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4747|回复: 0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十堰:民宿蛙声中话脱贫之路 黄酒醇香里品致富之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11-1 18: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央广网十堰10月29日消息(记者熊峰)深秋十月的傍晚,群山环抱下的斑斑村舍,点缀着夜幕下空旷的山道,微醺的灯光带来阵阵寒意。晚上六点,在十堰市茅箭区东沟村念情谷公交站台,最后一班66路公交车正在准备发车。

念情谷站是66路公交车返程的始发站,从这里上车可以直达十堰市城区。大山里的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解决,这是彻底告别“走出村口便是出一趟远门”的开始,也是东沟村交通促进旅游发展、旅游引领文化保护、文化带动脱贫致富的起点。

精准扶贫,交通先行。六年前,十堰市城区通往茅箭区东沟红色旅游区的66路镇村公交正式通车。66路公交线路的开通,不仅方便了东沟村村民的出行,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更深远的意义是带动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十堰:民宿蛙声中话脱贫之路 黄酒醇香里品致富之经-1.jpg


东沟村蛙声十里亲子民宿(央广网记者 熊峰 摄)

乡村田园民宿蛙声一片

“桃源人家”是东沟村的网红民宿,66路公交念情谷站就设在这里。公交站旁,桃源子衿染坊、桃源人家民宿、桃源半山民宿、桃源货栈在路旁错落有致分布,如同一条丝带萦绕在青山绿水间。干净整洁的柏油乡道,便捷直达的公交线路,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让东沟村的民宿旅游经济发展有了让游客进得来、想常来的底气。

曾在上海打拼的王启迪是土生土长的十堰人,如今她已是东沟村桃源人家乡村旅游品牌的“当家人”。四年前的一次“心动”,让她留在了家乡东沟村,天然自成、悠闲自在的乡貌乡风,经过精心打造和数年的发展,成了她手中的民宿文化品牌。这次回乡创业,不仅成就了她的田园梦想,也带动了村子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文化扶贫新路子。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十堰:民宿蛙声中话脱贫之路 黄酒醇香里品致富之经-2.jpg


东沟村桃源人家乡村民宿(央广网记者 熊峰 摄)

10月27日,央广网记者在东沟村看到,“蛙声十里”亲子主题民宿数栋三层农家小洋楼背靠葱绿山林,鳞次栉比地排列在路边,修葺一新的柏油路同绿化景观带相得益彰。轻踏脚步走入院内,推开房门坐在窗边,身后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窗前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拿出手机拍下几张美景发到朋友圈,闲适恬静的陶渊明式生活也不过如此罢了。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盛夏的季节,门前荷塘里面全是蛙声,晚上伴着蛙声入眠”,蛙声十里亲子民宿由此而得名。在民宿休息区,房内青蛙文化元素随处可见,小蝌蚪找妈妈手绘画、青蛙主题抱枕、清新淡雅风格装饰让人童心荡漾,仿佛回到了童真的孩提时代;站在屋顶阳台,门前十口堰塘恰巧寓意“十堰”,在盛夏季节,“满塘荷花怒放,荷香扑鼻而来,晚上安静时可以听见心跳声”,王启迪满脸笑容地说。

在民宿休闲体验区,王启迪告诉央广网记者,游客来到蛙声十里,不仅可以在棋茶室、书法室体验亲子互动,还可以近距离贴近自然、拥抱自然,迎着晨曦的第一缕阳光,在后院打太极、练瑜伽,完全放松身心。“让孩子来到山里有一次生动的体验,带着留恋回去”,在可以手工体验的陶艺坊,王启迪在一排排各式各样手工作品展架前边走边说。“我们的一个理念就是,让孩子来住一次民宿,就深深爱上大山”。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十堰:民宿蛙声中话脱贫之路 黄酒醇香里品致富之经-3.jpg


东沟村桃源子衿染坊(央广网记者 熊峰 摄)

以“青蛙”为主题的蛙声十里民宿只是王启迪众多民宿品牌中的一个缩影。目前在东沟村沿线,通过发展乡村田园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已经形成了以蛙声十里亲子民宿、桃源人家乡村民宿、桃源半山乡村咖啡馆、休休堂乡村国学馆,以及桃源子衿染坊和桃源货栈等六大板块,涵盖餐饮、住宿、乡村文创、乡村研学等多种业态。

如今,东沟村民宿体验游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十万人次。以桃源人家为代表的乡村民宿经济,已经成为东沟村文化文创走扶贫脱贫之路的亮点。通过民宿用地租赁贫困户土地,按年支付土地租赁费用,帮助贫困户增收;民宿餐饮、染坊优先采购贫困户农副产品和染料,优先考虑和解决贫困户家庭就业;桃源货栈利用民宿窗口和品牌优势,帮助村合作社销售和推广产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9月,十堰市首家本土草木染坊,投资60万元的桃源子衿染坊在东沟村成立。通过引进和传承传统草木染技艺,东沟村正着力打造本土乡村文创产品。未来,东沟村借助草木染这一特色产品,将乡村文创推向更大的品牌,为乡村文创发展助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十堰:民宿蛙声中话脱贫之路 黄酒醇香里品致富之经-4.jpg


房县黄酒民俗文化村广场(央广网记者 熊峰 摄)

千年历史黄酒醇香万里

在十堰市房县土城村,这里坐落着闻名全国的黄酒民俗文化村。10月28日,央广网记者来到瞿万江的黄酒作坊,看到记者的到来,瞿万江赶紧准备黄酒给记者品尝。记者小抿一口,味道馨香可口、甘醇绵长、沁人心脾。

房县黄酒以土城最优,素有“中国黄酒看房县,房县黄酒看土城”的美誉。房县黄酒历史悠久、酒香古今,在唐代被封为“御酒”,故又称“皇酒”。时至今日,房县依然保留着家家酿造黄酒的习俗。

“现在老百姓家里的酒都是纯手工酿造,酒粬也是自己酿”,瞿万江告诉央广网记者,他现在卖的黄酒是用优质的糯米、山泉水纯手工酿造而成,通过网络电商平台一年可以卖出四至五万斤,纯收入可以达到20多万元。“不少游客过来追寻黄酒的源头,并向外推介黄酒,源远流长的黄酒文化对销路有很大带动的作用”。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十堰:民宿蛙声中话脱贫之路 黄酒醇香里品致富之经-5.jpg


房县黄酒博物馆“酒”的产生(央广网记者 熊峰 摄)

瞿万江原来是土城村的典型贫困户,常年在外务工。经过近几年政策帮扶和自身努力,如今他已经是黄酒产业发展大户,成了村里精准脱贫的典型人物。“现在有大批量的订单,靠我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这需要周边乡亲们一起来做”,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瞿万江的黄酒生意也带动了周边乡邻的就业致富。

近年来,房县立足丰富的黄酒资源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引导农户加入黄酒专业合作社,建起了黄酒民俗文化村。在土城村,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黄酒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如今,土城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以前的三千多元提升至一万多元。

数据显示,仅2018年,房县黄酒产量就突破5万吨,实现产业产值达15亿元,带动2061个贫困户6004人脱贫。截止目前,房县黄酒有企业13家,小作坊2300余户,从业人员1.5万人,全产业链产值已超过20亿元。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十堰:民宿蛙声中话脱贫之路 黄酒醇香里品致富之经-6.jpg


酒匠铺子(央广网记者 熊峰 摄)

文化扶贫带动脱贫致富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近年以来,十堰市以茅箭区东沟村、房县土城村为文化扶贫带动脱贫致富的代表,通过紧紧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以红色文化为基础,生态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旅游经济发展、农民精准脱贫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茅箭区东沟村是战火洗礼过的红色热土,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中原突围鄂西北历史纪念馆、东沟学堂向参观者默默诉说着那段过往的岁月;东沟村是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绿色样板,打造以生态种植养殖、农家餐饮住宿为支撑的旅游配套全产业,引进发展“桃源人家”为龙头的民宿和农家旅馆,通过乡村文创品牌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脱贫致富。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十堰:民宿蛙声中话脱贫之路 黄酒醇香里品致富之经-7.jpg


东沟村桃源人家民宿亲子互动的书法室(央广网记者 熊峰 摄)

2019年,东沟村实现经济总收入730余万元,旅游接待量达4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50余万元,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就业创业,90%农村劳动力吃上了“旅游饭”,摘掉了“贫困帽”。

房县黄酒不仅仅是酒,更是一段底蕴深厚的文化历史。“客寻文化来,抱得美酒归”。借助产业政策支持和电商物流的发展,以“黄酒文化民俗村”土城村为核心,房县通过“造血扶贫”模式,开创产业扶贫新局面。

未来,房县将重点打造百亿元黄酒产业,推进诗经文化产业、黄酒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像瞿万江这样的黄酒产业发展大户会越来越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