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这组照片时间跨度长,历时近五十年,跨越两个世纪,真实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那段激情燃烧的日子,为十堰车城人保留下一份共同的时代记忆。
时间从不说话,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1969年12月1日,省革委会下发通知:“决定撤消‘郧阳十堰办事处’,成立湖北省十堰市。”一个城市的传奇由此开启……
▲二汽建厂初期的十堰 摄于1978年。
50年前,十堰既无资源,也无资金,可谓一穷二白。当时人们总结出十堰“十大怪现象”,作为顺口溜广泛传唱。
山沟里面把楼盖,不分城里和城外。
下雨打伞头还歪,工厂里边种白菜。
红薯叶子当菜卖,石头当成黑煤块。
一条街道通老白,电话没人走得快
汽车进城要人拽,来到十堰跳起来。
▲知识青年在大峡公社插队劳动 摄于1977年。
一代代十堰人民,埋头苦干,接力奋斗,把汗水和泪水洒在这片土地,绘就了如今波澜壮阔的图景,350万十堰人昂首迈入新时代。
▲隆隆的开工炮声中,二汽拉开了建设序幕。(资料图)
▲武当山机场。
如果当时的十堰人民,穿越到50年后的今天,一定会惊叹:十堰,咋变成这样了?
十堰著名摄影家银道禄,从事摄影50年,他用镜头记录下车城沧桑巨变,出版了大型摄影画册《用镜头记录车城十堰的崛起》。
今天,经作者允许,我们选取画册中98张珍贵的照片,带你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十堰的前世今生。
十堰,古称张家庄,明末叫陈家街。相传很早以前,人们为灌溉农田,在百二河拦河筑堰,共筑有十个堰,这十个堰的管理机构设在陈家街,故人们称陈家街为十堰。
▲十堰老街 摄于1981年。
建市前,十堰只是鄂西北山区,一个几百户人家的偏僻小镇,主要从事手工业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人们戏称昔日十堰,“重工业是铁匠铺,轻工业是豆腐坊 ”。
▲建市初期的十堰全景,摄于1981年。
▲在同一个拍摄位置,37年后,十堰变成了这样。
▲抢修襄渝铁路 摄于1971年。
为支援二汽建设,1969年底,铁道兵和沿线各地民工,展开轰轰烈烈的襄渝铁路大会战,1971年3月,铁路通车到十堰。从此尘封千年的十堰,有了条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
▲1981年,二汽生产的第一辆军用越野车,进行爬山试验,人们欢呼着与汽车赛跑。
▲英模报告团讲述东风车传奇故事 摄于1981年。
两吨半越野车参加实战后一战成名,被部队官兵誉为“功臣车”、“英雄车”。1981年,英模报告团人员在讲述。
▲东风车被运往全国各地 摄于1981年。
火车鸣响汽笛,驶过原野,车厢上是一辆辆东风汽车。十堰产,源源不断地运往祖国的四面八方。
▲停满东风车的场地 摄于1988年。
那时的十堰,马路边,街道上,院子里到处停着刚出厂的新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十堰,成为名符其实的汽车城。
▲五堰街 摄于1978年。
七十年代的五堰街,半边街还是“扬灰路”,晴天风一吹,灰尘直冒。
▲五堰街 摄于2017年。
今日五堰街,街道两旁高楼林立,丝毫看不到往日破旧的模样。
▲五堰百货商店 摄于1981年。
五堰商场原名五堰百货商店,1971年5月动工兴建,1973年12月竣工并开业,是十堰第一家综合商场。
▲五堰商场 摄于2018年。
如今的五堰商场富丽堂皇,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挑花眼。
▲五堰南街集贸市场 摄于1983年。
八十年代的五堰南街集贸市场,人头攒动,热闹极了!快过年了,大家结伴逛集市给孩子买新衣服,办办年货。
▲五堰南街 摄于2017年。
如今的五堰南街整齐敞亮,两边商铺密集。
▲邮电大楼 摄于1981年。
1981年,刚刚建成的邮电大楼,身边还没有其他建筑,孤零零伫立在道路一侧。
▲邮电街 摄于2018年。
如今的邮电街,早已没有往日痕迹,往来车辆喧嚣,行人穿梭。
▲五堰饭店 摄于1982年。
八十年代,五堰大队自办的五堰饭店,在当时可是相当高端的地方。
▲美乐宾馆 摄于2014年。
如今,五堰饭店已拆除重建,更名为美乐宾馆。
▲鸟瞰柳林路 摄于1988年。
八十年代末,鸟瞰柳林路和原郧阳地区大院,房屋稀稀拉拉,马路另一侧还是荒地。
▲柳林路 摄于2018年。
如今的柳林路,变化翻天覆地。
▲80年代初开发东岳路的场景 摄于1980年。
东岳路原为山间小道,建市初期为二汽试车路,是开山填沟建成的道路。
▲鸟瞰东岳路 摄于2002年。
▲五堰 摄于1981年。
1981年,从朝阳南路眺望五堰,几乎没有高楼,一眼就能看到那头。
▲五堰 摄于2018年。
如今再次眺望,灯火辉煌,好一座不夜城。
▲六堰 摄于1978年。
七十年代末,从山坡上俯瞰,六堰如同一个小村镇。
▲六堰 摄于2016年。
如今的六堰,街道面貌焕然一新,散发着强烈的现代化气息。
▲东风剧场 摄于1982年。
东风剧场于1973年12月动工兴建,1976年10月竣工,是当时十堰二汽一座供放映电影、演出和开会的重要场所,也是十堰首个大型群众文化娱乐设施。
▲十堰国际金融中心 摄于2017年。
历经40年风雨,东风剧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2013年被拆除。原址上兴建的十堰国际金融中心,高178米,为十堰第一高楼 。
▲市工人文化宫 摄于1987年。
市工人文化宫于1982年动工兴建,1984年元旦竣工,正式开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工人文化宫是六堰标志性建筑。
▲市工人文化宫 摄于2017年。
如今这里高楼林立,文化宫被淹没在高楼群中。
▲市图书馆 摄于1987年。
市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1985年6月动工兴建,1987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八十年代末,图书馆前的人民广场,还是一片芦苇丛。
▲市图书馆 摄于2018年。
经过2005年加层改造,如今的图书馆大楼愈发大气。图书馆顶楼的大钟,每天早上7点准时响起,成为十堰一个标志性符号。
▲人民广场 摄于1988年。
1988年,刚平整的人民广场,迎来鄂豫川陕商品交易会。虽然土路直冒灰,但还是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购物。
▲人民广场 摄于1996年。
九十年代的十堰人民广场,虽已建成,但看起来非常简陋。
▲人民广场 摄于2016年。
如今人民广场拥有声控喷泉、冷光灯、进口音响设备等,多种休闲娱乐设施。每当夜幕降临,彩灯映照,水龙四射,给车城之夜带来无限欢乐。
▲人民商场 摄于1984年。
人民商场于1982年开工,1984年10月1日竣工并正式营业。虽然只有矮矮的三层,却是鄂西北当年最大的人民商场。
▲人民商场 摄于2017年。
如今的人民商场,员工3000多人,总营业面积达20万平方米,成为集各种经营业态于一体的现代化购物中心。
▲张湾 摄于1982年。
八十年代的张湾,街上行人寥寥,很多地方还是田地。
▲张湾 摄于2018年。
如今的张湾,高楼鳞次栉比,各种风格的建筑纷呈。
▲公园路 摄于1981年
上图拍摄于1981年,那时的公园路,虽然道路宽阔,但车辆稀少。
▲公园路 摄于2018年。
如今的公园路两侧楼宇林立,车如流水马如龙。
▲张湾转盘 摄于1978年。
七十年代的张湾转盘,公园路、车城路和车城西路在此交汇,路上跑的基本上都是东风车。
▲张湾转盘 摄于2017年。
今日张湾转盘已然消失,只有路边老房子依稀可见往日风貌。
▲二汽总厂办公楼 摄于1981年。
那时的二汽总厂办公大楼,在八十年代,相当气派。如今二汽总部己迁往武汉。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办公楼 摄于2017年。
原二汽总厂办公大楼改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办公楼。
▲二汽一中动工 摄于1980年。
1980年11月,二汽一中在田沟破土动工兴建,四周还是一片荒山。
▲东风高级中学 摄于2016年。
如今二汽一中己更名为东风高级中学,时节不居,岁月如流,几十万学子从这里走出十堰,梦想启航。
▲二汽张湾医院 摄于1981年。
八十年代的二汽张湾医院。扎根十堰50年后,
▲国药东风总医院 摄于2017年。
如今二汽张湾医院己更名为国药东风总医院,是大型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三堰 摄于1978年。
七十年代的三堰,马路没有路灯,路边是田地,一批刚出厂的二汽车排成一列。
▲三堰 摄于2018年。
今日三堰已看不到往昔半点影子。
▲十堰大学 摄于1993年。
1993年,一群学生走进十堰大学。如今十堰大学己迁址北京路,更名为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万秀城 摄于2018年。
十堰大学原址开发为万秀城小区。
▲三堰汽车站 摄于1981年。
八十年代三堰汽车站,公路右边为原三堰旅社。
▲三堰客运站 摄于2017年。
如今这里高楼林立,己成为繁华市区。
▲火车站 摄于1978年。
1971年12月,十堰火车站动工兴建,1974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可容纳1000名旅客。十堰人民,从此有了更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1999年6月,火车站老站房“退休”。
▲火车站 摄于2018年。
新站房于2003年9月竣工。站舍呈“W”形状,类似英文“欢迎”的第一个字母,又似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
▲茅箭公社 摄于1981年。
八十年代初的原茅箭公社驻地。
▲茅箭区政府 摄于2016年。
原茅箭公社驻地,如今为茅箭区政府办公楼
▲红卫 摄于1981年。
八十年代的红卫,街道破旧,河道穿城而过,一幅贫穷落后的面貌。
▲红卫。
今日红卫,变化翻天覆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摄于1988年。
1983年7月15日,我国第一所汽车工业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成立。
▲鸟瞰红卫 摄于1988年。
八十年代末,鸟瞰红卫,前景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中景为二汽热电厂。
▲花果公社 摄于1981年。
这是1981年的原花果公社驻地,周围还是破旧的瓦房,没有一条水泥路。
▲花果 摄于2018年。
今日花果,工厂生产如火如荼。
▲黄龙大桥 摄于1981年。
黄龙大桥建于1968年,是一座大型永久式U型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是鄂西北通往川陕的咽喉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历经40年风雨,黄龙大桥成为一座病危桥。
▲新黄龙大桥 摄于2018年
2013年5月,新黄龙大桥通车,老桥改造为自行车道,新旧黄龙大桥遥相辉映。
▲东风轮胎厂 摄于1981年。
八十年代的东风轮胎厂。1970年3月15日,首批军用越野车配套车轮胎产出,所以东风轮胎厂的第一个车间,被命名为315车间,
一代人把青春奉献在这里。后来工厂更名为双星东风轮胎有限公司。
▲双星东风轮胎有限公司 摄于2018年。
▲六堰转盘 摄于1987年。
八十年代的六堰三岔路口,街道设施简陋,人民商场大楼引人注目。
▲六堰 摄于2018年。
今日六堰,高楼耸立。
▲人民北路 摄于1988年。
1988年,人民北路,举行了鄂渝川陕商品交易会,马路上完全被逛集市的人占据,真是一幅人山人海的热闹场景!
▲人民北路 摄于2018年。
今日人民北路成为城市主干道,街道繁忙,车来车往。
▲人民北路五堰段 摄于1978年。
七十年代人民北路五堰段,两辆通道车停在路边。由于那时路况差,很多地方还是土路,公交行驶时,不仅颠簸得厉害,尘土还直往车里钻。
▲人民北路五堰段 摄于2018年。
今日人民北路五堰段,道路两旁高楼林立,街道整洁。
▲人民中路之夜 摄于1978年。
这是1978年拍摄的人民中路之夜,街道上灯光灰暗,左边蔬菜地为现在的燕林小区。
▲人民中路之夜 摄于2017年。
如今,华灯初上的人民中路,霓虹闪烁,溢彩流光。
▲朝阳路 摄于1981年。
八十年代初期,朝阳路人迹罕至,一条河道从宽阔的田地间穿过。
▲朝阳路 摄于2018年。
今日朝阳路,实现华丽变身。
▲十堰市人民政府招待所 摄于1981年。
八十年代拍摄的原十堰市人民政府招待所也就是十堰宾馆前身。
▲武当国际酒店 摄于2018年。
2005年,原十堰宾馆开发为武当国际酒店,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人民医院 摄于1982年。
十堰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82年,是一所国家三甲医院,当时医院旁还有一大片荷塘。
▲人民医院 摄于2018年。
如今的人民医院,充满强烈的现代化气息。
▲车城路 摄于1978年。
七十年代末的车城路,画面近端荒无人烟,一条铁路桥横跨河道。
▲二汽总装配厂 摄于2018年。
车城路这里成为二汽总装配厂,机器轰鸣,生产热火朝天。
▲人民公园 摄于1988年。
人民公园建于1981年,那时的人民公园,远没有如今气派,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给予了一代又一代人童年的期待与欢乐。
▲人民公园 摄于2016年。
▲公园路 摄于1981年。
周围基本没有什么建筑,那时的公交站点,搭的是简易棚子,一辆通道车刚从车站起步。
▲公园路 摄于2017年。
如今的公园路,风景如画。
▲武当山观日出 摄于1979年。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它见证了一城璀璨夺目的风华旖旎;它书写了一阙常青不衰的时代传奇。
▲青山环抱中的十堰 摄于2018年。
摄于2017年▲
十堰为什么蜕变成这样,马灯知道,芦席棚知道,滚滚车轮知道,条条大路知道,飞机高铁知道,绿水青山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以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摄影作者简介:
银道禄,生于1950年,湖南邵阳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曾任十堰市文联主席、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从事摄影50年。其作品《晚晴》、《母子情》曾在第17届国展和亚太地区摄影比赛中获奖。已出版《武当》、《神农架》等六本摄影集和一本纪实散文集,其中《武当》获“屈原文艺创作奖”,1998年作为十堰市委、市政府礼品书曾赠送江泽民同志,2002年3月应邀赴日内瓦展出。十堰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001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优秀会员”荣誉称号。
文字:冰客
责编:方迎欣《白浪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