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楚刊号
文字|涂文彬|编审|杨正林|授权刊发@秦楚刊号
请加关注随时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云彩山地处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云彩山村。
斧山东下连岭数里,经何家垭、土地垭,一梁一峰又起,与斧山共同构成纬贯西东、屏蔽汉北的显著之嶂。此冈梁如旗,尖峰恰似旗杆;这“旗杆”略低于斧山,海拔859米,范围仅0.5平方千米,松挺衫立,峰耸旄翘,天气稍有不测风雨则云雾盘绕,故乡民俗呼为“云彩山”。查《郧县志》始知;此山名叫云台山。云彩与云台,一字之差,雅俗大别,孰好孰劣?实难与时宜论之。“一山非一貌,四望各有姿”。此山自西南远看尖峭玲珑十分惹目,若立其他方位观之则端顶平斜、体态少奇,只能给人以突起挺拔之感,而无翘首傲世、刺破青天之韵。
云彩山应叫云台寨。石砌寨垣绕尖峰一圈数十米围一小寨,面积不过百余平米。昔年寨上设一小庙,偶有香火。寨山东侧深切,尤为陡险,其怀中小丘明显为滑坡所致;其凹中人家田园棋布栉比高下,闪赚点缀如壁画然。寨山之北乃海拔高达740余米的麒麟垭林场,垭西即堉坪寺的红岩沟。如今垭岭松杉蔽天、幽碧清凉,是春夏秋三季旅游的绝好去处。麒麟垭北莽岭纵横、重山如架;西侧有海拔960米的驴山,更北数里则是杨溪、桂花、白桑三地交界的三保寨,此寨高踞众山之巅,也是三地的最高点,海拔1002·1米。三保寨面积约有七、八亩,寨墙砌筑于三岭之上,故呈三角状,设三门进出,因而又被山民称为“三角界”。而今寨垣寨门残存,五、六千平米的大寨已被草树荆棘掩湮,近年已罕有人迹矣。
云彩山、斧山这一线山脉其下众多沟壑汇聚成鲍沟、清凉寺沟、卜家河、梅家沟和桂花南流谭家湾的后河,经千万载的风雨冲涮,其泥沙各自以冲积扇的态势不断南下推进,会同汉江携带的大量沉淀,就形成了往日郧城东郊一大片河道滩涂,造就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杨溪铺。追溯历史,这滩形成较早;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称其为“郧乡滩”,而滩名之源出晋武帝太康五年即公元284年设于此间的郧乡县,即《水经注》云:“汉水又东迳郧乡县故城南,谓之郧乡滩”是也。根据郦《注》,郧乡县就设置在刘湾的彭家沟、中岭沟之南临江的低冈下,古县于此历经一百多年后,方于侨郡县“土断”时迁到郧阳旧城(今水下)的。当然,宋元前的郧乡滩尚不能种植,只是一片水泽湿地,茅芦荼苇丛生,雁鹅鹤鹳众水鸟聚集之处。
云彩山东面的刺架岭乃古大州分界线。据郦《注》所载;自琵琶滩以北的岩岭、关门山、刺架岭到雷峰垭,秦汉时这条线以东属南阳郡,以西归汉中郡,后之州、县大都以此为基础划分,虽后世也有穿插,然总体依旧未离此窠臼,直至明中期郧阳府的设立方使这一格局部分区域有所改变。云彩山和三保寨下的沟壑乃鲍沟溪河的重要支流,向年雨量充沛时四季流水潺潺。鲍沟之名显然带有明代的印痕,今统沟之民绝无鲍姓者,盖明朝之旧名也。
鲍沟古来最显著的标志莫过于鲍家寨;此寨如圆柱般矗立于沟壑之中、高峦崇嶂之下,海拔600米,俯瞰南下沟壑一目了然;通体似碉如堡,孤拔耸起,“堡”下南端恰有一道百米长梁可供缓冲蹬道之利;其顶宽窄仅数十平米,筑一小寨,寨内建有鲍三娘庙,累年香火不绝。据说此寨乃一鲍姓排行第三的女儿带头所修,此女心坚如磐,忍饥熬寒不辞艰辛,因积劳成疾寨筑成后未久即不治身亡,如同十堰黄花寨为一少女所修一般,英年早逝,故寨顶建一小庙内设鲍三娘灵像纪念敬拜之。从明中以来虽有毁败,屡有重修之举。今新庙仍立,俨然一景,然却未塑神像金身,纵是空庙高台也时有上香朝拜者,可见其名气灵气之一斑。
词曰“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云台山自语
【十二月】喜松风轻掀鹤氅,读人间苦乐篇章。经千载冲天袖史,听强音当代逄逄。郧南北峰峦莽莽,汉上下库碧泱泱。【尧民歌】且看那刺架岭飞车穿隧贯山乡,三保寨襟带连山气高昂;土地垭东西牵引斧山颃,杨溪镇沟梁村落换新装。啊!沧桑,沧桑;繁华盛世光,我也全沾上!
下期继续。#愚公说事##秦楚地名##万古郧阳##十堰地名##细说十堰##十堰头条##秦楚刊号#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