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256|回复: 0

[原创] 万物皆可“沉浸式”,给我们带来什么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3-4-7 10: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十堰柏和心理 曲鹞奇
编辑 /十堰柏和心理 邹悦
01
万物皆可沉浸式,为什么这么火?从心理学角度剖析。
随着近几年网络短视频的兴起,传统风格的视频已经满足不了广大网民的审美了。直到沉浸式风格的出现,让网友们有一种全新的愉悦体验。
沉浸式这个词近几年才被网友们熟知,其实这个概念1975年就被提出了。提出者是匈牙利心理学家米哈里。如果大家对这个心理学家不熟悉,那么也许听过他写的一本书《心流》。
心流是指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
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在此状态时,通常不愿被打扰,即抗拒中断。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例如我们在做某件事情时,越做越有感觉,越做越有状态,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所有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高度集中在所做的事情上,而且不愿意停下来,在做事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动力,这就是心流状态。
也就是米哈里所说的沉浸式。
我们的文化里通常会用“忘我”这个词来形容沉浸式的心流状态。
例如作家在某一个时刻突然感觉到文思如泉涌;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入了迷,错过了吃饭时间;运动员在赛场上超水平发挥犹如天助一般。
按照米哈里的概念来说世界上很多的成功者。他们一个共同的特质是:很容易让自己进入到沉浸式状态。
我们不能把沉浸式简单的理解为自律的、努力的、坚持的做某件事情。
因为自律努力坚持的这个词的背后表达的是你并不一定喜欢所做的事情,所以你只能逼着自己被迫去做这件事。
而沉浸式的正确理解就是:你是自发的、热爱的、专注的去做一件事情。  
用深层心理学的解释就是当你专注的做一件事情,代表你将自己的情感也注入到这件事情中,你与这件事情就会建立起心灵层面深层的关系。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做这件事情“找到感觉”了。
奥地利的心理学家弗兰克说过:专注的做一件事,投入的爱一个人,幸福就会降临。  
这不是一句“鸡汤”。弗兰克所说的降临的幸福指的就是“找到感觉”,“进入状态”。
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可能认为沉浸式的心流状态挺玄乎的,就像武侠小说里说的人剑合一,这种状态可遇不可求,一般人很难达到。
所以人们在网上看到沉浸式的视频时也许会觉得尤为稀奇。看看别人的心流状态,就好像自己也能体验到“找到感觉”的快感。
   
02
万物皆可“沉浸式”,初衷是集中注意力,让人更好体验
但现在,沉浸式万物为何越来越变了味道?
沉浸式可以说是一种高级且复杂的精神体验,这种状态需要“心灵”与“外在”有高度的契合才能产生。
现在网上所说的万物皆可沉浸式似乎把这种愉悦的心灵体验产业化、庸俗化了。
好像做什么事情不带点儿沉浸式的风格,就跟不上节奏一样。
当你在网上看到沉浸式化妆、沉浸式回家、沉浸式吃饭、沉浸式学习、沉浸式清洁之类的视频,
你会被Up主们积极的生活态度,专注投入的生活方式所吸引。
但是过不了几天,你发现网络上出现了几十个相同文案的视频,你会感到你对生活的美好期待被这些刻意营造出的假象给破坏了。
很多沉浸式视频最后把你导向的是一个商品的购买链接。
03
接待的案例中,有没有太过“沉浸于沉浸式”而迷失自我的反面例子?
例如学生对手机游戏的成瘾问题。
本来沉浸式的心流状态需要个体付出专注,情感去投入,这样才可能与所做的事儿建立深层的关系。
但是手机游戏利用声音,光线,色彩以及互动性和氛围感强烈刺激孩子们的感官,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毫不费力的与游戏建立深层关系。
游戏的沉浸式刺激着孩子多巴胺的分泌,导致手机成瘾。
沉浸式剧本杀也可以理解为实景剧本杀,是线下剧本杀的一种运营模式,它不仅限于剧本杀本身,更多的是融合到实景中,从布景、机制、激光、NPC、服装等方面增强玩家的代入感,不仅有真人NPC互动,玩法也更加多样,融入VR实景搜证等3D体验。
在浙江,有一名21岁的青年,当事人因“剧本杀”入戏太深,出现焦虑、暴躁、精神萎靡等症状,一些出了格的剧本充斥着血腥、暴力、色情、灵异…
“剧本杀”受众群体不乏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独立、成熟的价值观尚未形成,对某些行为缺乏基本的辨识力。
“强刺激”“重口味”剧情不仅让部分未成年玩家沉迷其中,某种程度上还易引发漠视生命、厌倦生活、躁郁、说谎成性等心理问题。
我咨询中遇到一位大学女生,这位女生最喜欢把磕CP挂在嘴边。本着“智者不入爱河”的原则,他自己在爱情上却表现得无欲无求,对别人的‘爱情’倒是格外上心。
如果这个世界有什么是比自己谈恋爱更幸福的事,那么一定是看别人谈恋爱。
“磕cp”恰好能满足年轻人对美好爱情的所有幻想。
跟着自己的cp感受着这世间悲欢,任由故事的起伏牵动自己的情绪。徜徉在另一个属于他们的时空中,见证着他们的甜蜜和幸福。
这种情感投射会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错觉,带来巨大的情感满足。
而这位女大学生临近毕业,却一次恋爱都没谈过。我不得不有一个这样的担心:她似乎在用磕CP,来掩盖自己回避亲密关系的心理问题。
一些沉浸于沉浸式的朋友,可能是通过他人的沉浸式行为来部分的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但自己却不付出行动。
04
作为观众及消费者,如何最大限度提高其体验价值?
其他的感官体验还仅仅是围绕着感觉,感觉来的快,去的也快。最好的体验价值其实是情绪价值。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情绪价值指的是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越能给他人带来舒服、愉悦和稳定的情绪,情绪价值就越高。
治愈系的文案往往给受众较高的情绪价值,“治愈系”的定义是:指某样事物能使人忘记烦恼和不开心,重新拾起对生活的希望!
确实是这样,话都说到人的心坎里了,每个看到这样文章这样视频的人都会感同身受,看了之后都会感到特别受安慰,而这也恰恰揭露了人的内心的脆弱性!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词叫“破防”,原指在游戏中突破了对方的防御,使对方失去防御能力。现指因遇到一些事或看到一些信息后情感上受到很大冲击,内心深处被触动,心理防线被突破。
  
一些走心的文案,可以引发强烈的共鸣,触及到心灵深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