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上午,由十堰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十堰事事通”政务服务品牌新闻发布会在十堰传媒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相关负责人就“十堰事事通”政务服务品牌相关工作进行了集中信息发布,并回答了省市媒体记者现场提问。
近年来,十堰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效审批、便捷服务、智慧政务的期待,以“五个一”为抓手,切实解决了一批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了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和满意度。
一是审批“一枚章”。早在2017年8月,市委、市政府组建市行政审批局,集中划转市级23个部门126项审批事项,用一枚印章代替过去的23枚印章,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这些年来,又开展了多轮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的精简、下放工作,我市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由879项减至215项,减幅达75.5%。
二是办事“进一门”。全市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实现“一站式”集中办理,事项进驻率达到95%以上。企业开办2个环节(一表申请、一窗发放),半日办结,全程实现零费用,打造“一链通”审批服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审批事项由改革前的81项精简整合为38项,减幅53.1%;全流程申请材料由改革前的407项减少为69项,减幅83%。我市作为工业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较快、效果较好的4个市之一2020—2021年连续2年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
三是受理“找一窗”。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市级大厅“综合窗口”覆盖率达到100%,县级大厅覆盖率平均超过80%。乡村两级便民服务场所均推行“综合窗口”模式为办事群众提供便民服务,群众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四是办成“跑一次”。十堰市市县两级已与10省2直辖市22个市县实现“跨省通办”,平均对接高频通办事项超过140项。“省内通办”312项高频事项实现通办,“襄十随神”市县两级实现356项事项区域通办,126项高频事项实现“市域通办”。
五是用好“一张网”。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通。全市依申请和公共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9.97%。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搭建“一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一中心(大数据中心)、一平台(“武当云”)、一公司(大数据运营公司)、一专家委员会”的体系架构。建设全省首个自然水冷大数据中心,打造全市政务一朵云“武当云”。建成十堰智慧城市大脑,上线5大应用场景。打造十堰首个城市超级APP“i武当”。十堰“武当云一网统管防汛专题治理平台”荣获“2022政务云一网统管优秀案例”。
在“五个一”经验的基础上,十堰以品牌建设凝聚政务服务资源,以矩阵效应放大政务服务质效,打造了“十堰事事通”政务服务品牌。
一是“企业事事通”。对企业从开办到注销全生命周期相关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对同一阶段内需要到政府部门、公用企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办理的多个单一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整合,实现法人一件事一次办。比如,为企业提供开办、生产经营、惠企政策兑现、变更、注销等集成化办理服务。
二是“个人事事通”。对个人从出生到身后全生命周期相关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实现自然人一件事一次办。比如,为群众提供新生儿出生、入园入学、大中专学生毕业、就业、就医、婚育、扶残助困、军人退役、二手房交易及水电气联动过户、退休、身后等集成化办理服务,最大程度便企利民。
三是“项目事事通”。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打破部门壁垒,形成部门协同审批机制,围绕立项用地、工程建设、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深入实施用地清单制、多测合一、水电气暖网等市政公用服务一站式办理、联合验收线上线下审批协同等改革举措。
四是“事事帮您办”。每年聚焦重大项目,制定政务服务系统服务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建立重大项目包联清单。组建市、县、乡、村四级帮办代办服务队伍,开展“人人都是帮办员 我为群众跑手续”活动,公布帮办代办事项清单,把便民服务窗口搬到居民家门口,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
下一步,十堰市将以“十堰事事通”政务服务品牌为抓手,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积极探索创新审批服务便民化措施,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让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为我市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贡献应尽的力量。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