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郧阳网讯在汉水河畔,在汉江冲积形成的山间盆地上,有一个神奇的村子,名叫龙韵村,她从无到有,从一纸蓝图变为真真切切的现实,也变成了一个样板式的农民新家园。
年轻的龙韵村散发着勃勃生机。
在郧阳区柳陂镇国家级恐龙地质公园旁,龙韵村散发着勃勃生机。龙韵村是全省首个由易地扶贫搬迁形成的村子,它始建于2016年,2019年正式开村,安置柳陂镇24个易地扶贫搬迁村的920户3211名村民。2020年,龙韵村列入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也入选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漫步于龙韵村内,十几栋易迁安置楼房错落有致地挺拔在冬日的阳光下。村口大门的恐龙文化元素,令人遥想远古生命奔驰的身姿;村中随处可见的木栅栏、石片桩、瓦片墙、卵石路、茅草亭呈现出一种现代艺术的审美;镶嵌在新村中央、投资达亿元的艺术长街美轮美奂;还有现代制袜技术培训中心、养老安幼中心、高标准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等,配套齐全。
龙韵村随处可见木栅栏、瓦片墙、卵石路。
龙韵村的大门独具特色,犹如一条飞龙翻滚而至,形成一个拱形。从龙身环绕而成的拱形下“穿越”而过,映入眼帘的则是一排排独具特色的民居,楼层不高,却在细节处充满韵味——黄金葛爬满露天的阳台,龙蛋造型的路灯分布四周,双色造型的外墙起到美化和耐腐蚀作用……村民胡绍书高兴地说:“以前走泥路,现在走马路,每天就像生活在公园里一样,舒服得很。”
在村民明刚家中,环视整个屋子,明亮的客厅、雪白的墙壁、干净的地面,厨房、卫生间、浴室一应俱全,冰箱里储满了鸡鸭鱼肉。村书记告诉记者,这些年,明刚的生活实现了“三级跳”。
明刚以前住在深山的山顶上,从山上下来得走一个小时的路,雪天下山购买油盐,一不留神就能摔出几丈远,身上磕磕碰碰早习以为常。家中土坯房年久失修,一到雨天,屋里就得摆满盆盆罐罐接雨水。后来,明刚为了养家糊口,好不容易在十堰城区找了个搬运木材的工作,却不幸被一根木头砸中,失去了左腿,装上了假肢。因忍受不了极度的困苦,妻子弃他而去,撇下两岁的孩子和年过六旬的父母。漫长的20年里,明刚一家在艰难无望中度日。
2018年,明刚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家人从大山里搬迁到柳陂镇龙韵村,住上了有电、有气、有自来水的100平方米的房子。政府安排他在村里当保安和清洁工,又安排他参加了扶贫作坊织袜机维修培训,让他成为一名机修工。白天检修机器,晚上回家与母亲一起缝袜头、翻袜筒,月收入接近4000元。
再后来,明刚发现每逢节假日,来龙韵村观光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他便想开个卤菜店。见明刚主意已定,村里将一个门面房租给他免费使用两年。明刚每天早晨将卤菜处理好,请人帮忙售菜,再去处理袜业车间工作上的事情。因手艺好、为人热情,开业头两个月,明刚的小店就有了七八千元收入。
为了将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龙韵村配套建设柳航袜业扶贫车间,成立专业合作社和扶贫开发公司,大规模发展香菇产业。同时,因户制宜实施万元薪、万元院、万元林、万元园、万元圈、万元宿、万元铺、万元棚产业项目到户工程,确保户户有主业、人人有事做、家家可致富。
龙韵村村容整洁,村民生活幸福。
□记者手记
在那片亿万年前恐龙曾徜徉、翱翔的神奇土地上,一个以恐龙文化为特色的新农村,从无到有,奇迹般地诞生了。3200多人从“一方土地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老林里搬了出来,世世代代的农民一夜间变为城市社区人。这个全省最年轻的行政村,或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值得推广和借鉴的成功经验。
乡村振兴,归根到底是让广大农民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具体到农民,那便是事关住房、教育、收入等方面的保障和升级。龙韵村从开始规划便高瞻远瞩,以城市化的标准在汉江河畔打造出了一个现代化新农村的样板工程。社区式的农民新家,配套的医务室、幼儿园,甚至还有公交车和保障农民收入的各类工厂。这一切,都是一个美好明天所必备的基本所需。
生态、产业、人才、文化等关于乡村振兴的必要因素,在如今的龙韵村都能找到基础和雏形。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龙韵村的乡村振兴工作势必会更上层楼,谱写出全新的篇章。
龙韵村因户制宜发展产业。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