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641|回复: 0

湖北高校学子走进梁家河感悟拼搏精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8-4 14: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北高校学子走进梁家河感悟拼搏精神

十堰论坛711日电 (通讯员赵玉琴) 为了传扬红色精神。710日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爱我中华”梦之队时代乐章团队以“建国70周年”传扬红色文化为契机,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前来感悟和学习。漫步在梁家河村,行走在田间小道上,路途中前来拜访学习的人很多,团队通过采访路人和当地工作人员以及切实身心体会来学总书记同志在梁家河感悟到的红色精神。

总书记同志重回梁家河时说到:“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1969年总书记同志来到距离延安市区60公里以外的梁家河开始了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七年知青时光。这七年的知青时光历练出总书记同志的精神基础。在那个时候,田地都在半山腰上,耕作和出行都得靠走路,全村上上下下几百人无一户人家有自行车,总书记同志便跟随村民一道走去耕地。因为北方水资源并不丰富,即使村庄上有一条小河,总书记和村民一样都没有条件经常洗澡,有条件洗澡时也只是用打湿的毛巾在身上简单的擦拭。在年轻时的总书记同志看来,自己所面对的困难对于村民来说都是日常,也就努力适应了下来,在半山腰上的田地里,在洗澡的池子旁,村民能做到的,都是总书记同志追求的,拼搏的。历经困难,与村民一起艰苦奋斗,在梁家河学到的精神品质不仅在梁家河沿用七年,更沿用于总书记同志的一生。

  在这一片土地上,总书记同志撒下了希望的种子,对于当时只有十几岁的总书记同志来说,这里是他的历练之地,更承载着总书记同志的初心,是他的初心之地。年轻的总书记同志不会做饭没有饭吃,是村民给他饭吃并教他做饭;衣服破了,是村民为他缝补,并教会他缝补衣裳;他遇到困难,很多时候都是村民鼓励他解决。与村民长久的生活在一起让总书记同志意识到初心其实就源自于乡亲们,来自百姓。自己离不开乡亲们,而乡亲们也得到了自己的力所能及的帮助。如今五十年过去,总书记同志不忘“初心”,回馈于乡亲们,发展延川发展梁家河。从小窑洞到大楼房,从沼气到新能源,从光秃秃的黄土坡到绿油油的小山岗。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总书记同志的回馈。因为意识到初心源于百姓,所以也回馈于百姓,这对于总书记同志来说不仅是情怀,也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团队踏着青石板路来到梁家河知青公社旧址。这里是那个年代知青们的宿舍,里面陈列的物件都很简易,好像是完全融入了乡亲们的生活。不远处的知青井看上去十分干净,经过询问,团队了解到知青井是当年梁家河饮水困难,生活饮水都是依靠地面渗水,很不方便抽取到干净的水,总书记同志以及知青们带领这村民一起打下的一口饮水井。这口井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当时村民的生活质量,到如今,这口井依然是村子里的饮用水源。在不远处的石刻上有四个大字“饮水思源”。这或许也是村民们对总书记同志“不忘初心”的默默回应吧!

紧接着团队来到梁家河村民委员会,这里人潮拥挤,看起来很热闹,很多都是前来学习的党员。梁家河村的乡村振新属于典型,很多党员来学习感悟,切身体会,并领会总书记在梁家河村的讲话。团队从纪念馆出来,面向村民委员会为祖国献歌。邀请过路的游客一起歌唱《我和我的祖国》,歌声高亢,嘹亮于人群之中,又引来游客的共鸣,百姓与祖国息息相关不可分离。“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团队歌唱着祖国的大海和高山,希望得到更多的共鸣,一起传递延安的红色文化,一起感悟梁家河的拼搏精神。

  梁家河之行到此结束了,团队在梁家河村学习感悟到的精神有太多太多,三言两语无法说清,能够做到的是将感悟到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精神动力,努力拼搏,艰苦奋斗,为祖国献出自己的锦薄之力。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