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686|回复: 0

[时政热点] 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流放到了房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4-16 13: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中宗李显,高宗第七子,武则天皇后所生。高宗驾崩后,遗照太子李显继承皇位,皇太后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年)正月,皇太后废李显为庐陵王,流放房州(今天的十堰房县)。圣历二年(699年)庐陵王被召回洛阳重新做了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李显复位登基,景龙四年(710年)他的亲生女儿安乐公主和韦皇后合谋,在饼中放毒药,毒死了中宗皇帝。

作为一代皇帝,李显前后被流放房州十五年,在那里度过了他能施展抱负的美好时光。那么李显为什么会被流放?又何以能复位?唐高宗晚年,边境寇乱,战事连绵。据史书记载,从仪凤元年到开药元年五年期间,几乎每年都有大的战事。吐蕃先后攻略鄯廓河芳叠扶等州郡,又有西突厥骚扰安西,黑山等地,连绵不断的战事引起了国内政治动荡,大唐政权受到严重威胁。而高宗李治却沉迷酒色,不问政事,致使早就觊觎皇权的皇后武则天有隙可乘,他在皇帝面前进谗言,先后废立太子李忠,李弘,李贤,李显,政权逐渐被武则天所操纵。

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皇帝想在则天门楼宣布改元,大赦,但由于血气逆行,不能乘马,于是召集百姓入贞观殿前宣赦。当天夜间,高宗皇帝感到自己性命不久,宣宰相裴炎进殿,遗诏太子李显灵柩前即位,军国大事不能决断的由太后作出决定,话未说完,高宗皇帝驾崩了,中宗李显即位,尊则天皇后为皇太后。

中宗皇帝即位后,羽翼未丰,就像掌控朝政,引起皇太后不满。他把皇后父亲韦玄贞从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准备提升为侍中,还要授乳母之子物品官。在封建社会,皇帝封几个官职是正常现象。可是宰相裴炎提出了反对意见。中宗很恼怒说“我把江山社稷给韦玄贞都可以,难道还吝惜一个侍中”裴炎悄悄向武则天禀报此事,武则天早就有废帝篡权野心,这下正好找到了接口。光宅元年,-裴炎与中书侍郎刘炜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勋等勤兵入宫宣太后令,废中宗为庐陵王,扶下殿。中宗争辩道“我有什么罪过?”太后说“你想要把社稷给韦玄贞,怎么没有罪过”,中宗就这样被幽禁了起来。四月武则天就把庐陵王流放到了房州,在房州期间韦后生下了安乐公主。

中宗皇帝和韦皇后一同被流放房州,备尝艰辛,情爱甚深。李显每次听说宫廷使者到来,就诚惶诚恐,想一死了之,韦后制止道“福祸是没有一定的,反正是一死,何必怕成这个样子”。中宗曾与韦后私下订立誓约“他日有幸重见天日,惟卿所欲,不相禁制”。

武则天把中宗皇帝流放到房州后,立豫王李旦为皇帝。大小政事仍由太后决断,让李旦成为傀儡。光宅元年九月,她自称为帝。此后便大肆屠杀唐室,排除异己,祖武用事,皇权在握。唐室忠臣良将不满武则天统治,纷纷举兵讨乱,武则天一一予以平叛。

圣历元年春,武则天的姑侄武承嗣,武三思想当太子,多次通过别人劝说太后,皇上年事已高,当早立太子,太子者,当以同姓为嗣。言外之意就是想立自己当太子。武则天一时拿不定主意。宰相狄仁杰对太后说高祖皇帝定天下传位子孙。高宗皇帝把二子托于你,现在你想移位他族,这是违背天意,况且母子比姑侄更亲,若是立自己儿子,千秋万年后,配食宗庙,承继无穷,立侄子,天下没有过哪个天子把姑母供奉于宗庙的情形。后来狄仁杰和一些大臣极力相劝。一日,年已74岁的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昨晚我梦见一鹦鹉,两翼被折断了,你看是何征兆?”狄仁杰借梦发挥,这样解释道:“鹉者,武也,即指陛下;两翼即指陛下的两个儿子。陛下若起用两位殿下,两翼不就复振了吗?”武则天本来在确定继承人的问题上优柔寡断,听到狄仁杰的解梦,也就打消了立侄子为皇太子的念头。她从外地召回三子庐陵王李显、四子皇嗣李旦。李旦自觉不如兄长,李显遂被立为皇太子。

李显流放房陵与历史上的许多流放者不同,他头上还有一个 “王”的桂冠而不是失国之君或囚犯。同时,这个时期是大唐鼎盛时期,国安民阜,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之武则天并没有对李显 “制约甚急”,所以李显在房陵的物质生活是 “别宫”式的,这从 《房县志》中收录的贡生汪魁儒的词赋中可见一斑。赋中写道: “百丈城兴,九层版缩,璇琢琼雕,栏目磴复。其上也,楼观翚飞,帘牙鸟啄。其下也,芙蓉池开,琵琶亭续。其井也,黄琉八角以金镶。其城也,白石千紊而玉矗。由是人疑仙子,境胜蓬莱,珠帘星卷,宝镜月开,巧梳蝉鬓,淡抹鱼腮,眉间晕柳,额上妆梅,温柔香去,脂粉气来。”李显的住所不但建筑豪华,所用奢侈,就连嫔妃们也依旧妖娆、雍容。这些浓郁的宫廷文化特色,是影响和发展房陵地方文化的基础 。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