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007|回复: 0

[十堰城事] 古城沉睡水下半世纪!水下考古显示,古街道河道清晰可辨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1-10-18 18: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均州古城位于丹江口市均县镇,东临汉江,曾为古均州、均县治所所在地(摄于2018年5月5日)。

丹江口大坝1973年建成,随着下闸蓄水后形成的丹江口水库将包括古均州在内的许多地方永久没入水下。半个世纪过去了,水下的均州古城别来无恙吗?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联合组队,从均州古城入手,启动丹江口水库水下考古调查,逐步探明丹江口水库水下文化遗产的分布和保存状况。

水下古城保存完好,古城街道河道清晰可辨

2013年至2017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湖北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联合组建水下考古工作队,以均州古城为切入点,启动丹江口水库湖北库区水下考古调查。

作为国内顶级的水下考古专家,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孙键回忆起丹江口水库的水下考古经历,连连表示:“均州古城的保存现状,令人十分震撼”“完全是穿越回去的感觉”“我国在陆地上很难看到一个完整格局的古代城址,而在水里,因为水的存在,排除了许多人为的扰动,时间似乎在这里凝固了一样。”

2019年第12期《文物》杂志披露了5年来,水下考古丹江口水库古城遗址的成果。

均州古城位于丹江口市均县镇,东临汉江,曾为古均州、均县治所所在地。均州古城原为东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将领延岑修筑的土城墙,经历代修葺,仍为土城墙。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守御千户李春始以砖石修筑了均州古城;到明永乐年间,永乐皇帝朱棣敕令重建均州城,建筑规模宏大,城池结构坚固,有“铁打的均州”之誉。城墙结构为内填土夯实、外包城砖形式,外陡内缓。

均州古城平面呈不规则正方形,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0.9公里,占地约1平方公里;城墙高8.5米、上部宽4米、下部宽20米,雉堞790个。

均州古城有6座城门,其中东、西、南、北门较大,小东门和上水门较小,北门设瓮城。均州古城保持了明朝以来官署、街坊格局。

水下考古多波束声呐图像显示:水下均州古城布局清楚,护城河、城墙、建筑基址、部分街道、汉江河道等清晰可辨,与1952年长江水利委员会测绘的均州城地图基本吻合。

按声呐图像复原,均州古城的东城墙长约1010米,较平直。这段城墙在南、北近两端处开有两道水门,中间略偏南处开有东城门。由于汉江长年冲刷,东城墙坍塌处较多,东城门和水门门洞亦全部坍塌。东城楼已不存,外侧部分台基亦被冲毁,内侧残存高2.3米的墙体,露出9层条石,外侧条石无存,直接露出夯土墙。水下考古发现,均州古城东城楼面阔34米,进深25米。从调查情况来看,东城楼在均州城主要城楼中保存最差。

水下考古工作者按声呐图像复原发现,均州古城的南城墙长798米,城墙的东段临近江水有部分塌陷。南城墙中段偏东处设有南城门,古称“望岳门”。南城门的门洞顶部有两处因坍塌而形成的坑洞,门洞砌双层石,门框以双层竖条石构建,上接券顶,以7块楔形条石对搭起券;券顶往上还有6层城墙石,高1.7米。

水下考古工作者通过潜水调查发现,南城门上方城墙保存完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标语“一切为了早日实现社会主义”仍清晰可见。南城楼已拆除,台基和废弃砖瓦均被淤泥覆盖,城楼中部多因淤泥重压而沿门洞方向坍塌,城墙周边的雉碟基本被毁。

长840米的西城墙,中段偏北处有一土台,中段偏南处设有西城门,古称“夕照门”。水下考古工作者对西城墙中段进行测绘发现,该处城墙上部宽4.7米,城墙内外泥沙淤积较厚,城墙顶部露出淤泥面仅0.6米,夯土墙体上的包砖已不存,城墙顶部还残留有砖铺面,城墙上靠外侧残存2层石砌条石,应为垛口。与此同时发现,长740米的北城墙,其北城门位于城墙近正中位置,门洞全部坍塌,形成宽6至12米的浅沟。与南城楼相比,北城楼门楼建筑已毁坏。

潜水发现沧浪亭附近有明朝嘉靖乙酉年间题刻“孺子歌处”。

静乐宫遗址被淤泥掩埋

“一座静乐宫,半座均州城”。静乐宫是在明永乐皇帝南修武当、北建故宫的国策下创建的,面积占均州城的一半之多。

静乐宫位于古均州城内东北部,敕建于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建有玄帝殿、圣父母殿、左右御碑亭、神库、神厨、斋堂、道房、厨室等197间,赐“静乐宫”为额。静乐宫专门管领营建武当山的建材供应和接待,也是进入武当山的第一宫。

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到560间,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布局。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将战火烧到均州一带,静乐宫大殿被焚毁。到清朝,又遭遇火灾,后几经修葺。

修建丹江口水库时,静乐宫的赑屃石碑等被运往丹江口城区丹赵路,原址已被基本拆平。

经考古队员水下探摸,静乐宫遗址在水下已被2至3米厚的淤泥掩埋,并形成较为平坦的淤泥面。

沧浪亭台基发现“孺子歌处”题刻

随着古城一道被淹没的,还有大量道观、庵、庙、寺、阁、亭等古建筑。

通过潜水调查发现,沧浪亭台基面覆盖于厚淤泥下,台基以石块垒砌,基岩悬高10米,其下临近汉江水。水下发现题刻三方,均位于基岩底部。一方为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年至1224年)所刻,该题刻在《均州志》中有记载,但水下发现岩面剥蚀严重,多字缺失,无法完整辨认;一方为明嘉靖乙酉年间(公元1525年)所刻;一方为“孺子歌处”。

其中,明嘉靖乙酉年题刻内容:“沧浪亭去州治此逾三年方舆功钱掌教学酌因赋一绝纪之此亭千古立此日一杯临追诵孺子曲妙契夫子心嘉靖乙酉暮春之吉贵溪叶尚文。”后经查证,为时任均州知州叶尚文游沧浪亭的感怀之作。

丹江口市沧浪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永国告诉记者,1000年前的宋朝,均州先民在均州古城沧浪处修建沧浪亭,以纪念大禹治水、孔子闻孺子歌、屈原与渔父歌,并在沧浪亭下的石壁上刻有“孺子歌处”4个大字。

丹江口水库淹没古桥较多,仅丹江口市被淹没的古桥就达32座。

水下考古发现,迎恩桥的桥拱顶部清晰可见,桥面损毁,桥宽8.5米,桥拱已被淤泥覆盖;赛公桥的桥面损毁,石质桥墩基本完好,左侧三桥拱顶部清晰可见,右侧两桥拱之间有桥体连接;长16米、宽4.8米的兴隆观桥,桥面已损毁,桥体中间已断毁,桥头部分堆积在柳家沟河道两侧。

2014年,湖北省政府公布了第六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均州古城名列其中。这是湖北首次将水下不可移动文物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 文、图/记者 朱江 编发:幻影)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