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267|回复: 4

[原创] 古墓葬群  乡村记忆之29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5 07:29:14 | |阅读模式
古墓葬群  乡村记忆之29
  
  快到公路上去,挖到古坟咧,军的父亲又把车开到路口等着,要带我们去参观,一位社员跑到学校大门口,对着天院内喊。军的父亲是大修厂师傅,经常开着一辆大车,山里山外跑运输,听说最远还到过北京城,北京城,那是国家的首都,多么遥远的地方,而军的父亲竟然能够常常去那儿玩,这让我们很羡慕,也是军在班上受到伙伴们吹捧地原因之一。几年前,在城东三堰坝船形寨处,也挖出过三个古坟墓,当时军的父亲开着车,带着队上几乎所有小孩子去观赏,红星大队,赵家庄,小河边,那是洛河旧河道上。也是在那几年,旧河改道,原本依山东行沿低洼处直流的,变成东南奔流,河道变短,那是三堰坝处人半年工夫,挖山成沟堆石为堤改成的。旧河道有新河道三四倍长,而且在小河边处形成一潭,来往人群极为不方便,吊索悬挂于此,铁链三根,单数,这似乎是旧时铁索吊桥的当然选择数,不知里面有什么奥妙?时常传出某某行走于桥上,摔跟头甚至掉下桥的事,这是不是改河道的另一原因呢?这时候也是农业学大寨高潮期,改山治水,修堰整渠,成为当时农村的第一件大事咧。墓葬群古坟,就是在哪个时候发现的。那是1973年的事吧?三座坟墓一字排开,相距近百米,坐北朝南,临河依山,好一派风景尽收眼底的。
  军的父亲又听说哪儿,挖出古墓葬群,再次通知学校老师,要引领学生娃去看了。而学校的老师们,在听到军父亲的通知后,也是毫不迟疑地下课,集中高小学生站队成列,去欣赏这一文化景观。低小,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因为我们太小,无法参与学习,还是去看也不知道能够学些什么呢?老师没有通知院门口几个班级,只是喊叫着军,军又拉着我的手,哥哥,走吧,我们去看好东西。沾了军的光,因着他父亲的军,在全班伙伴羡慕的眼光里,施施然的忽地站立,收拾好书包,跟上老师的脚步就出门了。
  1975年的冬天,中峰公社前进大队,踩新桥,平整土地时,又挖出三座古墓葬。三字,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太多的位置,常常说三星三皇三元三气,三坟五典,又说接二连三,事不过三的。后来果然没有第三次通知学校老师,开车带我们看古墓葬了,是知道又有了新墓葬群,就直接带领队上的社员们,其中有我们,去看的。这种文化意识,教育观念,有一点点机会,就让孩子学习去学习的人,当时有多少呢?在当时的农村,想到并坚持做的,似乎也只有他一个啦。三墓相距十余米,坐北朝南,大体如此,即使略有差异,也只是稍稍变化角度罢了。这儿是彩升桥,翻开同治版县志,见彩升桥,黑龙沟口,乾隆十三年,也就是1748年,卢彩升建。桥型三台二孔,斗拱刁托结构,石梁由六块条石合成,桥宽2.2米,长19.5米。现存。原来,是我们误读了。那本来是卢彩升所建的桥,顺便补充一句,当地卢氏为大姓,现在依然如此。这一次观摩,击醒了我过去了的记忆,这是与那一次看到的墓葬一样,圆拱,砖砌,青砖,略带黑色,如一洞,高低米许,其前有台,其后有座,如钻入山壁的窑洞,整个一棺材样。
  后来听说,这两处以发现不少墓葬,前者为汉时,后者为宋时,说明了我们这儿有着浑厚的文化底蕴的,而当时的老师,在带领我们上车时,就喋喋不休地说着,古庸国,武王伐纣,封神演义,五百丁壮,七国助周,庸为其首。庸国,就是我们这儿的。柳州城,武陵县,桃花源,避秦时难,老师说着很多我们不懂的话,只是晓得有一个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山水田园,男耕女织,牛郎织女式的花园,曾经是我们的过去。说这话时,老师声音渐渐地低下去,很小心的看看四周。走资派还在走呢,是谁在车厢里念叨一句?是夹杂在我们中间的一位社员吧?这是我们学校外墙上一条标语,红字,在青砖墙上很醒目。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那是另一面墙上的标语,还有一条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话题又随着革命斗争,英雄小将,潘冬子,胡汉三,彭霸天展开了。地主,恶霸,杨晓波庄园,那是我们学校呢,绕了一圈,话题在菜园子的过去,武陵城的历史上收束。
  武陵城的历史始于庸,老师头头是道的引经据典,据说,这些知识,也是上一次军父亲开车,带着我们看古坟墓后,老师到处找人查资料,才知道的,多看书,多看实物,多向同学们伙伴们学习呀,老师随口指导着我们,里面有很多知识呢。
  过去已知的古墓葬有四:县城东2公里水坪镇水河边村的赵家庄西汉墓群,面积约2400平方米,这似乎是我们第一次去看咧。县城西20公里蒋家堰镇彩新桥的郭家铺宋代墓群,面积为整个岗丘坡地,这是我们第二次欣赏到的。县城东南60公里新洲乡南花村的南花宋墓群。县城南120公里丰溪镇周家坝村的古坟凸汉墓群。这两处一点印象也没有,可能军的父亲没有带我们去看吧?
  三十年余年后,到是在我们村东,观音阁下,又发现三座东汉古墓,哦,三字确实与我们有缘的。坐北朝南,临河依山,只是现在有多少知道,墓前1958年前是河道呢?跃进岁月,改坡治水,劈山断岭,于是这一片就成为现在的菜园子啦。出土陶器、釉陶器、青铜器、铁器、石器等430余件。据十堰市博物馆考古专家介绍,在地处鄂西北的十堰地区发现保存如此完好的东汉古墓尚属首次,根据出土文物以及墓葬规模推断,墓主身份显赫。
  没有听说那所学校,组织学生去参观学习的,而县文化馆博物馆,经常是少有人光临,更不用说图书馆阅览室了。
  今天,还有这样的家长吗?知道了一些文化遗址,了解到有益于孩子学习的机会,于是通知学校告诉老师,我会带领你们去学习观赏,路费消耗都是我的,你们只要去一个人就够了。不是一次两次,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有机会就做,就带领孩子学习观摩,而不是喋喋不休地说着,却不做实事。
  
  
  乡村记忆之一  差点成为演员?
  乡村记忆之二  砚盘里的香味
  乡村记忆之三  一泡鸡屎
  乡村记忆之四  学校大院
  乡村记忆之五  一池荷花
  乡村记忆之六  火柴盒里的世界
  乡村记忆之七  冰棍
  乡村记忆之八  榆钱儿
  乡村记忆之九  鸟语
  乡村记忆之十  小河沟
  乡村记忆之11  拾麦穗
  乡村记忆之12  守青
  乡村记忆之13  晒场
  乡村记忆之14  露天电影
  乡村记忆之15  队屋屋基下
  乡村记忆之16  队屋二楼
  乡村记忆之17  折杨柳
  乡村记忆之18  捉知了
  乡村记忆之19  河堤
  乡村记忆之20  梨园
  乡村记忆之21  自留地
  乡村记忆之22  同桌1
  乡村记忆之23  赤脚板
  乡村记忆之24  十月初一
  乡村记忆之25  茅草棚
  乡村记忆之26  同桌2
  乡村记忆之27  算盘珠
  乡村记忆之28  砍柴禾
  乡村记忆之29  古墓葬群
  
  
  
  
  
  

签到天数: 4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8-5 11:03:13 |
听外公说,以前的县城还是有古城墙围起来的,
古墓,小时候我进过一座,也不知道是不是,但那墓里的砖特别的大,砖上还刻有文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22 02:35:50 |
写的好呀,不错,

签到天数: 18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8-22 10:49:20 |
有一定意义,乡村记忆,保存了我们儿时的记忆,:victory: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11 07:46:06 |
有些记忆都淡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