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635|回复: 0

[时政热点] 刚刚,十堰重磅发布!事关每个人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2-12-27 16: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27日上午,由十堰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十堰事事通”政务服务品牌新闻发布会在十堰传媒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相关负责人就“十堰事事通”政务服务品牌相关工作进行了集中信息发布,并回答了省市媒体记者现场提问。




近年来

我市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

对高效审批、便捷服务

智慧政务的期待

“五个一”为抓手

切实解决了一批

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

提升了企业群众

办事便利度和满意度



01

审批“一枚章”

早在2017年8月,市委、市政府组建市行政审批局,集中划转市级23个部门126项审批事项,用一枚印章代替过去的23枚印章,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这些年来,又开展了多轮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的精简、下放工作,我市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由879项减至215项,减幅达75.5%
02

办事“进一门”

全市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实现“一站式”集中办理,事项进驻率达到95%以上。企业开办2个环节(一表申请、一窗发放),半日办结,全程实现零费用,打造“一链通”审批服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审批事项由改革前的81项精简整合为38项,减幅53.1%;全流程申请材料由改革前的407项减少为69项,减幅83%。我市作为工业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较快、效果较好的4个市之一,2020-2021年连续2年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
03

受理“找一窗”

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市级大厅“综合窗口”覆盖率达到100%县级大厅覆盖率平均超过80%。乡村两级便民服务场所均推行“综合窗口”模式为办事群众提供便民服务,群众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04

办成“跑一次”

十堰市市县两级已与10省2直辖市22个市县实现“跨省通办”,平均对接高频通办事项超过140项。“省内通办”312项高频事项实现通办,“襄十随神”市县两级实现356项事项区域通办,126项高频事项实现“市域通办”。
05

用好“一张网”

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通。全市依申请和公共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9.97%。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搭建“一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一中心(大数据中心)、一平台(“武当云”)、一公司(大数据运营公司)、一专家委员会”的体系架构。建设全省首个自然水冷大数据中心,打造全市政务一朵云“武当云”。建成十堰智慧城市大脑,上线5大应用场景。打造十堰首个城市超级APP“i武当”。十堰“武当云一网统管防汛专题治理平台”荣获“2022政务云一网统管优秀案例”。


在“五个一”经验的基础上

我市以品牌建设

凝聚政务服务资源

以矩阵效应放大政务服务质效

打造了“十堰事事通”

政务服务品牌



01

企业事事通

对企业从开办到注销全生命周期相关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对同一阶段内需要到政府部门、公用企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办理的多个单一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整合,实现法人一件事一次办。比如,为企业提供开办、生产经营、惠企政策兑现、变更、注销等集成化办理服务。
02

个人事事通

对个人从出生到身后全生命周期相关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实现自然人一件事一次办。比如,为群众提供新生儿出生、入园入学、大中专学生毕业、就业、就医、婚育、扶残助困、军人退役、二手房交易及水电气联动过户、退休、身后等集成化办理服务,最大程度便企利民。
03

项目事事通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打破部门壁垒,形成部门协同审批机制,围绕立项用地、工程建设、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深入实施用地清单制、多测合一、水电气暖网等市政公用服务一站式办理、联合验收线上线下审批协同等改革举措。
04

事事帮您办

每年聚焦重大项目,制定政务服务系统服务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建立重大项目包联清单。组建市、县、乡、村四级帮办代办服务队伍,开展“人人都是帮办员 我为群众跑手续”活动,公布帮办代办事项清单,把便民服务窗口搬到居民家门口,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


会上,市行政审批局

市大数据中心

相关科室负责人

回答了省市媒体记者

现场提问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化”协同


市行政审批局审改科科长陈海飞:近年来,十堰市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集约化、数字化、标准化“三化”协同,以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获得感、满意度为导向,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一是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打造“一站式”审批服务模式。
二是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构建“一枚印章管审批”机制。
三是推进并联审批改革,打造“一窗通办”机制。
四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搭建“一网通办”平台。
五是推进“六办”服务,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


企业开办推出新模式:“一链通”审批服务


市行政审批局审改科科长陈海飞:在去年经开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复制推广市场主体“一链通”审批服务,打造企业开办新模式。
一是搭建智慧平台,企业设立秒批秒办,推行“告知承诺+智能审批”登记,实现企业登记“无人值守、智能审批、后台秒批”。
二是地址自动校验,防范虚假登记。
三是信息互联互通,各环节并联审批。


另外我市不断拓展企业登记服务范围,提升群众获得感。


一是
推进改革深度。升级企业登记“全市通办”模式。通过“襄十随神”市场主体登记“一体化”,实现四地互办业务,互相审批。我市实现跨省通办,开启了“就近办理,异地办结、异地领照”新模式。
二是
扩大帮办服务广度。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均设置“企业登记自助服务区”、“全程电子化指导区”和“免费帮办区”,配备电脑、高拍仪等便民服务设备,安排专人提供业务指导和免费帮办服务。同时委托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无偿代办服务,企业可就近在银行网点办理企业登记业务。
三是
提升服务温度。积极推行歇业制度,明确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故等原因造成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可以自主决定在一定时间内歇业,允许企业“停机保号”,降低市场主体的维持成本。全市各级企业登记机关为符合办理“歇业备案”业务的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符合办理条件的企业当场即可办结“歇业”备案手续。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简、放、并、转、调


市行政审批局审改科科长陈海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由于涉及部门多、程序繁长、专业技术要求高等原因,办事难、耗时长等问题一直较为突出,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有不小差距,也是“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难点。三年多来,通过“简、放、并、转、调”等改革措施,我市工程建设审批事项得到有效精简、申请材料大幅减少、审批时限得到严格控制,企业的获得感和群众满意度有了较大提高。


精简规范审批环节。按照“能减则减、能并则并、能调则调”原则,取消事项7个、转变管理方式事项1个、合并事项29个、下放事项9个,调整审批时序事项17个,审批事项由改革前的81项精简整合为38项,减幅53.1%;全流程申请材料由改革前的407项减少为69项,减幅83%以上两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水平。
分类制定审批流程。我局修订印发的《十堰市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2022年版)》,对12类项目流程图进行了优化,在省政府要求的“80、60、40”目标基础上压缩至“70、50、30”。
推动实施“四多合一”。“多规合一”、“多图联审”、“多测合一”、“多验合一”。
推广三个试点。市政公用服务一站式办理、简易低风险工业项目“极简审批”、标准地出让项目“五证同发”。


四级便民服务场所:办事“只进一扇门”,实现“一窗受理“


市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科副科长乔龑:近年来,十堰市大力推进“一门”“一窗”改革,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


十堰市本级“一门”“一窗”情况。市级除公安车管、退役军人、档案馆等政务服务部分事项因场地限制及涉密未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外,市级依申请及公共服务事项已实现“应进必进”。市本级“综合窗口”改革按照“1+7”模式强力推进(“1”为无差别综窗模式,10综合窗口,承担市行政审批局自身审批业务+24个部门授权业务,815项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7”为公安、税务、人社、医保、不动产、公积金、工改专区等7个部门(专区)事项分类实现“一窗受理”)。十堰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覆盖率达到100%。
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一门”“一窗”情况。除公安车管业务因场地及涉密原因外,县级依申请及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实现“应进必进”。各县市区按照“无差别+部门综窗”模式落实“综合窗口”改革,“一窗”覆盖率占进驻事项的90%。
乡村两级“一门”“一窗”推进情况。全市130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除少数乡镇个别部门因建制原因事项未进驻外,其他乡镇事项实现“应进必进”,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均推行“综合窗口”受理。全市1911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事项进驻实现100%,并推行“综合窗口”办理。


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场所通过“一门”“一窗”改革,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和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度。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一网通办”提能工程


市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科副科长乔龑:2022年,我市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启动实施了“一网通办”提能工程。


一是
持续提升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能力,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综合统计我市依申请事项可网办率达到了90%以上,整体办理时限压缩至80%以上;
二是
落实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通过湖北政务服网和鄂汇办十堰旗舰店的一事联办专区,上线一事联办主题事项70项,梳理导引式主题事项94项,便民服务查询事项200项。
三是
扩大电子证照应用范围,按照全省统一标准,梳理100本高频电子证照,在网办申请时可自动调用免提交。
四是
探索企业和群众侧电子签章和电子签名的应用,通过在申请材料中引入人脸识别、电子签章和电子签名技术,进一步实现申请材料电子化,打通全程网办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梳理30余个事项办理场景,下一步将拓展场景覆盖范围,推广运用。


建设智慧城市:打造“一朵云”、“城市大脑”、超级app


市大数据中心综合部负责人高楊:今年十堰市政数局、十堰市大数据中心、十堰市大数据运营公司三大机构,推进三大重点任务建设,有力助推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
打造十堰智慧城市一朵云。“武当云”是市大数据公司依托全省首个自然水冷大数据中心“武当云谷”项目与华为公司合资合作建设的云存储、链路保障、算力支撑基础平台,目前33家市直党政部门90个自建非涉密信息系统已经完成云平台部署81个,武当云迁云上云率达90%。
二是
十堰智慧城市大脑2022年5月15日正式启用,截至目前安全运行6个月,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应急指挥中心、数据抗疫保障中心的作用。初步实现了“一屏统览”功能,“一网统管”软件系统正在与郧西、郧阳进行联通试运行,部署诚信惠企等5大应用场景,其中,防汛抗旱、地灾防治、燃气安全3个应用场景被列为省级“一网统管”建设试点。11月3日在“2022行业信息化竞争力成果”评选颁奖典礼上,十堰“武当云一网统管防汛专题治理平台”荣获“2022政务云一网统管优秀案例”。
三是
发布首个城市超级APP“i武当”。在元旦、春节期间发放800万新春消费券,拉动消费金额5000余万元,截至11月,APP下载量已突破75万。上线企业开办“一链通”等惠企便民服务事项236个,助力十堰营商环境优化和政务服务提能增效。


下一步

十堰市将以“十堰事事通”

政务服务品牌为抓手

不断提升政务服务

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积极探索创新

审批服务便民化措施

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

让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为我市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贡献应尽的力量

来源:十堰广电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