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6156|回复: 20

红色记忆丨冀中抗战故事丨徐英、贾桂荣回忆与杨文凤的战斗故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12 18: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抗日战争时期,在保定白沟河以南,雄县、容城、安新县一带,有支几百人的土匪武装,匪首杨文凤,也曾加入抗日武装,但立场不坚定,不接受改造,倒向日军,最终被我人民军队消灭。今天分享的是徐英和贾桂荣两位冀中九分区老同志关于杨文凤的回忆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徐英争取第三十大队独立营长杨文凤

作者:徐英

1939年3月初,我和田参谋、两个侦察兵共四人,骑自行车离开徐恩荣部队,又到了第五分区司令部(后期改编为十分区),由分区政治委员周彪同志接见。当我说明来大清河北的任务后,周政委说:“杨文凤部在这里表现很坏,如果用武力解决他,我五分区可以出部队。”我说:“大队领导要我通知并动员杨部迅速转移到大清河南活动,我得到杨部看看情况,如果杨部听从命令,问题就解决了,如果杨部还拖延不执行命令,待我回部队汇报后,再决定怎样办。”周说:“好吧!到杨部去要多加小心呀!”我说:“是,要多加小心。”
就此离开五分区司令部,又到“华北民众自卫军”司令部江东升部,当时该部驻白沟镇。记得江部驻白沟镇靠南边一片瓦房,南边有个大院子,当时在院内由江接待的,院内警卫森严,警卫兵除带有长、短枪外,还背着大刀、刀柄上还系着红、绿绸条,看上去很威武。
当我说明来意后,又说我是四分区部队的,到五分区来,对各部队领导机关拜访,要求多加帮助。在前几天由一二○师部队统一指挥,有贵部部分部队参加,我部三十大队也参加蠡县莲子口阻击战,贵部队打得很英勇,夺得阻击战的胜利。江说,我知道这个消息,一二○师指挥得好,战士们打得也英勇。江又说,最近日军对冀中的扫荡、清剿更频繁了。我说,是的,从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日军对蒋介石的战略进攻就停止了,转为对蒋战略诱降。日军将回师对其后方向我华北、华中创建的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反复进行残酷的扫荡、清剿,我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做充分准备,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对敌人进行坚决顽强的斗争,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在江部吃过午饭,便直奔白沟西南方向属容城县一个村的杨文凤部。
到达杨部后,我们说明来意,杨表示很“热情”。当大家都坐下来时,我便说,刘亦珂大队长让我们来当面转告杨营长,现在独立营的部队已有一定规模了。日军对我各抗日根据地区在加紧清剿、扫荡,尤其对冀中,首先是大清河北。因此要你们这个部队转到大清河南,和主力部队在一起进行反清剿、反扫荡斗争。大清河南目前回旋余地大些,请杨营长考虑什么时间动身转移?杨鬼头鬼脑地说:“上级命令应当服从,徐主任(张口就称‘主任')才到部队来,应各方面看看。我还有点事,×村有两挺轻机枪,非我(指杨)亲自去取,才能给,哪天去还得具体联系。”看样子杨还是拖延着不马上转移。当时也不好硬逼迫他转移,只有过两天再看吧。
白洋淀晚景

天已近黄昏,该吃晚饭了。我们四人,杨那边有五六个人,共十来个人,围坐一个大长桌,端上来的是玉米面窝头、小葱抹酱、小米粥。看样子是杨故意安排的,饭菜上齐后,他便说,我们抗日部队要艰苦奋斗,就吃小葱抹酱。我当时未说什么,心想这小子闹什么鬼点子。结果我们每天吃素的,有时候杨也陪餐,等陪我们吃饭后,他们都是酒肉加餐。
杨还带我们到各班、排去看。结果一看,各班、排都住村南面,都是砖瓦房,有的北房一排三间,有的一排五间,都是西头住部队,东头住家属。这些“家属”,都是油头粉面的妇女。后来听说,这些妇女,真家属不多,多是战士在各村找的,有自愿的,有被迫的。我当时对杨说,咱们看了各班、排战士及其家属,就是未看到营长的夫人和家属?杨伪称:我的夫人家属都在老家。
实际我已经知道,我才到该部不久,就有人偷偷告诉我,杨在×村找到一个得意的年轻少女,做他的小老婆,每次行军转移,都有专人护送,安排住处。现在他的小老婆就住在这家地主的四合院砖瓦房内,将大门口用砖砌好堵上,杨每晚架梯子到房内与小老婆会合住宿,不论白天黑夜,这里都有男女专人侍奉、警卫。
第二天早饭后,杨对我说,咱俩到村边转转。我当时暗想,这家伙又出什么坏点子,或有什么话要说。我当即答应,行,你说到哪里咱就到哪里。杨平时就身带两支驳壳枪,我身带一支驳壳枪,还有一枝八音撸子枪。我俩正在村边一面说话,一面走着。前面有几棵树,树上麻雀见人走去就飞,杨一举枪就打下一只。我一见连声说,你的枪法真好,要打日本鬼子,你一人就能打它一个大队。我心想,这是向我们示威了。就往回走,回到住所,屋内无人,忽然从他身上掉出一卷票子,他忙拾起来,便说,你用钱吗?我说不用,吃的老百姓供应,穿的公家发了,还用什么钱呢?你带这么多队伍,得随时准备点钱呀!正说着村干部进屋来了,便说,听说部队要转移呀?杨营长,部队别转移!就在我村住着吧!杨对我说,看!村干部不让转移!我说,这是杨营长在这村处的关系好呀!
李向阳的两支驳壳枪

杨离开我们到别处去时,村干部又来了,小声对我们说:“同志,我们为什么不让部队走,是因为部队住在我村,只是管点饭吃,部队离开我村,回头就根据在我村了解的情况,谁家富裕,就绑谁家的票,要谁家的钱,还不如留他们在村住,只是管点饭吃。”经村干部一说,就明白了这帮土匪同老百姓的关系了!
过了一会儿,杨又来了,对我说,徐主任,我得出门洽谈那两挺机枪的事,如果回来得晚,请你带部队转移。我答:“不行,一定等你回来带部队转移!”说着,他转身就走了。我内心打定主意,这个部队我不能带,一定要等杨回来。
晚饭后不久,营部的文书出来催我带队转移。我说,我同杨营长谈好了,等他回来带部队转移。天到半夜了,原在三十大队骑兵排当骑兵的战士,我认得他,名字记不起来了,我来到杨部就看到他了,抹着眼泪来到我们房间,小声说,徐同志,你们快走吧!杨营长要你带队,半路上设好埋伏,等你们到了,开枪将你们打死。他对外说,部队转移,中了埋伏,被敌人打死牺牲了!你们快走!我听了,将信将疑,回答说:“杨营长是我的好朋友,他不会害我,得等杨营长回来!你的话我明白了,你回去吧!”
这人走后,我叫两位侦察员将车子检查一下,看有没有气,将四辆车子都准备好。再看看、听听周围有什么动静。过了一会儿,侦察员说,车子检查好了,也没有什么动静。这时天已半夜,听到东面我们部队要转移的路上响了两声枪,看来那人说得有道理。
我们四人商议,咱们走吧!我得给杨写几句话,便找到一片纸,写了几句,大致是“杨营长:等你总不回来,忽然收到部队领导来信,说有急事,要我们速回,我们只好再见了!”我签了个名。接着研究怎样走,出门先向北,北面是新城,距离较远,不会有敌人来,走出二三里往西转,走一节再往南,直奔流通。流通在白洋淀边,有咱们的秘密交通站,到了流通上船进白洋淀住郭里口,白洋淀内的这个村,群众条件好,是安新二区小队(雁翎队)的根据地。这样,我们按计划走,平安地到了目的地。
三打杨文凤

作者:贾桂荣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大举侵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国民党在华北的部队溃退南逃,一时,散兵土匪横行,人心慌慌,非常混乱。
一九三七年八月,党中央派孟庆山到河北保东特委,在保东特委领导下,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创建根据地;广大工农群众、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关头,不愿当亡国奴,纷纷参军参战。而地主豪绅,也出来组织联庄会等武装,各霸一方,一时司令遍天下,主任赛牛毛。这时,杨文凤与刁多三(老八)合伙在白沟河以南,雄县、容城一带也以抗日为名组织起武装。刁多三是客城县王家营镇人,是经纪头目,靠包税投机为生;杨文凤是雄县大营镇人,土匪头目,依靠白洋淀芦苇作依托绑架勒索。二人趁机拉起了三百多人的队伍。
一九三七年九月,以地下党员阎钧为首倡议组织一个路的武装,已住满城县的孟阁位被委为第七路团长。孟阁位决定联络附近的小股武装,组建第十一路。刁多三被任命为副指挥兼二师师长。不久,刁多三、杨文凤又擅自改为容城县维持第二大队,戴上维持队的袖章。指挥部为团结抗日,派我乘过年之机,去慰问,并说服刁撤销维持队的牌子,再树起抗日的旗帜来。刁多三声称改变名称是为了拿些钱,还是抗日的,请指挥部放心,始终没有改变维持大队的称号。不久,刁多三与江东生为争夺白沟河镇打了起来,江东生击溃并占领了刁多三的老巢王家营。刁多三携眷逃到新安,经与刁多三会谈决定:刁的副指挥之职不变,其部下编为一个团即小八路第四团,杨文凤为团长。
一九三七年,指挥部组织我们三、四团,于容城以西联合行动。政治主任阎钧对我说:为了团结杨文凤继续抗日,要与杨文凤搞好关系。在这次联合行动中,我对杨文凤很伤脑筋,四团的纪律很坏,无法对付。同时,我带的三团也是刚收编来的,情况不十分了解,没有好办法,就用有事多商量两团开联欢会,联欢时,请杨文凤先讲话,我多讲军队与群众关系是鱼水关系,支持杨文凤讲的好话等办法争取他。在联合行动中,四团的人三五成群地出去绑架勒索,在群众中流行两句话:即:“要发家,跟刁八(即刁多三);要发横,跟杨文凤”。
一九三八年三月,指挥部动员去河间整编,出发时给我任务:要监督、团结杨文凤一起行动,防其逃跑。一路上,四团抓车打人,纪律很不好,我们对群众说些好话了之。整编后,将杨文凤编为三十大队一营营长。在雄县大李村整训时,组织上认为杨文凤不好教育改造,把杨调新兵营任营长,并由三十大队调给他一百支枪。杨文凤在雄县大营一带,收容土匪,又集中了三百多人。
一九三八年,独立一团撤出新安地区到雄县东北孙村。在过旧历年时,杨文凤派人与我团联系,并请我去大营他家吃水饺。我考虑不会出问题,就带几个人去了。以后我也请杨文凤来我团吃饭,他也如约来了。过了五、六天,我们提出要和他一起转到河西去,杨文凤口头同意,但到时又托词不去。我团单独转到河西羊定村时与雄县敌人战斗一天,各有伤亡。我团再向西转到三台镇时,杨文凤也转到河西来,在安新和容城接合部北张庄一带活动。
一九三九年秋末,杨文凤投敌,在安新县三台镇设据点。杨刚投敌时,敌人没重用他。一九四一年初,安新敌人委杨文风为警备司令,杨文凤疯狂起来,设据点、修炮楼、修公路、挖沟筑壕,不时外出扫荡。原伪军也都归了杨文凤。
一九四二年四月,地委、分区抽调我为武工队长兼政委到安新、之光一带,在县委领导下进行工作。当时地委书记吴立人对我讲:杨文凤很疯狂,你与杨文凤有过一段工作关系,要做他的工作,要他不要妨碍抗日活动。我到这个地区后,曾前后给杨文凤写过三次信,带过四次口信,大意是:要他勿忘抗日救国,要“身在曹营心在汉”,继续为抗日出力。但他只捎回一次口信说:“后会有期。”却没有一点好的表现。因此,决定找机会消灭杨文凤。
一九四三年秋,杨文凤带二十多个伪军到新安镇视察防务,我们正在任家房(在一个孤岛仅有的一间看苇房子),接到刘子鸣从新安城里送来的确实情报:杨文凤到了新安,下午可能返安州,都是骑自行车,杨带一顶大竹帽。我们知道二十四团三连刘玉清,隐蔽住在留村(刘玉清是留村人),便通知刘玉清立即出发。在船上交待了情况和任务,要他们埋伏在东向阳东边护堤苇中,争取全歼杨文凤。刘玉清同志对这一带地形熟悉,战斗打响后,把戴竹帽的人打死了,结果不是杨文凤。原来杨出发时,把大草帽给了别人,他自己逃脱了。
不久,二十四团从保定和张登之敌通电话中侦听到:“保定伪保安司令结婚,请了很多人,其中就有杨文凤。我们立即通知四连,前往设伏截击,没想到四连接到情报时,杨已坐上早班长途汽车去保定了。四连党支部研究决定:等杨返回时在半路上伏击汽车活抓他。
四连于下午二时左右埋伏在青纱帐里,直等到五时半,才见一辆破旧的长途汽车从保定方向开来。一进伏击圈,就被我打坏了汽车轮胎,部队迅速冲上去,车上的人吓得缩成一团。战士们一个个地仔细审视,除几个穿长衫、戴缎子帽的地主绅士和商人外,只有一个满脸是灰,身穿破烂衣服并搂着一个要饭的小孩的中年人,没一个象伪保安大队长。战士们没有见过杨文凤,就把汽车放走了。事后才知道,那个满脸是灰,身穿破衣的中年人就是杨文凤。他在保定街上拉了个要饭的小孩作陪伴,混了过去。
一九四四年秋,安新县大队获得情报:驻安新的伪军在青纱帐撩倒后要外出巡视防务,但具体时间不详。县大队立刻把情况上报军分区,同时通报给二十四团四连。四连和县大队都派人加强了侦察工作。
几天后,日伪军由安新县出动了。杨文凤和伪县长率特务队乘大卡车走在前面。紧跟在后面的是日本鬼子的一个小队。最后是两个伪军中队。第一天驻老河头;第二天由老河头驻到板桥镇;第三天由板桥镇驻到陶口村。四连屈景兴副连长亲自化装侦察,经过几天跟踪之后,摸清了敌人的活动规律。并估计到敌人于次日会顺公路回返安新。
根据侦察到的情况,军分区决定,在三青和胡辛庄一线歼灭敌人。伏击点设在三青附近。几支部队商定的作战方案是:二十四团四连(四个大班二百余人)以两个大班隐蔽在北青村,担任迎头打;另两个大班分别隐蔽在中青和南青担任拦腰冲;县大队隐蔽在胡辛庄担任后尾截击,防敌逃跑,迎头打响后由南向北包抄敌人;五小队和六小队分别隐蔽在河西村和堡家佐,战斗打响后也投入拦腰冲。各参战部队切记不要过早暴露。尽量放敌北返,以四连打响为号,按预定方案勇猛出击。
下午四时,敌进入伏击圈。四连两个大班首先打响,以两挺机枪用交叉火力将敌卡车打坏,杨文凤当即身负重伤。特务队跳下汽车抵抗。伪县长腿部负伤后,奔公路西北侧一片坟地逃跑,被我击毙。杨文凤负伤未死被我活捉,战士们给其包扎后把他捆在门板上,后抬时被群众打死。其余除少数鬼子逃窜外,两个伪军中队全部缴枪投降。
战斗进行了两小时,伪县长和杨文凤被打死。击毁汽车一辆,俘伪军二百余人,缴机枪两挺,长短枪二百余支。我牺牲四人,伤二十余人。参战部队受到军分区通令嘉奖。
土匪出身的叛徒杨文凤,反革命几年,至此身败名裂身亡。
这一仗所有参战部队情绪很高。安新县群众对杨文凤恨之入骨,一直盼望我军早日清除这一祸害。因此,这一胜利大大鼓舞了军民的胜利信心。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12 18: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头有点迷糊,王文凤还是杨文凤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12 18: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杨文风还是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的,但不往好处走,与人民为敌,被除掉也是咎由自取。所以站在人民立场,多为大多数着想,才是正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12 18: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容城王家营是个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2-6-12 18: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生动引人入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12 18: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四不妥。这是一张著名的历史照片,袁世凯养足疾于安阳洹上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2-6-12 18: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太好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12 18: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恶有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12 18: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12 18: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不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