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199|回复: 0

公务员面试的“成功经验”,对备考遴选面试有用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5-27 18: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务员遴选考试巨大的竞争压力让很多考生都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究竟要怎么备考才正确,才能事半功倍,于是有些考生就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他们会沉溺于过去初任公务员面试的“成功经验”,备考也完全按照当初的老方法、老套路。看似走了捷径,殊不知,此一时彼一时。虽然遴选面试与普通的初任公务员面试从题目和考试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遴选面试在选人标准,考试难度、测查要素等方面都与普通公务员面试存在明显差异。
下面中公小编就给各位考生解读公务员遴选面试与普通公务员面试的三大区别,并阐述遴选面试为什么不能走公务员面试的“老路”,以方便各位考生科学合理备考公务员遴选面试:
区别之一——外在形式上的不同,决定了没法“走老路”。
普通初任公务员面试的形式通常以结构化面试为主,只有个别省份会针对特殊部门或重点岗位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面试,但总量较小。总体来说考试形式相对简单且单一,虽然保证了考试的过程公平,但也导致考生较为容易掩饰和伪装。
遴选面试虽然结构化面试仍是主流,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使用频率大大提高,甚至还可能会出现如竞聘演说、面谈考察、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文件筐测验等多种辅助考察形式,力图用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对考生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和测查,考试形式灵活多样,几乎不存在伪装的可能性。
如新疆区直公务员遴选就曾采取面谈考察代替面试、贵阳市直遴选还有竞聘演讲环节等。如果我们还是“走老路”,按照单一的结构化面试备考,难保不会在考场上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
另外,遴选面试可能会由各级主管组织部门统一组织,也可能由各用人单位自行组织,目前来看用人单位自行组织渐渐成为趋势。这样一来,一方面考试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大大提高,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岗位和部门需要自行设计考试的流程、形式,大大提高了考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的主要领导百分之百会出现在考官组中,而且通常是招考岗位的直属领导。考生的答题内容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人才期望,应对措施是否切实可行符合客观实际,一切都一目了然。所以考生必须对报考岗位和报考单位提前做好充足的功课,不能像当初一样指望靠笼统的回答浑水摸鱼。有这些人出任考官再想“顾左右而言其他”、“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区别之二——内在需求上的不同,迫使我们不能“走老路”。
《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暂行办法》当中规定,公务员面试主要测评应试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换言之,普通公务员面试考察的重点是考生的通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强调的是普适性而非部门的特殊性,对考生的专业性和岗位匹配性要求相对较低。
对于遴选面试来说则强调“干什么、考什么”的基本原则,面试都是围绕选拔职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实际来命制试题,突出对考生与岗位相匹配的能力素质的检测和评价。在实际考试中就体现在,遴选的面试题目表面上看与普通公务员题目差别不大,但实际上往往带有鲜明的报考岗位或部门烙印,要求考生对报考岗位的工作必须具备相当的了解,对部门相关政策有足够深刻的认知和领会,这样才能站在一定高度去看待和处理问题。
如江西省直遴选知识产权局岗位就曾考过“请你谈谈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山西省忻州市纪检委遴选考过“你对现在的纪检工作、纪检人员怎么看?”、江西省直遴选民政厅岗位考过“有人开着轿车拿低保,领导安排你去社区调研,你怎么办?”等等类似带有突出部门特色的题目。遴选面试中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成为了选人的软指标、硬约束。如果我们还是走大而化之的“老套路”去看待问题,或处理问题解决纠纷的手段脱离部门工作实际,都难以获得考官的青睐。
区别之三——竞争对手的压力,倒逼我们必须“走新路”。
初任公务员考试中竞争对手之间可能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域,素质水平千差万别,区分度明显。也可能有的人只是“陪考”不小心进了面试,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本身并不热衷,考试动力欠缺。但遴选面试不同,你的竞争对手对通过考试都抱有极大渴求,不然也不会顶着巨大压力来参加考试,而且这些人都是曾经的成功者自身素质不缺,还跟我们一样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实践经历。如果我们不能有所突破、打破常规,还用“老一套”如何能够从众多优秀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遴选面试无论从外在形式、内在需求还是竞争对手等方面都与普通公务员面试存在着明显差异,而这些差异最后都可以归结为是选人用人标准层面的差异。遴选面试要求考生“看的更高”、“想的更远”,做的却要更加“踏实落地”,体现出岗位和部门的“针对性和匹配性”。要能够运用未来岗位的身份去思索和解决问题,注重对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考察,关心考生对未来岗位的打算,所以我们要跳出过去备考思维,明白“走老路”是行不通的。
总之,面试是能力性考察而非知识性考察,所以知道如何做好并不等于就能够做好,知道考官喜欢什么样的人才不等于我们就能展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这需要长久的积累支持,还需要不断的打磨锻造,才能在面试的考场上战胜对手、无往不利。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