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胡枭峰
大家应该都有过这种体验,剧烈运动完或者抬重物后,手脚就会酸胀得不行,尤其是下楼梯,那叫一个酸爽。这种常常发生在运动小白身上的情况,往往到第二天也就自行缓解了。如果两三天、甚至持续一周都还没缓解,那你可能遇上了延迟性肌肉酸痛,就连专业运动员或长期健身的人都避免不了。34岁的健身达人金女士(化名)甚至严重到靠吃止痛药来控制情况。
腰痛腹痛,体温升高
检查却查不出病因
前不久的正常工作日,金女士突然感觉到自己腹部疼痛,这种阵发性的痛感还逐渐扩大至双侧腰部。更意想不到的是,下班过地铁安检时,她被提醒体温异常、无法通行,急忙赶到附近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时体温测出来有37.5℃,但我那段时间都在杭州,没有去过别的城市,我自己也很纳闷。”金女士接受了新冠核酸、抗体检测,肺部CT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等一系列检查,都没有发现异常。仍感觉腹痛的她,又到急诊科就诊,接受了一系列查体后,医生建议她急诊留观,但她觉得自己没什么大碍,便拒绝了医生建议,选择回家休息。
第二天一早,金女士自测了体温已经恢复正常,但腹痛还是没有缓解,她向公司请了假,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就诊。
“医生您好,我突然肚子痛、腰也痛,您帮我看看是不是得了怪病?”她焦急地说到。
接诊的全科医学科刘颖副主任医师详细了解了金女士的病史后表示,患者此前查体和辅助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腹部CT也正常,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促,无腹泻黑便等症状,呈孤立性腹痛,初步可排除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肠梗阻等器质性病变,无明显外伤史、无带状疱疹感染史,腹壁疾病、肌肉损伤性疼痛等可能性小。
那么,病因到底是什么呢?是心脏疾病,消化道疾病,还是腰椎间盘问题?她开始了抽丝剥茧的“破案”。
剧烈运动后没有拉伸
一个疏忽引发的疾病
“您还记得在开始腹痛前,做了哪些事情,特别是和平时不一样的事情?”刘颖副主任医师问到。
“嗯……我每天起来后会先做早餐,吃完休息一会后去健身,然后出门上班,昨天中午吃的是公司食堂,也没乱吃东西……”金女士边回想边道来。
“您平时有健身习惯?”
“是的!”
“最近健身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过程中有没有受伤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金女士表示,自己在一家文化公司上班,每天上午9点上班,她一直以来都有早上晨跑完再去上班的习惯。入夏以来,由于天气炎热,她跑得没有以前那么频繁了,好不容易碰到几天还算凉爽的日子,就想增加点运动量,选择了一条坡度比较陡的路线,时间上耽搁了一会,运动完没有拉伸就去上班了,但全程没有受伤。
运动强度突增?没有拉伸?当听到这两个信息时,刘颖副主任医师心中闪过一个念头:这会不会是乳酸堆积引起的肌肉酸痛?但为什么会持续两天且无缓解?难道是延迟性肌肉酸痛?
根据金女士的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她分析认为,要排除心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腰椎间盘疾病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化验,但考虑到金女士发病前的运动史,以及除了腹痛、腰痛外,没有其他明显不适,也有可能是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建议先对症治疗,避免剧烈运动、劳累,如有腹痛加重、黑便、发热、皮疹等及时就诊。
经过密切随访,金女士口服三天镇痛药后症状明显缓解,进一步诊断考虑是运动引起的延迟性肌肉酸痛。
运动适度适量,千万要拉伸
这两类人最容易出现问题
延迟性肌肉酸痛?小编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只觉得,运动后肌肉酸痛不是挺正常的吗?怎么会严重到需要吃止痛药?
刘颖副主任医师解释,延迟性肌肉酸痛是指机体进行大运动量后,特别是强度突增和/或新的非习惯运动后,运动部位出现的肌肉酸痛,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性肌肉疲劳,多在运动结束后24小时内出现,24-48小时最为严重,约5-10天症状消除。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通常认为高强度、长时间离心收缩是导致损伤的主要原因,比如下楼梯、下坡走、下蹲跳等。在临床表现上,除了具有一般的疼痛症状表现外,肌肉放松能力和收缩力量下降,多伴有肌肉僵硬,可见于长时间没有锻炼的普通健身者或突然超过正常训练强度的运动员。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诊断标准不是很明确,医生在诊断时会根据病程中有运动史,一般于运动后24小时内出现等进行辨别,还会与肌肉损伤性疼痛、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进行区分。
肌肉损伤性疼痛:有外伤史,受伤后即可出现的小范围锐痛,局部肿胀、痛点局限,同时伴有功能障碍,活动后加重。
急性阑尾炎:中上腹隐痛经数小时转右下腹痛为其特点,可伴发热和恶心。
急性胰腺炎:多在饱餐后发作,中上腹持续性剧痛、深压痛,腹痛扩展至全腹时,可出现休克症状。
肠梗阻:脐周阵发性绞痛多见,伴呕吐及停止排气排便。
浙大一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任菁菁主任医师提醒,运动应循序渐进,负荷不要太大,尤其是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运动一定要注意运动强度,运动后要做好拉伸,放松肌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