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774|回复: 0

[我要爆料] 民间戏班的行话俚语,十有八九你没听过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2-5-20 06: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间戏曲的演出大都要组成戏班来进行

戏班的规模、组织形式等

都不似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院团那样正式

通常七八个人就能组成

一个小班进行演出

戏班的规模很小

艺人大都要身兼数职

这种小班大都是半职业性质的

也就是说存在的时间不固定

通常是秋冬的农闲时节

艺人就聚合在一起组班演出

春夏的农忙时节就解散

艺人各自回家种地务农

这种业余艺人的小班又称“老斗班

这样的戏班在秧歌戏、采茶戏

花灯戏、二人台、二人转等

民间戏曲系统中较为常见

《上天台》刘秀

《清官册》寇准

《游龙戏凤》正德皇帝

《空城计》诸葛亮

《借东风》诸葛亮

半职业的班社经过发展以后

固定为职业班社

职业班社的艺人

不再农忙种地农闲演出

而是一年四季以此为业

半职业班社几乎各个村庄都有

逢年过节或者赶上庙会就演出

职业班社一般是由技艺水平较高的艺人

和他所教授的徒弟

或者性情相投的朋友共同组成的

班主各有衣箱、锣鼓、演出道具等

基本家什

班社的名称一般就是以班主的名称命名

以东北地方戏为例

组班之前大都要吃“合班饭

即班主在组班之前或者演出之前

把自己想要邀请的艺人请到家中

或者“下处”即艺人平日的居所

大家聚在一起吃合班饭

吃饭之际众人各自报上能够上演的剧目

然后大家根据他人和自己的情况

商量好此次演出的剧目

由班主写“

“单”就是节目单

写好后供演出之前请人“点单”所用

《定军山》黄忠

《打渔杀家》萧恩

《野猪林》林冲

“合班饭”名为吃饭

实际的意义已经超出了

为合班而吃饭的含义

它是演出之前的一种准备活动

是艺人们为了规范演出

采取的一种自觉性的行为

它体现了民间艺人对演出质量的重视

和艺人之间彼此的团结合作

由于开支紧张

班社到近期无人观看演出

也无庙会的村落中去停留

是浪费时间和经费的无意义行为

这在行话中叫“走空穴

为了避免走空穴

班社出发之前都要讨一个吉利

他们采取的做法是

把谷草等点燃烤热“响器”

“响器”即锣鼓

据说这样做以后

就能顺利地找到演出的场所

行话叫“走火穴

《挑华车》高宠“鹞子翻身”

《恶虎村》黄天霸

职业班社中除了主要演员以外

写头”是重要人物

写头,也称打地的

是二人转班社中负责联系演出的人

在过年过节闹秧歌、庙会

或者大户人家祝寿、小儿满月等时候

写头负责与当地村落中的负责人

或者该项活动的组织者

就演出时间和演出场地等事宜

进行磋商和联系

与此相对应

当地娱乐或者庙会活动的负责人

称为“齐头

《拾玉镯》傅朋

《白蛇传》许仙

《勘玉钏》张少华

南方地区的戏曲演出传统比北方深厚

明清时期,大官僚、大富商的家中

都养有自己的家庭戏班

被称为“家班

民间戏曲班社不属于这种家班系统

但是,有钱的老板却一样可以出资

组建班社,这叫“字号班

字号班是由出资人

请另一个懂戏的人来管理的

这个管理艺人的人被称为“老板

但他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老板

这就有点像现在的董事长和

雇佣的总经理之间的关系

这种字号班里的艺人待遇要高一点

工资一般是采取包银制

发固定的年薪

江西一带的戏班管这叫“枣子钱

但是

班中的艺人一般自小就卖身给戏班班主

生活也是十分艰苦的

《武松打店》武松

武生行扮演的哪吒扮相

《杨门女将》杨文广

清末以后

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

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组班形式

名角挑班

班中演员当天的演出收入分账领取工资

演出收入不固定

所以演员领取的工资也不固定

这种戏班称“分账班

旧时的民间戏班

老板供饭一般一日供给两餐或者三餐

也有发给艺人生米的情况

在一些特殊的岁时节日和场合里

老板还要请艺人们吃酒

开锣酒”是开锣唱戏以前

整个戏班的一次大的聚餐

艺人们要集体烧香拜祖师爷

之后,由老板摆酒设宴

戏班中不分大小和男女一律参加

与开锣酒相对应的是“停锣酒

也叫“敬班酒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中下旬

全戏班的艺人都要杀鸡宰牛放鞭炮

然后一起吃酒

因为第二天全班人要过年停演一天

所以被称为“停锣酒”

戏班的老板应该对全班人表示慰问

来年改搭他班的艺人

不会拿到老板在酒宴上给予的定金

便在停锣后离开

不会等吃这餐敬班酒

京剧旦角点翠(点绸)头面、黄帔

《贵妃醉酒》杨玉环

《辛安驿》周凤英

此外,每逢岁时节日之时

虽然不封箱休息

但是依旧要办酒席

端午节办“端午酒

中秋节办“中秋酒

因为这两个节日

按传统习惯是家家团圆的节日

艺人们离家在外免不了思念亲人

所以大家聚在一起乐一乐

缓解思乡之情

戏班这个演戏的组织

保障了艺人们的演出权益

所以艺人愿意进入到戏班卖艺

这种自己寻找班社参加演出的行为

被称为“投班

投班对职业艺人来说

是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

所以艺人们很看重

《小放牛》村姑

《西厢记》红娘

《乌龙院》阎惜姣

行业内的俗语

江湖奔班儿,尼姑奔庵儿

投班如投胎

讲的都是投班这一行为对艺人的重要性

班社对前来投班的艺人

一般应该持欢迎的态度

俗语有

江湖人到班,不唱也得吃饭

意思是说,只要是艺人前来投班的

班社即使不需要演员也要热情地对待

如果班社需要演员

就要对前来投班的艺人进行考察

这种考察有点儿像我们今天说的

找工作时的面试

艺人们的面试当然是要考察唱功如何了

在一些讲行话的班社里

还要用行话即“春典”来进行提问

讲究的班社要由班中德高望重的老艺人

先给祖师爷烧二十四炷香

然后要盘问来者各种问题

对答如流则被视为自己人

如果答不出就走人

这被称为“盘道”或者“盘江湖道

《四郎探母》萧太后

《打龙袍》李后

《钓金龟》康氏

江湖道指的是艺人

作为江湖人所要遵守的一些行规

经过盘江湖道这一关的艺人

自然就可以留在班中参与演出了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没有这么正式

在戏班演出的过程中

班社以外的人员希望参加演出

来者先到后台

抱拳对众位艺人口称“辛苦

再说请“赏饭”一类的行话

领班见此也就知道这是同行

可以视班中演出是否缺人

而决定让其参加演出与否

这种情况比较简单

演出结束以后来人即可离开

在演出的收入分配上

班外的人不能参与当场演出的收入分成

只能挣自己在观众席中取得的赏钱

这种参与演出的行为称为“赏饭”

《二进宫》徐彦昭

京剧铫期造型

《将相和》廉颇

既然是组织

就一定有相关的规章制度

班规

虽然这些规则距离我们的生活

十分遥远了

但是我们依旧可以通过

这些禁忌和规则来感受

民间艺人演出态度的严谨

班规当然也是千差万别的

我们选取其中规定得比较详尽的来看

比如江西修水县宁河戏

宁州十八班”的班规

忌临场推诿、忌见班思班

忌逞凶打架、忌指空骂空

忌偷奸犯盗、忌串门入户

忌打牌赌博、忌拐带妇女

忌夜不归班、忌搪账瓜津

违者,轻则罚款,重则坐公堂

乃至清除出班

江西吉安戏“吉郡临庆堂”班规

不准抽鸦片烟,不准与外人赌博

不准偷鸡摸狗,不准带酒演出

不准调戏妇女,不准带外人来班住宿

不准脱场、冲场,不准在后台高声谈笑

不准放快(乱讲),不准临阵脱逃

《群英会》曹操

《芦花荡》张飞

《闹天宫》巨灵神

《女起解》崇公道

《群英会》蒋干

再如东北二人转戏班的规则和禁忌

不准丢单拉髯错报家门

不准乱纲

(就是不许胡说)

不准逼场

(不配合对方演唱)

不准外掰筋儿

(指演唱中乱加词,难为对方)

不准捧斗

(指乐队不配合演员的演唱和表演)

不准雪片慢

(指化妆慢误场)

不准妨柴头

(对着鞋底化妆,目中无人)

不准乱动乱放“生意”

(指锣不能扣着放、钹眼不能冲上放

两块大板不能张开放、早饭前不能动响器)

不准欺师灭祖

不准自轻自贱

(如不卸装睡觉)

不准夜不归宿

不准扣斗挖相

(占同行和外行的便宜,向外行索取钱物等)

不准骚窑(打架)

不准招邪

(与外行的观众胡扯搞不正当的两性关系等)

不准说狐狸、黄鼬、蛇、狼

鼠、虎、刺猬、田鼠

不准说梦、画等一类犯忌讳的话

不准误场、不准乱唱

不准犯快

(不能说一些不好听的)

不准吵窑

(指的是不许乱吵乱闹)

不准乱道

(遵守江湖人的规矩)

《拾玉镯》刘媒婆

《钓金龟》张义

《连环套》朱光祖

《时迁盗甲》时迁

民间戏班的班规

被艺人称为“江湖道

不遵守江湖道的艺人不算江湖人

要遭同行唾骂和指责

这些规则比较凌乱

但是所规定的内容

却都是在认真严谨地规范演出

这充分表现了

民间戏曲演出的自律性

《小放牛》牧童

文/孙红侠

图/《中国京剧装扮艺术》

(常立胜 著)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