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2日,2024世界武当太极大会在武当山开幕,来自海内外的千余名各界人士共聚武当,领略武当古建筑之美、感受武当文化的深厚积淀。
以太极为媒、与世界握手,武当武术已成为连接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重要桥梁和文化纽带,也是武当山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一张闪亮名片。
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武当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武当山作为中国道教圣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
如何做好武当山文化文章?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对十堰市提出要把“武当山与十堰市画等号”的认识和重视高度。十堰市对照省委、省政府“品牌强省”战略要求,高度重视武当山文化品牌建设,市政协紧紧围绕省委、市委部署,主动把武当文物保护好、利用好,把武当文化传承好、发扬好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积极为武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添助力、增合力。
汇聚赓续历史文脉合力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明永乐年间明成祖北建故宫、南修武当,30万工匠历时13年,在武当山修建了九宫九观及36座庵堂,形成了绵延70公里、气势宏大、雄伟壮观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和“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现存世界文化遗产点4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保存各类珍贵文物7149件。守护好这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需要凝聚各方智慧力量。
“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依法加强文物保护,健全文物保护长效机制。”2023年9月,十堰市政协围绕“武当文化挖掘与利用”开展专题协商,委员和专家们积极建言,提出“在碑刻相对集中处建立一个武当碑刻博物馆,以便更好地保护武当文化文物”“在争取文物保护与修复项目支持的同时,设立武当山古建筑群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武当山建筑‘岁修’”……
今年2月,武当山一季度文物修缮项目启动,玉虚宫泰山庙、复真观九曲黄河墙、南岩宫岩体保护、凌虚岩、太和宫东天门等5个保护修缮工程正式全面实施。本着尊重历史、还原古建筑风貌的思路,武当山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使用多种技艺对古建筑进行修复,2024—2027年,将精心谋划实施37个总投资5亿元的文物保护项目。
成功申遗至今,武当山古建筑走过了30年岁月。在各级政协委员的共同助力下,武当山古建筑群保护条例公布实施,古建筑群的一砖一瓦都得到法规保护;先后完成玄岳门、南岩宫大殿和御碑亭、紫霄宫十方堂、太和宫朝拜殿、玉虚宫、琼台中观、元和观、太子坡宫门、遇真宫和九曲黄河墙、冲虚庵、磨针井、榔梅祠等古建筑的修缮和复原……
推动活态转化焕发新韵
高耸的御碑亭,黛瓦红墙的恢宏殿宇,蜿蜒曲折的黄河墙……跟随“武当山五龙宫数字化复原”动画的“脚步”,沿着悠长的步道穿行在殿宇森严的五龙宫,可以穿越历史时空,目睹五龙宫的沧桑与神秘。五龙宫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组成部分,早在1994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今,随着数字化复原技术重现五龙宫“真容”,世界文化遗产“颜值”得以永驻。
文化遗产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武当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十堰市政协组织委员开展专项调研,通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方式,为武当文化挖掘开发献良策、出实招。委员们认为,要通过对武当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为武当文化与产业融合注入活力。从打造武当文化精品IP、“活化”武当文化等方面提出30余条意见建议,超半数建议得到有效转化。市政协报送的《促进武当文化挖掘与利用的建议》的社情民意信息,被省政协采纳转报省政府,有力推动了武当文化传承发展。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在政协积极推动和委员助力下,1:40比例复制的武当山金殿模型诞生,武当山首期数字藏品《大美武当》系列上线销售,大型太极功夫秀《梦幻武当》正式上演,太极湖“武当寻梦”沉浸式夜游景区启幕,谋划建设武当古建筑“文物医院”,实施“九宫八观”活化工程,推出《奇遇张真人》《遇见武当》等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一系列以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为武当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速赋能,极大推动了武当文物事业创新发展,越来越多的武当文化遗产以更可近、可感的数字化形态呈现,走近大众。
2023年,湖北省政协十三届四次常委会会议围绕推进品牌强省建设协商议政,十堰市政协提交《做强武当山品牌 擦亮湖北文旅名片》的发言,提出打造“云中紫禁城”和武当建筑、武当太极、武当道乐、武当养生形象IP、打造六大市场消费场景、策划实施有国际影响力的营销活动、打通交通动脉构建湖北大旅游格局等15条具体建议。
近年来,委员们提交涉及加强武当山碑刻资源保护、传承发展武当武术、发展壮大武当山文旅产业等提案20余件,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纳。在市政协的积极推动下,武当山立足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实施一批优质文旅融合项目,逐步破解“引流密码”,拉动文旅消费增量,武当文化遗产彰显出更加旺盛而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
记者:毛丽萍
通讯员:宋慈 周成
新媒体编辑:杨明珠(实习)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