949年5月,郧西县属陕南区两郧专区。1950年,属湖北省郧阳专区。1952 年12月属襄阳专区。1965年复属郧阳专(地)区。1994年属十堰市。
丹江口市
春秋时,为虞国。战国时,楚国置武当县,秦、汉、三国魏、两晋、南北朝仍之。南齐时,境内有始平郡(后改为武当郡)、丰州。隋开皇五年(585)武当郡、始平郡废,丰州改为均州,因境内均水得名,辖武当、均阳两县。唐贞观十五年(641),仍置均州。天宝元年(742)为武当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均州。宋、元仍旧。明洪武九年(1376)省武当县入均州,直属湖广布政使司;成化十二年(1476)改属襄阳府,沿至清末。民国初年,改均州为均县,属湖北襄阳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隶属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属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均县隶属郧阳专区。1952年改隶襄阳专区。1960年撤消均县,并入光化县;1962年与光化县分开,恢复均县。
1965年均县复归郧阳专区管辖。1983年更名丹江口市,省辖,由郧阳地区代管。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丹江口市属省辖,由十堰市代管。
房县
春秋为防渚,属麇、庸二国之地。战国为房陵,属楚,置房陵县,属汉中郡。秦、西汉因之。东汉末为房陵郡治,改属荆州。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房陵为新城郡治。晋惠帝元康六年(296)改属梁州。南北朝时迭有变更。北周改房陵县为光迁县,为光迁郡治。隋大业二年(606)为房陵郡。唐贞观十年(636)改光迁县为房陵县,为房州治,隶山南东道。宋雍熙三年(986)升房州为保康军,隶京西南路。元为房州治,隶湖广中书省襄阳路。至正二年(1342)省房陵县入房州。明洪武十年(1277)降房州为县,属湖广行省襄阳府。民国初年属襄阳道;民国二十年(1931)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改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属陕南区两郧专区。1950年4月改属湖北省郧阳专区。1952年12月,隶属襄阳专区。1965年7月襄郧分设,房县仍隶属郧阳专区。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为十堰市所辖。
竹山县
殷商时,竹山为庸国地。商末,庸国助周武王伐纣,得周袭封,都方城。周匡王二年(前611),庸率群蛮攻楚,反为楚所灭。楚置上庸县,后县境时秦时楚。秦时属汉中郡(治西城,今安康市),西汉时,境内有上庸、房陵、钖、武陵县。东汉末, 在上庸县置上庸郡。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破汉中,遣刘封、孟达屯兵上庸。孟达降魏,上庸郡属魏。魏在境内设有巫县(今竹山县柳林乡洪坪、白河口一带)。晋改巫县为北巫县。南朝梁在境内设安城县。南齐设新丰县(今西部竹溪新洲乡)。北朝西魏废帝元年(552),改新丰为上庸县,改安城县为竹山县,并析置罗州。隋、唐、宋时,竹山、上庸二县隶房陵郡。元循旧制,属湖广省襄阳路。明洪武十年(1377),省竹山于房县,旋又复设,属湖广襄阳府。成化十二年(1476),析县西尹店设置竹溪县,隶属郧阳府。民国初,属湖北省襄阳道,1932年属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后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1948年1月20日,竹山全境解放,属陕南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陕南区两郧专区,1950年4月,改属湖北省郧阳专区,1952年12月,属襄阳专区,1965年7月,属郧阳专区,1994年10月,属十堰市。
竹溪县
春秋至晋时,境内无行政建置,地隶上庸及竹山县。两晋时,境内有武陵县(治在今县河镇)、吉阳县(治在今蒋家堰)、东关县(洛河一带),属晋昌郡(治在吉阳县)。南朝梁,置为新丰县(今新洲乡)。北朝西魏,省武陵县,改新丰县为孔阳县。隋朝,置为上庸县。至成化十二年,地属竹山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割竹山县尹店地,置竹溪县,以境内竹溪河而定名,属郧阳府。 1949年5月竹溪县解放,隶属陕南区两郧专区。1950年,改属湖北省郧阳专区。1952年12月,属湖北省襄阳专区。1965年7月,隶属郧阳专区。1994年10月,隶属于十堰市。
请加关注下期继续。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