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楚刊号?
唐初,实行州、县两级行政建置。贞观初,将全国分为十道,实行道、州、县三级行政建置。境内为山南道(治襄阳)所辖。开元年间,划全国为十五道。境域分属山南西道、山南东道,设有三州八县:即均州、房州、商州和武当、郧乡、丰利、房陵、永清、竹山、上庸、上津县。
一、山南东道
治襄州(今襄阳市),辖有均州、房州。
(一)均州
治武当县,即今丹江口市均县镇汉江边关门岩东,辖:
武当县县治今丹江口市均县镇汉江边关门岩南。《旧唐书·地理志》:“武当县,州所治。汉县,南阳郡。梁置南始平郡,后魏(西魏)改丰州,隋改为均州,皆治武当县。县旧治延岑城,显庆四年(659),移今所。”唐《元和郡县图志》:“武当县,郭下。本汉旧县,属南阳郡。后汉初,延岑起兵于此,后遂空废。宋元嘉末(452)移县理延岑城。贞观十五年(641)(按:两《唐书》均作贞观八年),于此置均州。武当山,一名嵾山,一名太和山,在县南八十里。高二千五百丈,周迴五百里。阴长生于此得仙。”
郧乡县县治今郧县。《旧唐书·地理志》:“郧乡县 ,汉钖县地,属汉中郡。晋改为郧乡。 唐武德元年(618)置南丰州,领郧乡、安福、堵阳三县。属均州。贞观元年(627),废均州,以郧乡、武当属淅州。又省安福、堵阳,并入郧乡。八年(634),复置均州,二县来属。”
丰利县县治今郧西县观音镇。《旧唐书》:“丰利县,汉长利县地,后魏置丰利郡,分钖县置丰利县。唐武德初属上州(上津)后州废,属均州。”
(二)房州
治房陵县,辖县有房陵县、永清县、竹山县、上庸县。
房陵县改隋之光迁县置,县治今房县。亦房州治。《旧唐书·地理志》:“房陵,汉县,属汉中郡。后魏为新城郡,又改为光迁国。(唐)武德初,改为迁州,置光迁县。又改为房州,兼改光迁为房陵县。”
上庸县县治今竹山县上庸镇堵河西岸的北坝。《旧唐书·地理志》:“上庸,汉县,属汉中郡……武德元年(618)……其年,于竹山县置房州,领竹山、上庸,又置武陵。贞观十年(636),自竹山移房州治于废州城(迁州房陵),领县四:房陵、永清、竹山、上庸。”
竹山县县治即今竹山县。竹山县为西魏分上庸县置。唐武德元年(618)置房州,领竹山、上庸、武陵三县。贞观十年(636)州移房陵县,并省武陵入上庸县。
永清县改西魏大洪县置。县治今房县、保康北交界处。应为前朝昌魏县旧址。《旧唐书·地理志》:“永清,后魏分房陵县置大洪县,周改为永清。”
二、山南西道
治兴元府(今汉中市),辖商州(治今商洛市),辖境内的县有:
上津县县治今郧西县上津镇。《旧唐书·地理志》载:“上津,汉长利县地,属汉中郡。梁置南洛州,后魏改为上州。隋废州为上津县,义宁二年(618)置上津郡。唐武德元年(618)改为上州,领上津、丰利、黄土(在今郧西县境)、长利四县。贞观初,省长利县。十年(636),废上州,以黄土属金州,丰利属均州,上津属商州。”
请加关注下期继续。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