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系列之一
忽然想到
世上本无竹溪县。
后来人多了,遂建置了竹溪县。那是明成化十二年,也就是一四七六年。“竹溪县儒学,肇自成化十二丙申,因流凶作梗,都宪阳城原公杰奉命来抚安处置,奉请开立郡县以治之,于是,兹县始立。”(《重修儒学记》明 徐杰 玉山人 教谕)由是观之,竹溪县治及儒学,均兴自此时。
想起这些,是因为近日一件事:2006年4月19日下午,在厦门大学授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名誉法学博士学位的仪式上,连战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随后,厦门大学请连战主席题词,连战主席当场挥毫,写下:“泱泱大学止至善 巍巍黉宫立东南。”结果此次活动的主持人,厦门大学副校长潘世墨,当众读诵这两句,将“黉宫”(正音当为“宏”宫)念成了“皇宫”(音),台下还一片赞美声。 ( 王孺童的BLOG <连战又出“试题”,校长再念“白字”> http://blog.sina.com.cn/u/47185e92010003yj)
竹溪建县,文庙与儒学同时建成。黉学根据考证,黉 hung* 洪 hóng 黉门(古代称学校):|黉门学子。“黉门”的“黉”古音与“宏”或“横”同音,与“红”不同音,后经普通话审音委员确定其普通话读音与“红”同音。黉门与泮宫均为古代学校。古学均尊孔庙,黉门在西,泮宫在东,亦有“身入黉门,天子门生”的说法。如《后汉书•仇览传》:“农事既毕,乃令弟子群居,还就黉学。”也有“黉门施教有方,犬子才得高中”之说。
然竹溪黉学后毁于战火,复于康熙五十七(1718年)年重修,是时知县为龚克庸,建于南门外。然后复毁于战火矣。竹溪县于顺治九年,明伦堂刊立学规。康熙四十一年,颁饬士子文,立于明伦堂。乾隆十一年至二十二年,竹溪县宋焕知县曾重修崇圣祠并建明伦堂,曰建祠学官,颜曰崇圣。并言继建明伦堂三间,俾诸生讲学课业其中。
明伦堂建于文庙内,是尊孔儒师们“宣教化、育贤才、善民俗”的讲学之所。。文庙内有大成殿一座,殿内有孔子木像一尊,高二尺三寸七分,阔四寸,厚七分。座高四寸,长七寸,厚三寸四分,朱地金书;文庙旁设儒学(通称黉学)。
1925年秋,县设高等小学堂,随即停办。1942年8月,设县立初级中学,地址为原黉学旧址,即为今天的县一中了。1958年建成完全中学,1998年初中分离出去成为高级中学,距今已有530年的历史,是湖北省教育厅确立的首批办好的全省113所重点中学之一。
我所就读的小学,就在县一中的对门。现在称县实验小学。那时候叫“东方红小学”。现在各位明白了。由厦门大学副校长读不准黉学二字,我想到了我县的黉学,进而由黉学想到现在的县一中,再想到对门的实验小学。最后想到了我所就读的小学“东方红小学”,就这么回事。
从教二十余年来,每到一所学校,能够一次不经我提醒而正确念对,我的名字的,似乎就只是欧胜宝老师一人。佾,出自《论语八佾》亦作“八溢”。亦作“八羽”。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 “八佾:‘佾(yi意)’,行,列。八佾,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特指古代奏乐舞蹈的行列。一佾,是八个人的行列;八佾,就是八八六十四个人。按周礼规定,天子的乐舞,才可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评论季氏说:“他在家庙里竟敢冒用天子的乐舞--八佾,这种僭越礼制的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容忍呢?”徐志刚先生注:“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此指季平子,即季孙意如。一说,季桓子。 按季氏的官职,只有用四佾的资格,但他擅自僭(jian剑。超越本分)用了乐舞的规格的八佾,这是不可饶恕的越轨的行为。”
那时候,我放眼看去,目无余子。他们连我的名字也念错了耶。那可是古文化经典中,最常见的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