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590|回复: 0

[时政热点] “固执”让本田学会“触电”?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2-5-22 14: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产业全面进驻电动化时代的今天,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中国市场从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在这场生存之战中,当特斯拉近乎癫狂地教会了众多新势力如何征战新能源产业,如何用最深刻的笔触改写中国车市的发展逻辑时,传统主机厂也不得不向趋势低头,从依附于过往的经验办事,到另开炉灶,无一不在迎合着市场的反馈。

而自2021年起,早已数不清有多少家汽车集团官宣了电动化转型的时刻表,其中又有多少人希望以中国为阵地,完成这场突围之战,但游戏规则的制定如此简单粗暴,就是在告诉我们,不想被市场抛离,不想在特斯拉们的围剿中死去,唯有“自我革命”这一条可选。

时下,距离本田汽车按下电动化加速键,恰好过去了一年。不管以大众为首的欧洲车企在以何种方式拓宽着边界,我想,日系车企都将这一刻竭力而为。未来,或喜或忧,且交由本田自行消化。但Honda e:N品牌的正式起航,应该成为本田不安天命的又一拐点。

“固执”并不是错?

在多数巨头的规划中,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转型加速和市场边际的扩大,最终,固有市场的维稳,还得交给大部分位处一线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当下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

于中国,本田也该如此。靠着混动技术的先进性就能占据市场的核心位置,销量的持续攀升也足以为之建立起较为坚实的防御工事。事关电动化的规划总该可以放一放吧。

但是,连年来,传统车企所遭遇的市场阻力,就从未减弱过。大众ID系列在取得阶段性长大的背后,付出代价之巨大,可谓是异常惊人。产品研发中的本土化改造,渠道变革的反复试错,以及营销手段的多元化探索等方面的投入,几乎是前所未有的。

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本田而言,新能源市场不断攀升的渗透率,能使之看到较为明晰的前景之外,现实的不确定性,想必也会让它陷入与所有对手的缠斗中。

曾经,面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闹腾,本田尝试着借VE-1和X-NV/M-NV,为自己谋得一丝话语权。可过于激烈的竞争态势完全超出了想象。如今,想要完成原始积累,本田的确需要拿出更具威胁性的攻势,而不该局限于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推进脚步中。

落到中国市场之上,从于本月26日上市的东风本田e:NS1,到将在5月启动预售的广汽本田e:NP1,“重塑EV驾趣”的价值观,看似是本田用来推广Honda e:N纯电品牌的导向之一。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会是,这句slogan中暗藏着的将是整个本田汽车彻底向中国新能源市场宣战的决心呢?

在造车新势力当道的今天,传统车企的处境是极为被动的。这并不是在为中国车企占据主场优势而强加的说辞。因为,现实的残酷与疯狂是有目共睹的。

传统车企体系内固有的脾气和秉性和新能源发展的轨迹并不契合。奈何,本田知道,70年来的造车历史不应该在这个时代更迭的关键时刻,被选择性地遗忘。新能源市场在所谓的弯道超车趋势下,逐步占据主流的同时,也该让藏在“汽车”这一名词下的辉火,永不熄灭。

“驾驶乐趣对于本田的重要性,到电动时代也不能改变。”

你可以说,这样的本田太固执了。当造车新势力们将电动车的评价标准进行改写,那些燃油时代的王者理应放下包袱。构建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产品矩阵,抑或开拓出新的渠道能力,谁都不该例外。

而对于当下的电动车用户,“驾趣”可能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产品亮点。尤其是Z世代的年轻人,长大于互联网时代的他们,其目光所及皆为“科技”与“智能”一面。

不过,我们仍需坚定,在本田的世界观中,进军中国电动车市场,俯身像中国车企新能源车企学习,只是所有合资品牌必须要做的一方面。更深层的则在于,如何提炼出一个属于品牌精神的产品特质,或将是决定本田走下去,并且走出腔调的关键所在。

属于本田的机会

不可否认,自从本田于去年10月明确表示,自己将加强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投入,坊间对待本田投身EV时代的底气,总抱有怀疑,害怕过分偏袒新兴车企的中国车市,会时不时地从各个方面刁难身为日系的本田。

可过往的一年里,就像前文所述,在技术进步和销量端上,本田确实做的很出色。全年累销153.22万辆的成绩,几乎令本田和销量同样暴增的丰田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相比之下,大众、通用、现代等非日系车企,其表现就显得乏善可陈。

而如此一来,电动化的课题对于本田,是不是就显得没那么重要,我并不能给出自己的回答。可回顾市场的发展轨迹,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全球体量不及丰田、大众的汽车企业,面对全面电动化的脚步临近,本田要做的仅是高速起锚。

2021年4月,本田汽车的新任社长三部敏宏曾对外发布了其碳中和路线:计划到2030年将其40%的销售量用于纯电动或燃料电池车型,2035年达到80%,到2040年增加至100%,正式停产燃油车型。

到了今年4月12日,据本田公布的最新电气化业务进展显示,本田又将从本财年开始从组织架构调整开始,进而加大对电气化产品和服务、电池、能源、氢燃料、软件等未来关键领域的研发。计划投入的资金更是高达5万亿日元(约合2534.76亿人民币)。

加之,为了提亮自己的整体实力而选择和通用汽车、索尼电子等企业合作,本田扑向电动化的热情一浪盖过一浪。

不论其在华的合资公司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各自会拿出怎样的发展方案,足见本田对待新能源市场的态度何其坚决。

或许在e:NS1/P1身上,我们依旧能看到一些本田现有SUV车型的影子,可当本田反复强调,新车的电控程序集成了超过普通EV车型40倍,高达20000种以上的控制场景算法,有效解决乘坐电动车容易晕车的问题、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的诉求,拿出一堆不符合日系车调性的智能配置时,拭除那些固有疑虑,也就有了可能。

而我一直不觉得造车新势力将自此独占鳌头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基于对未来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容量评估,更是出于对传统汽车巨头固有形象的肯定和它们对市场审时度势的信心。

换言之,本田打造电动车的逻辑从不是忘记本源的颠覆性改造,会让那些喜好新鲜感的弄潮儿们心生犹豫,却能激起本田在华庞大客户集群的潜力。而面对20万元的合资电动SUV市场空白,本田的提前布局,在当下总会占得些许优势。

是的,在这个时代里,从特斯拉到中国一众造车新势力,论制造电动车的能力,强者如林。但无论如何,在这个时刻被新气象快速取代的进程中,凡事皆有极关键之时,抓得住要素的,才是明者。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