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交汇的宜宾,是万里长江第一城,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关键区、中国水资源保护核心区,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一直以来,宜宾高度重视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把建设“长江生态首城”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探索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拒绝污染 守护一方碧水蓝天净土
临江而生的宜宾人,亲水的愿望十分强烈。在江岸边,一群群游泳健身的宜宾市民身姿矫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展示着这座城市人民朝气蓬勃的活力。
宜宾紧扣“生态惠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守护碧水蓝天净土,赋予这座城市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
▲城市宜居,环境更美好。(陈忆 摄)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全市深入开展清洁降尘、秸秆禁烧、挥发性有机物整治等“十大专项行动”,实施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新建空气质量监测微站、区域传输自动站,推进新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2020年,中心城区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9.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提高至306天,综合指数下降到4.04。
通过全力加强水污染防治,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建设。2020年,全市5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宜宾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陈忆 摄)
全市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基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全覆盖,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4%,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生态优先 建设绿色家园
宜宾着力筑牢生态屏障,全面推进“三江六岸”生态综合治理,投资73亿元,建成生态廊道74公里。《坚持绿色发展建设长江生态第一城》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被住房城乡建设厅作为重点工作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通过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宜宾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1236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9%,森林蓄积量达2465万立方米。
▲长江生态综合治理临港段。(陈忆 摄)
围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建成龙头山竹生态文化主题公园等城市公园200余个、城市绿道170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76%。
“电动宜宾”行动中,宜宾更换环卫车274辆,投放新能源公交车807台,建成充电接口2000余个,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上升至31.5%。
▲三江口长江公园,天蓝,水净。(陈忆 摄)
此外,长江、岷江干流全面禁采砂石,取缔非法采砂和堆场92个,拆除非法码头33座,退出占用长江岸线8.36公里;坚决推动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落实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渔民安置,提前5个月完成退捕任务。
产业转型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改革的推进,让这座城市更有活力。
宜宾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持续巩固提升名优白酒等传统优势产业,深挖内在潜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对重点企业实施整体搬迁,中核建中、叙府酒业、岷江机械等30多户企业分步搬迁入园。宜宾被国务院表彰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
▲转型升级,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三江新区管委会供图)
通过吸引产业转移,宜宾培育新兴动力,将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的重要抓手。
全市加快发展智能终端、轨道交通、锂电等新兴产业,140多家高端长大型企业落户宜宾,智能终端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球首条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运营线高效运行,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正加快建设,四川时代动力电池一期项目正式投运。
以生态文明建设实效 护航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宜宾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山、水、城、人、文、业”六篇文章,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严守“三线一单”规定,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城市公园赋予市民更加美好生活空间。(陈忆 摄)
与此同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常态长效的举措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刚性底线,坚持生态惠民、生态为民、生态利民,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宜宾贡献。(来源:宜宾广播电视台)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