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出生一刻起,便自然地处于一种分离状态,从那时候起,便开始体验到了不可避免的孤独。因此,心理学家认为,人生活在世界上根本的需要就是摆脱孤独。十堰吉祥礼仪为您分享亲密关系的价值!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W.Schutz)进一步把这一心理需求区分为三个层面,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包容需要与支配需要偏于“工具性”的一面;情感需要则是一种在人际互动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这一需要与前面所说的克服孤独感密切相关。 从这个角度上看,无论男人与女人,同样需要在与他人的沟通与互动中对抗孤独感,都需要密友。所谓密友,就是互动密切、情感卷入较深的朋友。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若没有亲密关系的陪伴,生命将失去太多的意义。在李强的文章中提到,亲密的关系是“一种精神上的追寻,一种心灵上的契合,一种情感上的支撑”。但是,社会上对男性的角色期待是理性的、坚强的、独立的,因此,男性相应对亲密关系的依赖会少一些,比如,焦典就把自己描述为一个“比较理性”、“求助倾向比较弱”、“有些事情我自己解决,有些烦恼自己消化,有些责任自己承担,有些隐私自己保留”。 因为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不同,男性和女性在同性别的友谊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根据我们日常的经验,女人似乎比男人拥有更多的亲密关系。事实上,这主要是由人际互动的性别差异引起的不准确的认识。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女性的亲密关系通常以情感分享(emotional sharing)为特点,而男性的亲密关系则以共同的活动(common activities)为纽带的特点。女性与密友谈论较多感情的话题,并且互动频繁;男性与密友互动频率较低,且在通常有活动的时候才集聚在一起。基于这些表面现象,看起来女性似乎比男性有更多亲密的“密友”。不过,个体差异大与群体差异,不仅会有密友多的男性,也会有密友寥落的女性。 根据心理学家对两性在亲密关系方面的差异的研究,概括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 女孩子倾向于两两交往,而男孩子更多以群体的形式一起玩; 女性的亲密关系是全方位的,涵盖许多方面的经验,而男性的亲密关系是有限定的,做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伙伴,比如踢球的有一个朋友圈子,欢旅游的又有一个朋友圈子; 女性比男性花更多的时间煲电话粥; 男性和女性谈论的话题不同:男性会聊体育活动、新闻事实,而女性谈论较多服装时尚、个人情感; 女性之间的自我表露(self-disclose)的程度深于男性之间的自我表露; 女性的亲密关系比男性的亲密关系包含更多的社会支持,特别是情感支持; 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在关系中表达爱的情感; 女性的同性关系比男性更亲密。 女性这些人际互动的特点,对身心健康具有微妙的影响。据统计,我国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女性是74,男性为70。在世界范围内,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高5-10岁。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女性拥有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同时也会合理地营造与利用这种亲密关系。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的概念——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与个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十分密切。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说有位公司职员由于病假,一个星期没有上班。回到公司后,他原本意味会有很多同事会纷纷前来慰问,结果竟然没有一个人问候。他失望之下,竟然得了抑郁症。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亲密关系都会在最关键的时候起着峰回路转、拨云见日的作用。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亲密关系对事业成功、内心幸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那些缺乏亲密关系的企业界精英来说,在遇到严重的挫折时,可能会因为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而选择自杀。近些年,不少年轻有为的青年人在激烈的竞争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家庭或工作中缺乏亲密关系。 基于此,维护好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拥有一二知己(密友),在当今社会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亲密关系并不是取之不竭的资源,要有可持续的发展,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则: 首要原则就是相互性原则。密友之间的互动是情感的相互交流。情感遵循相互性原则,即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么对待你。别人对你的态度等于你对别人的态度。 按付出期待回报,也就是说,只有自己先主动付出,别人才肯为你付出。对密友要舍得投入。如果不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别人也会对你吝啬时间与精力。当你肯为自己的密友付出,你的密友也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手相助。试想,你从不在银行存钱,你能期待从自己的账户上取到钱吗? 维护他人的自尊。人性中最深刻的需求是得到尊重,也就是被肯定、认可。密友之间的互动,同样需要维护双方的自尊。如果不懂得维护别人的自尊,即便是密友,彼此也会芥蒂暗结、渐行渐远。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便是这个道理。 至于人际互动的技巧,远没有以上这些基本的原则重要。纲举才能目张,原则确立之后,再根据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