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在地里测量冬瓜的长度
两百多斤的“冬瓜王”是如何种出来的?满坡冬瓜又是多少人的生计?寨沟村天壤之别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天涛告诉记者,这是他2019年开始带领农民开垦300亩荒地,让大山深处结出的致富瓜。
“冬瓜王”高1.5米、直径1.2米、重约240斤。
地里长出100多公斤“冬瓜王”,技术员都惊诧不已
寨沟村天壤之别种植专业合作社地里的大冬瓜是怎么长出来的?记者联系到了该合作社副理事长兼技术员王吉春,王吉春对长出这么大的冬瓜也很惊讶。
王吉春说,选种并没有特别的,用的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粉皮2号冬瓜种子,但在种植过程中用的是猪粪、牛粪等农家肥。“我们给冬瓜上底肥就拉了5车农家肥,都是专门买来的,一窝一筐肥。”
对于自己看护着长大的冬瓜,王吉春非常自豪:“我们这冬瓜无论是炒还是炖,都好吃。我们合作社中午吃的就是自己种的大冬瓜,别的菜不敢说,每天中午的冬瓜汤都被喝得干干净净。”王吉春表示,虽然冬瓜个头大,但皮不厚,吃起来非常清甜。
“没想到今年收成这么好,但是冬瓜太大了也是问题,很多人都不收。”谈到销路问题,王吉春喜忧参半。客商们收购冬瓜喜欢50斤左右的,他们合作社的冬瓜大都在100斤以上,几乎个个都要两个人抬,不好运送,所以滞销了。
色香味俱佳的冬瓜宴。
满坡大冬瓜背后,是50多户村民的致富梦
王吉春这两天一直在市里寻找买家。“地是合作社50多户村民的地,冬瓜的收益最后是分到每个村民头上的,大家辛苦这么久,最后看到冬瓜泡在雨水里,对农民来说是十分痛心的。”王吉春说,冬瓜的滞销直接影响到合作社全体村民的收入。
天壤之别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3月25日,由现任理事长张天涛牵头成立。合作社初期成员只有14户,经过3年的经营发展,现有成员51户、300亩地。
43岁的张天涛介绍:“我那年从深圳打工回来,发现村里的地都荒了,很可惜,就到丹江口的凤凰茶场学农业运营。学了两年后,我爸告诉我‘回来做吧’。我也觉得是时候了,就带着村民办起了合作社。”
2019年5月,张天涛找到好友王吉春,请他给合作社当顾问,因为王吉春之前搞过20多年种植,跑过许多地方的种植园,对农业种植有着独到的见解。在王吉春的建议下,合作社又新开了200亩荒地,连同原有的100亩地全部种上了西瓜。村主任张洪锋带头为合作社搞起了宣传。第一年,合作社进账130万元,寨沟村的村民们终于在家门口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连日降雨使许多冬瓜烂在地里。
带头实干,将农民致富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前期开荒需要钱,村民拿不出来,我就自己垫付了几十万元。”张天涛对于合作社建立初期的艰辛历历在目,但他对合作社很有信心,也愿意将金钱与精力投入合作社。
张天涛与王吉春的努力没有白费,山东、河北的客商来地里拉走成车的西瓜,送来大把的钞票,这让一些观望的村民彻底信服了。
2020年,连续的降雨让合作社的西瓜销路受阻。“我们只卖了一批不到10万斤。因为一直下雨,西瓜的味道不行,我和理事会其他人合计了一下,觉得不能坏了自己的声誉,剩下80万斤瓜我们不卖了。”
张天涛认为,做生意要讲诚信,虽然亏损了16万元,但是树立起了合作社的信誉。
“今年这么多冬瓜卖不完,心里还是挺着急的,下一季准备将种类搞得更丰富些,建几个大棚,种点萝卜、白菜之类的。”对于合作社的长远健康发展,张天涛非常重视,他带领合作社不断摸索种植新的农产品,力求将合作社的产业做得更大更好,给农民带来更多收益。
“我在外面干了十几年,回来就想给老家做点事,别的也没想太多。”在张天涛看来,带领合作社的村民们致富就是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他希望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大钱。
相关报道>>>>
快来买瓜,武当山下好多“冬瓜王”
爱心企业专程赶来订购冬瓜。
身高一米五、重两百多斤的“冬瓜王”你见过吗?遍地都是一两百斤大冬瓜的场景你见过吗?日前,记者在武当山特区太极湖办事处寨沟村冬瓜基地就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寨沟村天壤之别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天涛告诉记者,地里绝大多数冬瓜都在百斤以上,两百多斤的“冬瓜王”也有好几个。记者冒雨跟随农户来到地里,老远就看见半个山坡都躺满了巨大的冬瓜。
经过一番寻找,农户在地里找到一个高1.5米、直径1.2米、重约240斤的“冬瓜王”,两个成年男子费了好大劲才扶起来。一个成年女孩和“冬瓜王”站在一起,身形显得格外瘦小。
张天涛告诉记者:“我们种植前预估的产量是十几万斤,没想到冬瓜长得这么大,现在产量有30多万斤了。这种冬瓜品种为粉皮2号,有个大、肉质致密、口感好、耐储存等特点。”地里随处可见巨型冬瓜,有长的,有圆的,茂盛的草也遮挡不住它们庞大的身躯。
记者还发现,一些大冬瓜已经烂在地里。张天涛表示,由于冬瓜的长势远超出预期,30多万斤冬瓜只卖出去10余万斤,连日来的降雨使五六万斤冬瓜烂在地里,这让合作社的农户们很是心疼,毕竟每一个冬瓜都是大家悉心照料培育出来的。
“不光冬瓜,我们还有大量南瓜囤积在仓库里。我们主要搞的是纯天然绿色种植技术,销售上比较薄弱。”张天涛说,合作社今年一共种了36亩冬瓜、66亩南瓜,全都施的农家肥,技术人员每天观察瓜的长势,花了很多心思。收获季节连续降雨,地里大量的瓜被泡烂,给农户造成巨大损失。(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 记者 王琪 编发:幻影)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