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887|回复: 0

引智,为“魅力西安”培养国际化人才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2-5-10 12: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捷克科学家帕维尔·纽齐尔教授在西北工业大学实验室工作。 西北工业大学供图

在今年深圳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2018“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揭晓,古城西安荣登10座魅力城市之列。日前,中央媒体采访团赴西安采访,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国籍的外国专家,纷纷道出了他们眼中的西安魅力。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不论是古长安还是今西安,开放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基因。坐落在西安南城墙含光门外的百年名校——西北大学,如今随着对外科技文化交流日益活跃,历史镌刻的厚重散发出多彩的国际光芒。据介绍,西北大学已与美、英、法、德、日、韩等2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00余所大学、科技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目前,学校聘有70多名外籍专家长期工作,每年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的短期外专则达数百人以上。开门办校、用好“外脑”,这里的学生有了更多国际化视野的熏陶。

罗宾·史蒂夫·吉尔班克和琴载元,两位分别来自英国和韩国的外籍教师,以他们的视角解读和学习中华文明,同时又将多元文化碰撞的精彩融合传授给学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我记得刚来教书的时候,上课时学生们都比较安静,很少和我有互动。现在,学生们在课堂上很活跃,会主动提出很多问题,面对老师的提问也积极回应,表现出一种自信。我想,这就是东西方教育互鉴的一种实践。”吉尔班克在西北大学任教11年,其中连续8年被评为西北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外籍教师”。这不仅是吉尔班克的荣誉,也是学生们从外国专家身上学有所获的证明。琴载元也深有同感,“我要鼓励学生们更多表达自己的想法。每次我总能在试卷中发现一些学生的观点和思想很精彩,但遗憾的是他们课堂上很少表达出来。”国际化教学不仅仅是扩大学科的影响力,更多是帮助学生兼收并蓄,为长大为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这里的学生是幸福的!

作为为我国航空航天航海事业输送科技人才的基地,西北工业大学一贯秉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开门引智,为我所用。来自捷克的帕维尔·纽齐尔教授是半导体材料与微制造工艺、微纳系统、微流控系统领域的专家,2015年加盟西北工业大学,用4年时间建立起一支交叉学科研究团队。在其指导下,他的中国博士生在SCI 1、2区级别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3项,其中手持型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仪被国际著名基因组专业网站Genomeweb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PCR实时检测平台。“我们团队出成绩越来越快,其中得益于我和学生合作得越来越默契。”事实上,纽齐尔所言的默契是他指导学生的一丝不苟。“刚开始带博士研究生时,我每次问他是否听懂了,他回答听懂了。我就让他复述我讲的内容,结果都回答不上来。出现过多次这种情况,我就给学生下了最后通牒。” 纽齐尔坦言,搞科学研究不能有半点含糊和凑合,将“不知为不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才能真正有所学有所获。

随着西安国际化建设不断深入,人才培养理念更加灵活和多元化,2006年西安高新一中的国际课程班顺势而生。目前,国际课程班设有3个年级共503名学生,他们中大部分人将来都会去英美继续求学。李芳霞副校长介绍说,国际课程班有一支中外教工团队,大家相处和睦、配合默契,教学工作有声有色。其中15名外籍教师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南非、印度、菲律宾、纳米比亚等国家,他们都因为热爱西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喜欢西安朴实的风土人情,还有这群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孩子们。国际课程班外方学术校长、经济学老师启明·德卡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来国际课程班工作5年,目前还在攻读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我很喜欢这里的工作,看着培养的学生一个个考上理想的学校,这是很大的成就!”德卡来自印度,特别喜欢研究中国哲学,对“和而不同”“道法自然”“和谐共生”等思想很是推崇,也会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同样,西安梁家滩国际学校以中西方教育优势互补见长,是西安市目前办学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宽敞干净的大教室、书籍丰富的图书馆、标准绿茵跑道、游泳馆和容纳千余人的篮球馆等等,西安梁家滩国际学校高配置的硬件环境和来自全球70余名外籍IB国际教育专家、50多名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中国教师组成的软件环境,令人羡慕不已。为什么要来这里教书?担任表演艺术部总负责人兼学校合唱团总指挥的韩国籍老师金平刚博士认为,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对韩国有很大影响,他读过一些中国经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没想到有一天能来古城西安工作,近距离感受这种浓郁的文化气息,感觉真得很好。另一方面,他自己也有海外求学的经历,所以对这种跨国文化学习和交流,他有一种亲近感。除了日常工作,金平刚也会参加一些当地音乐演出活动。“西安的人文环境建设得很好,我在这里总能找到艺术合作伙伴,感觉工作和生活都很方便。”

的确,在西安的外国专家都有这样一个同感:工作很顺心,人民很友好,生活很便利,当然还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滋润和迷人的秦岭风光。“我在西安,我爱西安”!

西安高新一中国际课程班中方副校长李芳霞(右)和外方学术校长启明·德卡(左)向记者介绍学校情况。 人民网记者 李琰摄

在今年深圳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2018“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揭晓,古城西安荣登10座魅力城市之列。日前,中央媒体采访团赴西安采访,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国籍的外国专家,纷纷道出了他们眼中的西安魅力。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不论是古长安还是今西安,开放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基因。坐落在西安南城墙含光门外的百年名校——西北大学,如今随着对外科技文化交流日益活跃,历史镌刻的厚重散发出多彩的国际光芒。据介绍,西北大学已与美、英、法、德、日、韩等2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00余所大学、科技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目前,学校聘有70多名外籍专家长期工作,每年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的短期外专则达数百人以上。开门办校、用好“外脑”,这里的学生有了更多国际化视野的熏陶。

罗宾·史蒂夫·吉尔班克和琴载元,两位分别来自英国和韩国的外籍教师,以他们的视角解读和学习中华文明,同时又将多元文化碰撞的精彩融合传授给学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我记得刚来教书的时候,上课时学生们都比较安静,很少和我有互动。现在,学生们在课堂上很活跃,会主动提出很多问题,面对老师的提问也积极回应,表现出一种自信。我想,这就是东西方教育互鉴的一种实践。”吉尔班克在西北大学任教11年,其中连续8年被评为西北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外籍教师”。这不仅是吉尔班克的荣誉,也是学生们从外国专家身上学有所获的证明。琴载元也深有同感,“我要鼓励学生们更多表达自己的想法。每次我总能在试卷中发现一些学生的观点和思想很精彩,但遗憾的是他们课堂上很少表达出来。”国际化教学不仅仅是扩大学科的影响力,更多是帮助学生兼收并蓄,为长大为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这里的学生是幸福的!

作为为我国航空航天航海事业输送科技人才的基地,西北工业大学一贯秉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开门引智,为我所用。来自捷克的帕维尔·纽齐尔教授是半导体材料与微制造工艺、微纳系统、微流控系统领域的专家,2015年加盟西北工业大学,用4年时间建立起一支交叉学科研究团队。在其指导下,他的中国博士生在SCI 1、2区级别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3项,其中手持型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仪被国际著名基因组专业网站Genomeweb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PCR实时检测平台。“我们团队出成绩越来越快,其中得益于我和学生合作得越来越默契。”事实上,纽齐尔所言的默契是他指导学生的一丝不苟。“刚开始带博士研究生时,我每次问他是否听懂了,他回答听懂了。我就让他复述我讲的内容,结果都回答不上来。出现过多次这种情况,我就给学生下了最后通牒。” 纽齐尔坦言,搞科学研究不能有半点含糊和凑合,将“不知为不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才能真正有所学有所获。

随着西安国际化建设不断深入,人才培养理念更加灵活和多元化,2006年西安高新一中的国际课程班顺势而生。目前,国际课程班设有3个年级共503名学生,他们中大部分人将来都会去英美继续求学。李芳霞副校长介绍说,国际课程班有一支中外教工团队,大家相处和睦、配合默契,教学工作有声有色。其中15名外籍教师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南非、印度、菲律宾、纳米比亚等国家,他们都因为热爱西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喜欢西安朴实的风土人情,还有这群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孩子们。国际课程班外方学术校长、经济学老师启明·德卡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来国际课程班工作5年,目前还在攻读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我很喜欢这里的工作,看着培养的学生一个个考上理想的学校,这是很大的成就!”德卡来自印度,特别喜欢研究中国哲学,对“和而不同”“道法自然”“和谐共生”等思想很是推崇,也会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同样,西安梁家滩国际学校以中西方教育优势互补见长,是西安市目前办学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宽敞干净的大教室、书籍丰富的图书馆、标准绿茵跑道、游泳馆和容纳千余人的篮球馆等等,西安梁家滩国际学校高配置的硬件环境和来自全球70余名外籍IB国际教育专家、50多名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中国教师组成的软件环境,令人羡慕不已。为什么要来这里教书?担任表演艺术部总负责人兼学校合唱团总指挥的韩国籍老师金平刚博士认为,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对韩国有很大影响,他读过一些中国经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没想到有一天能来古城西安工作,近距离感受这种浓郁的文化气息,感觉真得很好。另一方面,他自己也有海外求学的经历,所以对这种跨国文化学习和交流,他有一种亲近感。除了日常工作,金平刚也会参加一些当地音乐演出活动。“西安的人文环境建设得很好,我在这里总能找到艺术合作伙伴,感觉工作和生活都很方便。”

的确,在西安的外国专家都有这样一个同感:工作很顺心,人民很友好,生活很便利,当然还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滋润和迷人的秦岭风光。“我在西安,我爱西安”!

西安梁家滩国际学校的篮球馆能容纳千余人 。 人民网记者 李琰摄

在今年深圳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2018“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揭晓,古城西安荣登10座魅力城市之列。日前,中央媒体采访团赴西安采访,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国籍的外国专家,纷纷道出了他们眼中的西安魅力。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不论是古长安还是今西安,开放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基因。坐落在西安南城墙含光门外的百年名校——西北大学,如今随着对外科技文化交流日益活跃,历史镌刻的厚重散发出多彩的国际光芒。据介绍,西北大学已与美、英、法、德、日、韩等2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00余所大学、科技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目前,学校聘有70多名外籍专家长期工作,每年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的短期外专则达数百人以上。开门办校、用好“外脑”,这里的学生有了更多国际化视野的熏陶。

罗宾·史蒂夫·吉尔班克和琴载元,两位分别来自英国和韩国的外籍教师,以他们的视角解读和学习中华文明,同时又将多元文化碰撞的精彩融合传授给学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我记得刚来教书的时候,上课时学生们都比较安静,很少和我有互动。现在,学生们在课堂上很活跃,会主动提出很多问题,面对老师的提问也积极回应,表现出一种自信。我想,这就是东西方教育互鉴的一种实践。”吉尔班克在西北大学任教11年,其中连续8年被评为西北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外籍教师”。这不仅是吉尔班克的荣誉,也是学生们从外国专家身上学有所获的证明。琴载元也深有同感,“我要鼓励学生们更多表达自己的想法。每次我总能在试卷中发现一些学生的观点和思想很精彩,但遗憾的是他们课堂上很少表达出来。”国际化教学不仅仅是扩大学科的影响力,更多是帮助学生兼收并蓄,为长大为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这里的学生是幸福的!

作为为我国航空航天航海事业输送科技人才的基地,西北工业大学一贯秉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开门引智,为我所用。来自捷克的帕维尔·纽齐尔教授是半导体材料与微制造工艺、微纳系统、微流控系统领域的专家,2015年加盟西北工业大学,用4年时间建立起一支交叉学科研究团队。在其指导下,他的中国博士生在SCI 1、2区级别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3项,其中手持型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仪被国际著名基因组专业网站Genomeweb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PCR实时检测平台。“我们团队出成绩越来越快,其中得益于我和学生合作得越来越默契。”事实上,纽齐尔所言的默契是他指导学生的一丝不苟。“刚开始带博士研究生时,我每次问他是否听懂了,他回答听懂了。我就让他复述我讲的内容,结果都回答不上来。出现过多次这种情况,我就给学生下了最后通牒。” 纽齐尔坦言,搞科学研究不能有半点含糊和凑合,将“不知为不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才能真正有所学有所获。

随着西安国际化建设不断深入,人才培养理念更加灵活和多元化,2006年西安高新一中的国际课程班顺势而生。目前,国际课程班设有3个年级共503名学生,他们中大部分人将来都会去英美继续求学。李芳霞副校长介绍说,国际课程班有一支中外教工团队,大家相处和睦、配合默契,教学工作有声有色。其中15名外籍教师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南非、印度、菲律宾、纳米比亚等国家,他们都因为热爱西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喜欢西安朴实的风土人情,还有这群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孩子们。国际课程班外方学术校长、经济学老师启明·德卡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来国际课程班工作5年,目前还在攻读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我很喜欢这里的工作,看着培养的学生一个个考上理想的学校,这是很大的成就!”德卡来自印度,特别喜欢研究中国哲学,对“和而不同”“道法自然”“和谐共生”等思想很是推崇,也会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同样,西安梁家滩国际学校以中西方教育优势互补见长,是西安市目前办学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宽敞干净的大教室、书籍丰富的图书馆、标准绿茵跑道、游泳馆和容纳千余人的篮球馆等等,西安梁家滩国际学校高配置的硬件环境和来自全球70余名外籍IB国际教育专家、50多名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中国教师组成的软件环境,令人羡慕不已。为什么要来这里教书?担任表演艺术部总负责人兼学校合唱团总指挥的韩国籍老师金平刚博士认为,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对韩国有很大影响,他读过一些中国经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没想到有一天能来古城西安工作,近距离感受这种浓郁的文化气息,感觉真得很好。另一方面,他自己也有海外求学的经历,所以对这种跨国文化学习和交流,他有一种亲近感。除了日常工作,金平刚也会参加一些当地音乐演出活动。“西安的人文环境建设得很好,我在这里总能找到艺术合作伙伴,感觉工作和生活都很方便。”

的确,在西安的外国专家都有这样一个同感:工作很顺心,人民很友好,生活很便利,当然还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滋润和迷人的秦岭风光。“我在西安,我爱西安”!

wzj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