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432|回复: 0

[焦点话题] 四川百家姓·我的姓氏·贾姓13 | 贾鸿业镇守理县 通化贾氏成望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3 05: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贾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虽然曾有不少贾姓人迁往南方,但总体上来说,北方的贾姓人仍占多数。因此,在元末明初的战乱中,北方的贾姓人受害很深。明朝时的全国人口统计表明,贾姓人大约有25万,排在全国姓氏人口的第88位。而宋朝时的贾姓人口是39万,排在第40位。宋元明600多年里,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贾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得很厉害。

明朝时的贾姓人口第一大省是山西,有8万多人,占全国贾姓人口的三分之一。其次是山东和河北,两省人口大约为9万人。由此可见,明朝时的贾姓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在宋朝时为全国贾姓人口第二大省的四川,贾姓人口在宋末、元末战乱中锐减,到明朝时的具体数字无从考证。但有一个数据可以提供佐证: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浙江、陕西6个省份的贾姓人口,占全国贾姓总人口的98%,其余省份只占2%,也就是5000人。

理县通化贾氏,先祖在明朝入川平乱

明朝中后期,陆续有外地贾姓人迁入四川,并成为当地的望族大户。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十佳”优秀人才、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党支部书记贾正方主编的四川通化贾氏家谱记载,成化14年(1478),四川黑水少数民族起兵,湖北麻城孝感人张瓒奉旨征讨,手下有个将领叫贾鸿业。

贾鸿业是山西人,武举出身,进入军营,后到湖北黄州任职。

因贾鸿业才能突出,张瓒对他知根知底,在征讨黑水时,把贾鸿业调到身边,一起出征。在平息黑水的战事中,贾鸿业因功升任为都指挥使(地方最高军事长官)。

理县通化贾氏家族中,威武将军贾琳墓旁的石锣

此后,贾鸿业受命留守,对通化城(故址在今理县通化乡,通化为历史上的理县县治所在地,也是军事要塞)进行扩建、维修、加固,维持守护一方安定。

此后,贾鸿业及其后裔在通化繁衍生息。贾鸿业以下5代人:贾文斌、贾万贵、贾启、贾应禄、贾登科,都承袭了都指挥使职务。

明末,清兵大举入侵辽东等地,贾登科曾受朝廷派遣,率军到辽东作战。

此后,时任四川总兵的贾登联,还带兵在四川抵抗清兵。清朝建立后,贾鸿业后裔逐渐失去官职,成为平民。

理县通化贾氏家族中,威武将军贾琳墓旁的桅杆

在清初的移民运动中,住在通化的贾姓族人中,有的迁到了今都江堰市。如今,在贾鸿业后裔分布的县市中,都江堰市的人口最多,发展较为昌盛。

在清朝,贾鸿业的后裔以通化为起点,逐渐向周边,主要是向成都平原方向发展,现已分布到理县、汶川、茂县、小金、马尔康、都江堰、彭州、北川、平武、江油、成都、梓潼、新都、剑阁等地,人口上万。

从明朝到清末,贾鸿业后裔中,除具有将军世家的特色外,还出了17个秀才、两个贡生、一个画家。其中,贾良弼一家出了4个秀才,被称为“秀才之家”。

南充龙蟠贾氏,先祖在万历年间入川

如今的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高坪宫村的贾氏家族,先祖是明朝时的山西商河县人贾斌。

明英宗时,贾斌任都司令吏(县丞)。明英宗兵败木土堡被俘,兵部尚书于谦带领军民组织北京保卫战。当时京城吏员纷纷指责明英宗误国,很多人上了奏折,其中包括贾斌。

明英宗回国后,东山再起复位,以谋害皇帝罪处死于谦,贾斌也遭到清算,以罔言罪贬为平民。

贾斌带着全家到湖北隐居,以耕读传家。贾斌的四世孙贾康有贾宗儒、贾宗良两个儿子,贾宗儒迁到湖南,贾宗良留在湖北麻城县孝感乡九级坎高阶檐。

万历30年(1602),贾宗良的后裔贾祁,带着妻子王氏和儿子贾必通迁入四川,落业在顺庆府南充县城西甘枣岭翔鹤沟。

贾祁入川后,4代都是单传。到贾文斌时,生下了5个儿子:贾高伦、贾高佐、贾高位、贾高仲、贾高伟,此时已是清朝前期。

贾文斌在高坪宫贾家沟修建了3处住宅,乾隆30年(1765)又在高坪宫修建祠堂,5个儿子分别居住在翔鹤沟、朱村坪、茂家山、庞榨岩等地。

这支贾姓人,发展到现在,已有2500多人,主要分布在龙蟠镇的4个村和礼乐乡(五龙场)的两个村。

明末,原籍在陕西宝鸡县贾家岩的贾永胤,入川定居在今南部县永定镇。

同治2年(1863),南部县全县贾姓人在贾坝村三族合一,修建贾氏新祠堂,并续有贾姓合族后的40字新字辈。每年清明节,全县贾姓人都到新祠堂祭祀先祖。

兵部尚书贾谅,曾带兵入川平息匪寇

再来说说全国贾姓人的情况。相对魏晋隋唐宋元时期贾姓名人以家族式涌现的特点,明朝甚至清朝的贾姓名人,家族式出现的特点明显减弱,但贾姓名人的地域分布更为广泛,名人特征也非常突出。

明朝时的贾姓名人,有曾入川作战的军事家贾谅、被誉为明初“天下贤良”的贾铨、以清廉著称的贾俊、著名文学家贾三近、官宦世家贾应元家族、著名鼓词作家贾应宠等。

贾三近塑像

贾谅,字子信,先祖是山东博平县(1956年并入茌平县)人,一说是山东武城县人,明初定居在今山东枣庄市山亭区。祖父贾志刚和父亲贾旺,都是农民,家境还算殷实。

永乐9年(1407),20岁的贾谅考中秀才后,又考中举人,被推举进入京城太学读书。

贾谅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文采出众,又被选去侍读明成祖朱棣的皇太孙。因侍读有功,被朱棣升任为刑部给事中。

宣德4年(1429),贾谅上疏,揭发侍郎金庠受贿,使金庠等10多人被罢官或贬职。

贾谅又揭发阳武侯薛禄结党营私的行为,受到宣德帝的器重,升任都察院右都副御史。任上,贾谅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刚正不阿,后升任兵部尚书。

宣德8年(1433),江淮一带盗贼四起,宣德帝派贾谅领兵征剿。

贾谅到达徐州,运筹帷幄,设计捕获强盗头子,江淮匪患一一被清除。

四川又出现匪寇,逼近成都,贾谅受命带兵入川,打了大小几百次战役,终于平息了匪寇。

正准备回朝时,正统元年(1436),湖南湘潭乱了起来。明英宗急令贾谅转战湖南,挥戈东征。

在湖南,贾谅每次战斗都冲在前面,历经一年多,“锄强屏暴,楚人颂之。”

第二年,江淮、河南爆发洪水,贾谅又前去赈济灾民。赈灾刚完,安徽芒砀山一带出现盗贼,贾谅又前往征剿。

贾谅在外出征多年,转战数千里,经历大小战役1000多次。

正统4年(1439),在外征战7年的贾谅终于得以回京。在途经山东德州时,因积劳成疾,贾谅在客栈去世,享年52岁。

天下贤良第一,贾铨受到明英宗称赞

贾铨,字秉钧,今河北邯郸市人,永乐22年(1424)考中进士,最初出任刑科给事中,宣德4年(1429)改任礼科给事中。

任上,贾铨多次上疏弹劾其他官员,毫无顾忌。明英宗即位后,认为贾铨是个“刺头”,把他调离京城,任命他为云南大理府知府。

云南麓川宣慰司宣慰使思任发、思机发父子发动叛乱,兵部尚书王骥率兵征讨,贾铨奉命提供后勤保障,谋划有方,工作干得非常出色,让王骥感到很满意。

在王骥的举荐下,贾铨升任云南右参政,仍掌管大理府事务。不久,升任云南左参政。

正统12年(1447),因贾铨在任上为官清廉,政绩突出,深得民心,“军民数万人颂铨”,再加上参赞军务侍郎侯琎等人也向朝廷上疏,贾铨升任为云南左布政使。

当时云南按规定应每年向朝廷上交岁贡的马、银、盐、米等,但当地实在太穷,根本交不起,只得一年拖一年,积债太多。

贾铨上任后,上疏朝廷,将拖欠的岁贡全部免除,当地百姓拍手称快。

景泰7年(1456),贾铨在地方上任职9年期满,按惯例应入朝为官。云南军民苦苦哀求贾铨留任,朝廷顺应民心,让贾铨连任。

天顺4年(1460),在全国的官员政绩考核中,贾铨政绩卓异,被明英宗称为“天下贤良第一”。

当时户部尚书空缺,时任吏部尚书的王翱推荐贾铨为候选人。明英宗征询内阁大臣李贤的意见,李贤说,只听说过贾铨这个人的名字,没见过他。

贾铨奉命入京,明英宗派李贤去找贾铨“谈话”。李贤回来汇报说,贾铨这个人长相有点对不起观众,不大适合做户部尚书。

因为李贤一句话,贾铨与户部尚书的职位失之交臂,被任命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东巡抚,不久兼任河南巡抚。

在山东巡抚任上,贾铨重修了泰安东岳庙。河南遭遇饥荒,贾铨请求朝廷停征骡马,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成化初年,因都察院左都御史李秉到辽东督师,朝廷召贾铨回京代理都察院事务。

成化3年(1467),贾铨病逝,朝廷传谕礼祭他,赐谥号“恭靖”。

贾俊清廉一生,举人学历做工部尚书

另一个以清廉著称的官员是贾俊,字廷杰,河北保定府束鹿县(今河北辛集市)东柳科人。

贾俊的父亲曾任荥阳县(今河南荥阳市)知县,很有政绩。贾俊从小聪明过人,考中举人后,进入国子监学习。

从国子监毕业后,贾俊因成绩优异,被提拔为山西道监察御史,代巡浙江、山西、陕西、河南、南畿5省,“奖廉黜贪,锄梗植弱”,政绩显著。

成化13年(1477),贾俊出任宁夏巡抚。

在宁夏任上7年,贾俊主持构筑了宁夏西南边墙,又在今宁夏平罗县东岸轫修建河东“十八墩边墙”等,构筑边防防线。

成化20年(1484),贾俊回朝出任工部右侍郎。第二年奉旨到河南赈灾,回朝转任工部左侍郎,数月后升任工部尚书。

当时朝廷用人还是很注重“文凭”的,进士出身的往往能得到较快升迁、出任要职,作为举人出身的贾俊能官至工部尚书,简直就是奇迹,创造了明朝官场的纪录。

在工部尚书任上,贾俊“清慎俭约,凛不可犯”。大家都知道,做工程一事,里面的名堂非常多,明朝时也不例外,匠工与官吏勾结,虚估造价、偷工减料,贾俊都给予了严厉处理。

对国家修建茔墓之类的劳民伤财工程,贾俊都是尽力劝谏,能停的就停。对修筑城池、防止旱涝的闸坝等工程,贾俊却很重视,从人力、物力上给予保证和支持。

弘治5年(1492),贾俊修成太庙后殿,被加封为太子少保。

此时的贾俊已经65岁了,患有足疾,行走不便,4次上疏请求退休。弘治帝再三挽留后,只得答应。

弘治帝下诏,准许贾俊乘坐公家车、住公家驿站回乡,而且给予每年24石米的特殊津贴,4个轿夫的待遇。

弘治8年(1495),贾俊在老家去世,享年68岁。弘治帝特派官员办理丧事,由当朝高官撰写碑文。

贾俊在工部尚书职位干了8年,“望孚朝野。”一辈子没有个人财富,清廉一生。

贾三近文韬武略,文学才能一时之冠

贾三近,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又称太史氏、兰陵散客、宁鸠子、贞忠居士等,山东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人。

贾三近祖籍山东博平县,明初,祖上为避战乱迁到峄县。

正德年间,贾三近的祖父贾宗鲁考取监生,先后出任高淳县(今江苏南京市高淳区)儒学教谕(县学校长)和南阳府(今河南南阳市)儒学教授(府学校长)。

贾三近的父亲贾梦龙,随贾宗鲁在高淳和南阳生活了近20年。

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贾三近幼年读经诵诗,聪慧过人。

嘉靖37年(1558),24岁的贾三近参加山东乡试,高中解元,名声大振。

隆庆2年(1568年),贾三近赴京参加会试,考中进士,名列山东第一。

中进士后,贾三近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又过了两年,贾三近被授职吏科右给事中,开始进入仕途。

内阁大臣高拱和张居正的争斗,让贾三近难以适应,遂请假回家探亲,在家闲住两年。

隆庆6年(1572),张居正把高拱挤出内阁,当上首辅,起用赋闲在家的贾三近,任命他为户科都给事中,后官至南京光禄寺卿等。

因南京光禄寺卿是闲职,贾三近没去上任,而是以父母年迈、身体欠安为由,请假回到峄县。

万历12年(1584),贾三近出任光禄寺卿,同年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

在巡抚保定期间,正好碰到旱灾,饥民遍野。贾三近上疏要求朝廷开仓放粮,在河北广设粥棚,赈救灾民,写下了《煮粥法》《救荒檄》。

因赈灾有功,贾三近升任大理寺卿。还没上任,父亲病危,贾三近请假回家养亲。

万历20年(1592),宁夏起兵,万历帝封贾三近为兵部右侍郎,到宁夏督军平叛。

贾三近以父母年迈、身体有病为由请辞。同年,贾三近因背疽发作病逝。

贾三近除在政治上是一个文韬武略的治世能臣外,其文学才能也堪称一时之冠。

他不仅精于文学,擅长诗词,并且旁及佛道。他一生著作甚丰,著有《滑耀编》《西辅封事》《左掖漫录》《东掖漫稿》等,其诗散见于《明诗踪》《明诗纪事》《峄县志》《滕县志》等。

更为重要的是,《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贾三近(也有人说是他的父亲贾梦龙)。

贾应元家族,跨越明清两朝苦尽甘来

贾应元,字仁甫,今河北遵化市人,嘉靖41年(1562)考中进士,最初出任工部营缮司主事,后在济南、扬州任职,办事干练果断,克已奉公,手下人都不敢假公济私。

贾应元后升任山西副史,主持军队后勤工作。他管理的军饷收支、税贡账目,都尽心核实、毫厘不差,大小官员都很敬服他。

贾应元后又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云中时,曾上疏建议八大事情:增民堡、添墩台、备器械、固边城、丈屯田、蠲捕贼(免除逃亡人的税赋)、选正官、归土兵。

此后,他又进京出任兵部右侍郎,后转为左协理戎政。虽然任上尽心尽力做事,但因他人谗言中伤,被以违背朝廷圣命遭到弹劾和逮捕讯问,最终免罪回归故里,仍为民解忧排难。

77岁那年,贾应元去世,被追赠为兵部尚书。

贾应元的儿子贾维钥,字智明,万历10年(1582)考中举人,7年后考中进士。

崇祯2年(1629),清军进攻遵化城,贾维钥等带领城中父老投诚。清军撤走,明军回来,贾维钥全家83口被杀。

贾维钥的小儿子贾光前,在仆人的帮助下,逃到河南。

顺治元年(1644),清廷找到贾光前,恩赐四品服俸,还其田宅,编入镶红旗汉军,世袭佐领职务。

贾光前急公好义,对乡里的穷人慷慨相助。

贾光前的儿子贾绍闻,字子达,监生出身,历任巴州(今巴中市)知州、镇江府同知(副知府)。任上,他削减徭役,规范法制,深受百姓爱戴。

乾隆初年,贾绍闻回到故里,大力开展慈善活动,修学校、开山路、设家塾让村童读书等。

贾绍闻的儿子贾连城,因曾祖贾维钥的缘故,蒙恩袭职骑尉而进入仕途。

贾应元的另一个儿子贾维铉,贾维钥的弟弟,明末兵乱时,弃家远走五台山。

贾光前受到清廷的恩恤后,在五台山找到贾维铉。贾维铉见到贾光前,高兴地说,哥哥还有后人,自己已是闲云野鹤了,没有什么遗憾了。

后来,贾维铉又返回五台山,不知所终。

鼓词作家贾应宠,改变民间艺术流派

贾应宠,字思退,又字晋蕃,号凫西,又号澹圃,别号木散客、木皮散人、木皮子,山东曲阜人,明末清初著名的鼓词作家。

贾应宠出生在书香家庭,祖父贾信是贡生。贾应宠直到崇祯12年(1639)近50岁才考中贡生,出任直隶州固安县(今北京固安县)县令,后升任部曹、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

贾应宠的著作

崇祯末年,因见朝政腐败,贾应宠辞官回到家乡。

顺治8年(1651),贾应宠受到曲阜县县尉的胁迫,不得已,只得入京任职,被派往福建巡视。

途经曲阜时,贾应宠把胁迫他的曲阜县县尉罢免。

不久,贾应宠被免官,开始浪迹江湖,进入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

贾应宠创作的长篇鼓词《历代史略鼓词》,介于上层与民间、雅与俚、史与论之间,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深远,改变了民间艺术演唱流派多传承、少创作的倾向。

贾应宠不仅对历史进行驳辩,还把历代尊为经典的《论语》《孟子》予以演义,进行说唱。

他唐突圣贤,又“父字雅俚,庄谐不论”,被千古名剧《桃花扇》作者孔尚任视为“狂狷”之徒。

贾应宠到了晚年,“悲愤愈深,伴狂愈甚”,家乡的人都难以容下他,他把家迁到兖州府滋阳县(今山东兖州市),在穷困潦倒中死去,葬在今兖州市龙桥街道牛王村。

贾应宠著有《诗纲》、3卷《澹圃恒言》、1卷《澹圃诗抄》《太史挚适齐》等。

贾应宠与孔尚任的父亲孔贞璠交往密切,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塑造的说书人柳敬亭,就是以贾应宠为原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特别致谢

本期贾姓稿件的采访和资料,得到了四川贾姓研究者贾载明先生的大力支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