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任性黏人,各种撒娇使小性子的时候,往往也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by 琳琳妈
“自从生了娃,我都没办法跟朋友一起吃饭!”
前段时间,孙俪工作室晒出了一则小视频。
视频里,孙俪正在跟周围人“抱怨”等等太黏人:自己正跟朋友一起吃饭,还没说上几句话,等等就上演了夺命连环催——
“可以回来了吗?”
“你看都几点了?我要睡觉了!”
“你可以回来了!”
此话一出,瞬间获得了妈妈们的共鸣。
只要妈妈一出门,孩子就一直找妈妈。在家的时候,更是恨不得妈妈去哪孩子就跟到哪,一眼看不见都不行。
有人问:孩子太黏人,到底是因为他不乖,还是妈妈太溺爱?
答案其实有点暖,又有点心酸。
01 为什么孩子总黏着妈妈?
弗洛伊德说过:“幼儿最初的焦虑,莫过于他感到将会失去他所爱的人。”
对3岁以前的孩子而言,这一阶段又被称为“个体分离时期”。
由于心理和生理快速发育,他们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和妈妈原来不是一个整体,妈妈是另外一个人。
这种心理上的分离,会让他们产生焦虑感。
所以,3岁前的孩子会通过黏着妈妈的方式缓解内心的无助、矛盾和挫败。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而超过3岁的孩子表现出过度黏人的行为,原因往往更复杂一些。
不久前,傅首尔和老刘上了一档综艺。
节目里,老刘谈起傅首尔的童年,曾因为太想见到妈妈,喝洗洁精,故意让自己生病。
极度缺乏安全感,正是孩子黏人的一大原因。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懂事,唯独见了妈妈就变得任性,动不动撒个娇。
这种对妈妈独有的依恋,往往是因为妈妈在孩子心里的地位特别高。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里提到:
“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家人或者保姆告诉你,孩子表现得像个天使。千万别急着高兴,这或许是因为孩子对他人不信任,所以才不敢去试探他们的底线。”
孩子见到娘,有事无事哭一场。
说到底,不过是因为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才用这种别扭的方式,吸引妈妈的注意力,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爱。
02 黏人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共情
表妹平时工作很忙,一回家又要忙着做饭、打扫卫生、给孩子洗澡,可偏偏越忙孩子越“添乱”。
以至于表妹总是抱怨孩子:“你怎么这么麻烦,也没见别的小朋友像你这样啊!”
一次,表妹正在厨房炒菜,孩子说什么也不肯自己去玩,非要抱着妈妈的大腿。
结果表妹一不留神把油溅到了孩子胳膊上,当场烫出来个红印子。
表妹慌乱地关了火,看了一眼没事以后,往孩子屁股上拍了两下,就要把孩子往厨房外面推。
这时候孩子也不哭了,就紧紧抓着妈妈的裤子不撒手。
说完这件事,表妹眼圈都红了。
其实孩子任性黏人,各种撒娇使小性子的时候,往往也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那些看似不可理解的小动作背后,都藏着一颗渴望被关注,渴望被爱的心,他们想要的不过是一个拥抱而已。
这时候,父母的态度很重要。
学会共情,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就是最好的办法。
当孩子黏人的时候,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不是共情,而是动怒: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这么大还撒娇!”
“怎么老是吵着要妈妈?”
这一类家长既看不见孩子情绪,也不认同孩子的需求,只是恨不得让孩子立马停止哭闹。
但事实上,这种怒气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关闭了孩子表达情绪的通道。
会共情的父母,会陪伴孩子安稳度过“黏人期”;
反之,不会共情、也没有耐心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03 我们该如何应对黏人的孩子?
黏人,和懂不懂事,和乖不乖都没有关系。
这只是孩子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不应该被制止,更不应该指责、被批判。
面对这样的孩子,爸爸妈妈可以尝试从这三点入手:
1. 通过安抚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
拥抱可以有效消除沮丧,提升人体免疫系统的功效。家人间的拥抱,还能加强关系,缓解摩擦。
对孩子而言,父母温柔的安抚就是一种直接表达爱的方式。
这种看似无足轻重的举动,却拉近了心的距离,孩子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确认父母的爱,获得安全感。
2. 多一点仪式感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说:“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强,但解读能力却很差。”
当孩子看见最爱的爸爸妈妈头也不回地关上门去上班的时候,内心总会产生各种担忧:
爸爸妈妈还会回来吗?
他们是不是再也不要我了?
爸爸妈妈还爱我吗?
……
这些想法会驱使着孩子用尽力气也要留在爸爸妈妈身边。
如果这时候简单粗暴地拒绝孩子黏着自己,孩子就会进一步解读为:爸爸妈妈果然不爱我了。
为此,家长可以多一些生活的仪式感。
比如出门前的一次亲吻,回家后大喊一声“我回来啦”,都能让孩子更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依旧不变。
3. 高质量的陪伴
前段时间看了一则新闻:
湖北十堰,一个14岁男孩报警称妈妈家暴自己,逼得自己要跳楼。
等民警了解情况后才发现,原来是因为妈妈总是看电视、玩手机,男孩觉得妈妈不关心自己。
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爱的陪伴。
当父母因为孩子的黏人感到头大的时候,或许孩子也正因为父母的敷衍而感到伤心。
4. 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独立长大的意愿。
但有的时候,因为父母不够“狠心”,所以剥夺了孩子独立的能力。
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如果还是像小时候那样黏人,父母一定要学会放手,不再充当孩子的温室。
只有经历过严寒酷暑的考验,孩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04 小结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鲍恩指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模式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人会倾向于复制早期原生家庭中建立的关系模式。”
面对孩子的情感诉求,如果父母能给予及时的回应和陪伴,孩子就会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他们往往独立又自信,能很快适应不同的环境。
但如果父母只是一味指责孩子,给他们贴上“黏人”、“不懂事”的标签。
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变得敏感、多疑,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甚至会通过极端的方式获取关注。
其实很多时候,黏人也不过是孩子一种表达爱意的方式。
他们的世界很小,小到只能看见爸爸妈妈。一个亲吻,一次拥抱就是组成愉快的全部。
所以,请好好珍惜孩子对你的依恋。
等很多年以后,再想起这些“甜蜜的负担”,一定会觉得负担不再,甜蜜加倍!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