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074|回复: 11

[转载] 关于写诗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2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1-12 17:30:40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烟云过客 于 2012-1-12 17:31 编辑

                                              关于写诗
                                       文/凭空远眺

     
我不会写诗,也不善言说,当然就更谈不上在诗的理论上有所研究。关于诗的看法,仅仅是因为在几个论坛当了几年版主,也就是说读了几年别人的诗,有一点自己的看法而已。

      一、诗忌直
       诗忌直,不但是忌语言的直白,而且还忌讳形式上的平铺直叙。俗话说,猫有猫路,狗有狗道。同理,诗有的语言,诗有诗的技巧。诗与其他文体,最大区别就在于空灵、跳跃,给读者以较大的思维空间。现在写诗的人相当多,其中相当部分以为,断句就是诗,结果是ok。那我们当然就只能无语。
       有人说,诗很简单,我的诗性来了,一天可以写很多首。甚至有些人称,我写诗能坚持每天写,我每天的日记,都是用诗写的。对此,除了对作者的创作热情表示钦佩以外,只能苦笑。文学,本身就不是流水线,更不是日记本。可以重复的艺术,只是工匠的手艺。如工艺品。诗,既不是记日记,也不是简单的捉对嬉戏。记得看过一篇趣闻,它说的是郑板桥辞官后,有一次在郊外赏雪景,途遇几个秀才喝酒、赏雪他们看到郑板桥衣着寒酸,而又有点文士风度,便邀请其喝酒赏雪,并向他展示诗作,秀才们见郑板桥沉吟不语,很生气。其中一个忍不住叫道,难道你也会写诗,请写一首来让我们欣赏,欣赏。郑板桥笑了笑,望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吟道: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吟声未仿,轰笑声不断,纷纷说这穷老头是门外汉,郑板桥也不出声,只管喝酒,待笑声停息,他又接着吟出两句,整个场面便没人做声。他后两句是:千片万片无数片,飞人梅花总不见。(引自《野诗趣谈》)由此可见真正的诗句是可以化腐朽于无形。当然,朋友之间的相互嬉戏,相互砥砺,本也不可厚非,但自羽为诗,略显稍过。
       写诗,语言是关键。积累是基础,灵感是触点。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也就是说,如果你读的多,读得熟,别人的很多东西就已经融入了你的自身。一旦有所触发,诗情,就会自然而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画面,当你到某地,偶遇某一景色与你相熟知的某句诗句相吻合时,你就会忍不住大声吟上那么一两句。成语叫触景生情。其实,这也就是日常生活的积累,找到了突破点。
       积累,除了读书、练习,以及审美意识的培养外,我以为,勤记不失为一大捷径。将偶尔闪过的一些东西,包括一些想法和好的句子记下来,沉积多了,你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用。就像是写小说的人做卡片一样。这是厚积薄发。是笨人的笨办法。天才不再此类。
       诗的语言与其他文体的语言还是有所不同的。诗,常常使用倒装句,或是将物体在拟人的描写中,人与物,物与人的随时置换。这样的结果,就是让诗更有灵气,让句子更具赋有诗意。所以,如何调动语言,让语言随心所欲的为你所要表达的意境服务,这也是诗避免直白的重要因素。在诗忌直的话题中,我也曾有幸读了一个朋友关于诗的大小写的问题,我很是赞同,他的观点,他认为重大的题目,如政治题材,以及诗体小说之类的长篇大叙的诗体,语句可作大写,即不强迫人为的要求语言的精细,而个人情绪的作品则需小写,即精细化。他说:“哪一类诗是属于大写的呢?以社会(政治、经济、新闻)为题材的即时类作品,作者手筋强劲,情绪饱满,近于直抒胸襟,其形式、技巧屈从于题材与主题。这样的诗在阅读与批评时也应从大处着眼。作者的立场、观点乃至于倾向性决定了诗作的品味。评论可以忽视作者在写作时的某些方面的缺陷。
  另一类以表现个人(情感、事件、经历、思想)的诗,我们可以称为特写类作品。对这一类作品,因为题材的相对狭隘与主题的暧昧,我们要求有更高的诗的品味与表现力的呈现,而不仅仅是主题。在这些诗品中往往不是题材与主题说了算,而是诗艺在起作用。特写就是细节,细节的真实可信度愈高,处理得愈艺术,则诗的品味愈高。”(引自卢兆玉《大写与特写》发表于中成诗界)
      记得拙作《我想有一间书屋》发帖后,跟帖者众,但是涉及话题能点题的不多。大多以为只是表达一种愿望,其实不然。在蓝岸社区论坛就有一位叫晨思的朋友就是这样理解的“一种愤世的情结,一种内省的情怀,以书屋的意象,寄寓着作者的灵魂剖白。欣赏好诗。问好剪灯夜话。”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心里一阵发凉,我感觉自己的失败。既然我要表述的东西不为大家明白,这就说明我在语言的组织,意象的阐释上的功力欠佳,没能把一个简单的意象提升,让大家明白意象之外的东西。同时,也说明一个意象除了适当的表达外还需要通过语言的调配、组织来烘托你所要表达的命题。
      
       二、言而无物
      尽管诗与其他不一样,不要求完整的故事,也不要求完整的叙事,甚至可以不要求完整的文字。但是,诗毕竟是一种文学作品。需要以情动人,需要你所表达的内容能够感染或者触动人的某一部分。一大堆废话,显然达不到目的。这就需要哪怕是一丝的感悟,你也要用某种东西,把它显现出来,从而引起别人的共鸣。现在很多的诗,动辄贴上什么主义的大标签,写得云里雾里,意向杂乱,把各处搬来的还没炖烂的一些大块头,堆砌一气,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先回避三舍。怪吓人的,想说几句,又怕别别人说你无知,进退不得。他们总以为,把一些光怪陆离的意向和句式安多一点,我就成了现代派。其实不然。那只是在掩饰自己的浅薄无知。诗,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传播,希望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如果别人读不懂,或者感悟不到,诗歌的功能又如何体现?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写给自己看的,但是,那有何必拿出来呢?既然拿出来了,就是希望能够有人明白你的思想。
      读过外国几本小册子,本来不算什么。要高举什么主义,最好能读懂原作,读懂整个系统的思想。我们不是说外国的东西不好,只是,我们绝大多数人能够读到的都是译本。翻译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需要译者的理解、修养以及自身文学水平的修为。我曾亲眼见过一个大学老师,被请来做外语翻译,他将“轴承”一词,翻译成圆的,能滚动的东西,意思上没错。如果,听者不是机械行业或者没有正在接触这类东西的人能理解吗?文学作品,文学理论,设及到思想、意识以及摹写等方便的问题,如果你了解作者所生活的背景以及那个时代的背景,那么,就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像马克思主义刚进中国,水土不服那样。我曾有个朋友。她精通外文。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她提议她背诵一首外国小诗给大家听,大家表示都不懂,要求解释,她谦虚的告诉大家,她也解释不好,只是希望大家能欣赏她背诵的诗的音节。说真的,外国诗的音节真的很美,远不像我们所见的译诗那么苍白。
      不管什么文化,都有其精髓。如果只挥舞着皮毛就招摇过市,那只是自身的浅薄。正应了那句老话,“拉虎皮做大旗”所以,要想言而有物,就必须蹲下身子来重新积累。除了外国的,古典的、现代的都应该如此。
       有人说,诗无定论。当然这话不错,但是,不能说没一点章法,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如果没章法,东拉西扯,就像画画一样,这也想画,那也想画,最后画出来的就什么都不像。当然,很多人本心并不愿这样,心中想表达的却是太多,所以最后的结果就差强人意。如果本身能意识到,到也不见得是件坏事,最怕的是,本身意识不到,反而沾沾自喜,其结果不但是言之无物,而且还无中心,无主题。除此之外,还有的就是语言的表述。很多人总觉得别人的东西很巴适,说了很多自己想说而又无法说清楚的东西,这除了技巧和总结以外,重要的是能够熟练地驾驭语言。不能为了完美其形式,而丢掉了内容,这就是典型的因词害意。
       三、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
       其实,诗的表现形式,就像我们每个人穿衣服一样,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根据季节的特点,根据环境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这种合适的表达方式,就是为了凸显长处,掩饰短处,以期获得更美的感受。在写诗的实践中,我个人认为主要的还是根据自己的写作特点来决定形式。你喜欢什么,想表达什么;其次,是根据题材的需要。如果自由诗不能很好的表达,不妨换作散文诗;短诗不能尽兴,就写长诗;而长诗难以驾驭,就把它变成组诗。总之,合适的形式才能完美的反应出合适的内容。
       有朋友告诉我,要用动词写诗,动词造句。对于这个观点,我不完全赞同。因为它不完全适合我的写作习惯。当然作为提议,我觉得还是可以适当加以注意。中国古典讲究“赋、比、兴”,似乎主要的还是使用形容词,在使用形容词写诗的同时,尝试着用动词造句,写诗,又有何尝不可呢。事实上,在形式上的灵活,就是为了赢得在内容上最大程度的展示。短的以哲理诗、格律诗、十四行诗,中的以抒情短诗、散文诗,长的就写长诗、组诗,如果有合适的题材不妨也可以试试写诗体小说。
       常常听人说,“我就只想好了这几句。”其实,暂时写不出来可以放一放,不用勉强。说不一定放上一段时间后你会有意外的惊喜。当有一日,你构思的意象重合时,你就会一条新的思路。如果一定要写,那么就有几句,算几句。只要是好的,实在难续就把它断成短句,或哲理诗一类。现在有人把其称为,短裤档。说句笑话,冥想苦思的去填塞一些无谓的东西,即浪费你的精神,又浪费别人的时间,不如不写。
      诗写完后,最好是先认认真真的读上几遍,剔除一些没必要的句式和词语,使之更趋完美。说真的,诗就像自己的孩子,谁都难以看到和正视自己孩子的缺点。有时不是没有看到,而是不愿承认。如果是把它换作是自己的老婆,情况或许会有所改变。因为有句老话,婆娘是人家的漂亮。娃娃是自己的乖。
      如果有一天,别人读到你的诗,突然叫到:哎呀!这就是我一直想说,想表达而不知道如何去表达的东西时,你或许就成功了。
      最后一个问题,诗人是需要潜质的。你可能在生活的某一段时期,能够写一些东西,但如果没有诗人的潜质,没有诗人锐利的眼光和悟感,尽管你可以很努力,很坚持,但是相信:你的成就不会太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2 20:27:29 |
把关于诗文创作的感性理解转化为理性表达,就可以让更多的人更好的理解诗文了{:soso_e183:}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2 22:15:41 |
学习!收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3 11:50:59 |
许多余:写作的敌人

汉网 www.cnhan.com     2012-01-12    稿件来源: 汉网


    2012年元月8日下午,著名80后作家许多余在合肥保罗的口袋书屋为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读者们做了一场名为《写作的敌人》主题演讲。充满书香气息的保罗书店“人满为患”,现场气氛活跃,许多余以他一贯的尖锐,在与读者分享自己写作体验的同时,真诚地剖析了自己的写作困境,全面分析了“写作的敌人”,以及中国文学所面临的问题。

    “武侠、言情、穿越、职场、官场、玄幻等类型小说,都属于我刚刚阐述的“文学初级阶段”。你多背点古诗词,看几部古代章回体小说,研究研究易经八卦武术套路,就可以写武侠小说了。看几部韩剧,读读琼瑶,就能写言情,把现在的故事放在古代的时空背景中,或反过来,就是穿越。研究研究心理学和官场厚黑学,多关注身边每天的新闻,串串改改,就是职场杜拉拉升职记官场某某升官记”。

    “网络文学小说作品,80%都是一些无聊字词无休止地叠加,成为一个冗长无比,趣味极其低下,看了等于没看的——故事”。“伪文学的存在并风行,是一部分投机分子对读者的妥协,是写作者的阴谋——是写作的敌人”。

    许多余以为,写作者首先必须具有强大的精神意志,来摆平所有世俗生活中的现实矛盾。写作者要像一个传教士那样虔诚,在坚定自己信仰的同时,让家人、亲人和朋友理解自己,“我从事的,是对这个民族、国家,甚至整个人类都有益的事情,是光荣而崇高的事业,是伟大的工作。”同时,也必须处理好自己的人格分裂,在应对纷繁复杂的物质活动同时,顺利地从事浩瀚的精神活动。

   

   

    附录:许多余《写作的敌人》演讲实录

   

写作的敌人

——保罗口袋书店演讲稿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很感动还有这么多人,不辞辛劳大老远赶到这里,来听一个傻逼毫无意义的废话!

    就在两周前,我和艺术家黄震一起暗访过这个地方,我们想买走这里的很多书,卡尔维诺、高行健、博尔赫斯等,但这里的老板不流童鞋太吝啬了,他不卖,我们只得含恨离去…开个玩笑,我很喜欢保罗,狭小、典雅、温馨、浪漫,甚至还有一点小暧昧。我生性不喜欢大,而唯独对小的东西情有独钟,房间、书店等都是如此,这可能与我小时候的生活有关,那时我家很贫穷,一家人就窝在一间土坯房子里,集卧室、厨房(灶台)、卫生间(马桶)与一体,四个碗,一口铁锅,一张床,一张小木桌,就是我家的全部家当。

    后来,我读小学了,不好再跟爸妈挤在同一张床上,我就独自住到阁楼上去了。说是阁楼,其实就是在奶奶家的山墙上搭上木板,我每天都爬梯子上下,每天都有一些老鼠陪我睡在一起,间或也有蛇从墙洞里爬过来,后来爷爷抱回来一只黑猫,他白天睡在我床上,晚上就蹲守在床边,抓捕蛇和老鼠。很多夜晚,我都能在睡梦中听见他骨扎骨扎嚼食小动物的声响,第二天一早醒来,就会发现床单或被褥上有一大摊血迹。我的黑猫就趴在旁边打着呼噜。

    某些夜晚,我会在雨滴清脆的鸣叫声中入眠,细小的雨,或硕大的雨,霹雳啪嗒打在瓦砾上,无数的雨点在乡村的夜晚悄无声息地合奏。有时瓦缝间突然闪现出一道强光,紧接着轰隆一声巨响,雷声划过屋顶,门外一阵犬吠,我的床板一阵颤抖。在冬天,有时屋顶会传来蚕吃桑叶般的沙沙声,从天而将的巨网一层层叠加,将万籁俱寂缓缓加强,当瓦缝间不再有呼呼的寒风吹进来,我就知道,雪已经将屋顶的缝隙彻底弥补。雪下的很大。

    以上只是我童年生活中极其常见的一个小小片段,我有很多宝贵的独特的体验,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无法在此与大家分享。而那些体验在当时毫无诗意,甚至一度让我对自己的家庭心生抱怨,我也一度因家庭条件不好而自卑。我那时并没有开始进行写进,甚至连文学是什么都弄不清,所以,在当时,那些体验对我来说根本不是什么财富,而是负担。

    现在,每当我回忆起那些时光,都会充满无限的向往和眷恋,还有什么比那些经历更美好呢?所以,我要感谢父母,让我在物质极度贫乏和孤单中野蛮生长。那些无人陪伴的孤独的日子,我以无休止的想象和幻觉打发时光。它们使我有机会与自然和自然界的一些小生命为伍,亲密无间。从某种意思上来说,那些独特的体验,让我尽早地面对自我,感悟生命的奇妙、残酷、关怀与爱。有句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童年的生活是重要的,过于溺爱和过于安逸的童年,会让那些重要的日子变得苍白,不利于心智的成熟。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童年的生活经验如果不足够丰富,是很可悲的。单调的童年,是写作的敌人。

    就写作而言,我认为经验大于理论,而思考又大于经验。

    没有一种理论和方法能够指导你去写作。对于写作来说,理论实际上是无效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就不需要去研读理论。研读理论的目的,是让自己的思考变得更有条理,让松散的思想火花得以搜集、串联,以期燃烧出熊熊大火。由于写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分工不同,并不是要求一个写作者要阅读研究所有的理论,就像我们从不渴求理论家和批评家也要写出不同体裁的作品。通过阅读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并把这种(些)技巧用于创作,这样以技术规范作品的做法,是荒唐的。写作的过程,更多的是偏重于经验的复述和个人体验的再现,或者在潜意识中经历某种“来生”(即“尚未抵达”或“不可抵达”),而并不是某一种或几种技巧的运用和经营。从这一点来说,技巧,是写作的敌人。

    强调“技巧”和“修饰”的写作,是写作的最低级阶段。比如,我们中小学阶段,那时还没有入(写作的)门,老师们就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如何提炼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区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不同的修辞手法。后来,我们在写作实践中发现,那些工作毫无意义,甚至会阻碍你对一部作品的理解,对你独特的心灵旅程构成伤害。每一次阅读,就相当于一次旅行,作为一个旅行者,这过程本身就充满诱惑和不可预见、不可定义性,你非要搞几个定义,不是他妈的无聊吗!而优秀的写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根本不会去考虑什么手法。他所凭借的仅仅是直觉,和经验。

    可能有人会问我,作家的经验是不是要求作家要不停地进行新鲜的尝试,比如性爱,是不是就要跟不同的姑娘做爱,才能写出真实的感受?这里,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你经历了一个人,就经历了所有人。你可以在几方都默契的时候有情人,但不必为了某种目的(或体验)肆意去寻找情人,只为寻求身体的快感,得到或失去的情感落差变化,这完全没有必要。一个没有和很多人做过爱的人,完全可以想象和描述出各种逼真的性爱体验,但一个和很多人有染的浪子,不一定就写出很好的情节。如果那样,妓女都会改行,去当情感女作家了。但一个没有做过爱的人,绝对刻画不好做爱逼真而曼妙的情节来。

    通常情况下,在一个尚未开化的民族或国家,“性”往往是写作的禁区。虚伪的卫道士和当权者假以伦理道德,来捆绑和约束人民。比如,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一边宣扬伦理纲常,立贞洁牌坊,一边干苟且之事。一般情况下,特权阶层所极力倡导的,他们自己通常都是不履行的;极力反对的,正是他们私下里偷偷享用的。百姓就是用来被愚弄的!骗不死你,傻逼们!

    我所理解的性,充满着宗教意味,这不是简单的原始的生殖崇拜。做爱的过程若细细描述,其实是一个相当具有诗意的过程。

    拥抱,抚摸,亲吻…..这前奏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神圣的仪式感。我们对待彼此的身体,像对待庄严的圣物!再到进入,胶合,蠕动,好像再也没有其它的事情比做爱更能让人集中精力,直至高潮来临,大脑一片空白,整个人沉浸在巨大的满足感之后,所带来的巨大虚空之中,多么无聊,而又多么幸福!每一次做爱之后,你都好似获得了一次新生。如此神奇而庄严的事情或现象,文学当然不能错过,肆意回避就显得虚伪。若让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每个人都干的事情,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呢?

    当然,也不是说就完全没有考虑技巧的必要,有个词语叫轻车熟驾,你把文字驾驭熟练了,技巧那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刻意强调技巧,显然是写作的误区。这个初级阶段虽然让人不齿,但还是有不少作家停留在这个阶段上,因为很多读者都没进化好,不具有较高的鉴赏力,他们只能看得懂初级阶段的粗糙产品。你叫他看优秀的作品,他丝毫没有愉悦感,因为心灵的代沟太大,他们无法与优秀的作家和诗人达成共识,而只能暂时委身于垃圾制造者。就像你请一个原始部落的人去喝茶、红酒或卡布奇诺,他准会喝不下去。他只喝的惯白水,顶多喜欢加点劣质的白糖。

    武侠、言情、穿越、职场、官场、玄幻等类型小说,都属于我刚刚阐述的“文学初级阶段”。你多背点古诗词,看几部古代章回体小说,研究研究易经八卦武术套路,就可以写武侠小说了。看几部韩剧,读读琼瑶,就能写言情,把现在的故事放在古代的时空背景中,或反过来,就是穿越。研究研究心理学和官场厚黑学,多关注身边每天的新闻,串串改改,就是职场杜拉拉升职记官场某某升官记。而所谓的网络文学小说作品,80%都是一些无聊字词无休止地叠加,成为一个冗长无比,趣味极其低下,看了等于没看的——故事。

    以上几种处于“文学初级阶段”类型小说,多停留在外表看上去华丽无比,内容实质上空洞无物的层面。有的小说故事或许看上去感人,但煽情过度,眼泪虚假,爱情空乏,容易让一些没有任何阅读免疫力的读者陶醉其中,并且整日迷恋,盲目崇拜,相对于生活和爱情的不如意,这些作品更容易让他们产生麻醉之感。而在麻醉之后还得面对现实,于是他们又企图在职场和官场小说或羊皮卷狗皮卷中,寻找用于指引自己且适用于自己的生存谋略。如此以来,文学正带着读者们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挫折(失落或失败)——逃避(消沉或堕落)——寻找慰藉(看武侠、言情、穿越、玄幻)——沉迷其中获得快感——寻找谋略(阅读官场、职场)——面对现实(使用谋略和厚黑学)——人性继续向更恶的方向发展

   

    经过这样一分析,我们会很明显地发现,这样的作品,与文学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他们是“伪文学”。因为,文学的本质是发现爱、传递爱和普及爱。一切真善美的东西,都可以将其理解成为“爱”。即便是整部作品就在描述人性之“恶”,但其目的只要不是宣扬“恶”,即为扬“善”。就像一个人,他外表看起来惹人怜爱,但手段阴险,也干了一些好事,但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他依然是个坏人;而一个人,虽然长相猥琐,并且还干了不少坏事,但他的目的是为了救人,你还能说他是坏人吗?

    “伪文学”的存在和风行,是因为“人民”和“大众”有需求。而这部分人,目前构成图书阅读和文化消费的主流。他们文化素养本就不高,对某些事物缺乏基本的判断力,但又不满足于现状,不愿意做一个精神世界一片空白的人。这里面还掺杂着一部分商人、暴发户、官员、富二代,和小资,他们不缺钱,生活挺美满,但偶尔也会有诉求,也想提高自己的修养,也想偶尔文化一下,将自己贴上文艺的标签,以达到一定程度心理上的满足。

    “伪文学”并不仅仅存在于我们国家,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也同样存在,除了朝鲜等少数几个国家没有文学之外,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国家这样,“伪文学”达到如此疯狂的地步!这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在当前的世界文学范畴内,除了极少数几位优秀的中国作家和一部分当代诗人还有一席之地,中国文学几乎一无是处,你把那些畅销书翻译到国外,人家翻都不翻一下,这是什么鸡巴文学!人家看也是当做笑话,作为反面教材,告诫自己和同行们——千万别像中国作家那样写那些狗屁!

    毫无疑问,“伪文学”的风行,是对文学的巨大伤害!当人人都习惯了地沟油和转基因豆油,并且喜欢上了它们的味道,你再跟他们说纯种植物油多么多么好,他们就根本听不进去。就像你跟一位老烟民说,同志,别吸烟了,有害健康。他听的进去吗?说烦了他还会骂你,去你妈的!老子喜欢!但假的东西太多,并且成为人民生活的常态,谎言也就不成为谎言,而变成人民生活的一部分。短时间看来,它们不会对人们的生活构成多大的影响,但长此以往,整个民族就会变质,该国家也将会变成一个自大、野蛮、蒙昧的国家,甚至会成为冑信真理的文明世界人民的公敌。

    所以,伪文学的存在并风行,是一部分投机分子对读者的妥协,是写作者的阴谋——是写作的敌人。

    就我自己而言,我也是一个投机分子,为迎合读者的趣味而写过一些伪文学作品。我时常处于市场和文学的矛盾之中。到底是做一个纯粹的作家和诗人,还是要做一个畅销书作家?有人建议,许多余你就写诗吧,你的诗歌写作天赋那么高,坚持写下去,绝对会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但成为优秀的诗人又能如何呢?我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人,从世俗意义上来说,他们的境地都不容乐观。有人讽刺没文化的暴发户们,说他们是物质的巨人,精神的乞丐。而现在恰恰相反,我见过很多精神的巨人,目前都还是物质的乞丐。在精神和物质发展极其不对等的年代,诗人们何去何从?这不是本次要探讨的问题。说实话,我时常为自己所写下的那些肆意迎合市场的作品感到羞愧。我知道,那些东西不是文学,只是他妈的消费品。但又没有办法,纯文学写作目前收入太微薄,而我作为一个职业写作者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我也不具备某些作家具有分身的本领,可以一边干别的一边写作,我只愿意干这一件事情。我只能在文学和商业两者之间寻找平衡,一边纯文学,一边不太纯文学。但我绝对无法容忍自己堕落的哪怕再彻底一点,所以,我即使是写官场小说,也依然想写的文学一些,而不是教唆读者们运用权谋。

    有时,我还是庆幸的,一方面,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是一个幸运者,在相对早的时间内得到了部分读者和市场的认可,使得我能够通过写作养家活口,并将写作事业持续下去。同时,我没有丧失作为一个写作者基本的底线和道德水准,我知道自己身上的缺点,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以及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作家和诗人。一个懂得暴露自己缺陷的作家,起码还算是清醒的,而一个总是企图掩盖自己脆弱面,并把那苍白的作品一再神话的作家,是可悲的。未来的某一天,当他们的身体老化,他们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城堡轰然倒塌,他给人们留下的不是忠于自我勇于反叛的精神,而是令人唾弃的笑柄——这多么残酷!

    北京宋庄的老诗人曾德矿曾经裸体跪在纪念碑前,高举着“我写诗,我有罪”的牌子,向世人宣泄他的愤懑。现实和世俗,往往让写作者陷入巨大的困惑和矛盾纠结之中。某些时候,它们可以杀死作家和诗人!现实和世俗,是写作的敌人。

    面对家人的不理解,社会的嘲弄,生活的不尽人意……写作者敏感的内心几乎没有一天不受到干扰,甚至摧残!父母、爱人和朋友们总是以世俗的眼光和标准,来衡量一个作家和诗人的价值。说到底,就是你赚了多少钱。而赚钱对于写作者来说,显然不是他的强项。其实,他们的要求和标准也不算过分,谁不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够富有一些日子过的充裕一些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去哪里玩就去那里玩?谁不想看见自己的朋友腰缠万贯风风光光?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因为,一个热爱写作的人,其出发点根本就不在钱上,其内心自有评判的标尺,你若完全将其置于现实的境地,以财富的多少来判断他存在的价值,是不负责任的,甚至是对他信仰的背叛和人格的亵渎!爱他,你就必须尊重他。而另一个方面,作家和诗人也是人,也具有正常意义上作为人的基本责任和义务。不管你是谁,你必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让自己的家人过的更好。可是,这两者说起来简单,在实际面对之时,实在太艰难了!

    这是一个悖论。写作本身就是悖论。从事物发展的本质来说,写作改变不了什么,他更多的时候无法为作者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很多作家若改行干其它的行当,或许会赚钱更多),对于社会和政治也无法产生多大的影响,甚至对一些不公平的让人愤怒的现象,都无法表达,可见,很多时候,写作是多么无力!尤其是写诗,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写诗几乎不能给你带来任何东西,发表没有稿费,出版没有版税,出名了也带来不了什么效益,只会为名所累。其实,这些现状我们写作者都知道,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地在写呢?

    问题逐渐归于本质和核心,写作者需要面对的最大的敌人,除了专制的体制,就是自己。

    专制的体制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毁灭性的;而被毁灭或被压制、侮辱的文学和艺术,同时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稳定。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除了政治稳定、经济开放,还必须有文化的自由。历史上很多时期(比如盛唐时期、美国等),都证明了这一点,在此不需要我多说。

    写作者首先必须具有强大的精神意志,来摆平所有世俗生活中的现实矛盾。写作者要像一个传教士那样虔诚,在坚定自己信仰的同时,让家人、亲人和朋友理解自己,“我从事的,是对这个民族、国家,甚至整个人类都有益的事情,是光荣而崇高的事业,是伟大的工作。”同时,也必须处理好自己的人格分裂,在应对纷繁复杂的物质活动同时,顺利地从事浩瀚的精神活动。

    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些方面做到权衡,在立志做一名优秀作家和诗人的同时,做一名好儿子,好丈夫,好爸爸。我知道这很难,因为需要我面对的敌人实在太多,并且还不是把敌人打败或杀死就完事那么简单,我们还需要把某些敌人转变成朋友,让他们也成为我们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在这样一个大部分人心智还不甚成熟的国家,从事忠实自我的写作,是最自私的,同时也是最无私的。他必然要求写作者,具有超强的承受力,能够不顾及一时成败得失,坦然面对一切,让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对待文学的情感,对受困于矛盾重重迷雾重重的人们有所启蒙,放弃或收敛现实的短暂的贪欲,去寻找或希翼遥远而永恒的爱。

    这是当代文学存在最为重要的意义和使命。在拯救和改变这个民族命运上,它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愿在座的诸君,都能够永远站在真理和正义的一边。

    谢谢大家!

   

    ——许多余,2012-1-8合肥。


责任编辑: 申燕伟


详情请看:http://bbs.cnhan.com/read-htm-tid-17073213.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窝币 +5 收起 理由
烟云过客 + 5 谢谢峻峰老师的好贴!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42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7:06:36 |
自信的力量 发表于 2012-1-13 11:50
许多余:写作的敌人

汉网 www.cnhan.com     2012-01-12    稿件来源: 汉网

谢谢峻峰老师的好贴!

签到天数: 42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7:09:04 |
本帖最后由 烟云过客 于 2012-1-13 17:10 编辑
把栏杆拍扁 发表于 2012-1-12 20:27
把关于诗文创作的感性理解转化为理性表达,就可以让更多的人更好的理解诗文了

:lol这位作者最近经常在我们汉网的版块发帖。还请多多注意一下他,多找机会交流。找机会把这里的地址发给他,请他多过来十堰网发帖。

签到天数: 42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7:09:37 |
本帖最后由 烟云过客 于 2012-1-13 17:11 编辑
鄢达惠 发表于 2012-1-12 22:15
学习!收益!

:lol这位作者最近经常在我们汉网的版块发帖。还请多多注意一下他,多找机会交流。找机会把这里的地址发给他,请他多过来十堰网发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4 18:12:51 |
拜读诗论佳篇!受益匪浅!问好!遥握!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7 14:05:20 |
不会写诗,但是喜欢写几句莫名其妙的话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8 16:15:08 |
再品!回味!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