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958|回复: 0

面对中年危机,如果你无所适从的话,就去看看汉高祖刘邦的故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21 16: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今的职场,对年龄超过35岁的人是很不友好的,于是乎很多人会提及一个关键词,那就是中年危机,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年危机,我们一般人,怎么去应对中年危机呢?听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成功和努力之间的距离是坚持,坚持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变换路径,调整策略,最终缩短与成功之间的距离。
提到汉高祖刘邦,很多人只说他是布衣出身,却忽视了他的年龄,他在沛县起兵反秦的时候已经40多岁,是个两鬓斑白年近半百之人,和秦末的群雄相比,他既不是项梁、项羽那样的楚国贵族出身,也不如彭越、英布、韩信等人年轻气盛,似乎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优势,那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
读书:有点文化就是资本和基础,刘邦是读活书而不是读死书。

刘邦小的时候,就不喜欢像父亲和兄长一样去操持家业,而喜欢四处游历,还曾经跟随燕赵之地的大佬张耳,去见了很多世面,他一直憧憬着做一位游侠。按照大多数人的看法,刘邦就是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市井之徒。实际上,刘邦是不想按部就班地和父兄一样,那种一眼就可以看到最后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说刘邦不学无术那是无稽之谈,因为家里小有资财的缘故,刘邦在少年时,便和好友卢绾一起在私塾上学,在丰沛之地人家也算是正经的读书人。后来做泗水亭长,尽管有萧何萧大人的鼎力相助,但如果刘邦一无是处的话,恐怕也难以胜任。
尽管刘邦在后来的表现中,似乎很看不起儒生,但事实上刘邦确实是识文断字之人,他看不起的是那些腐儒,而对于郦食其和叔孙通有真才实学的儒生,却都是以礼相待的。从这里我得到了第一个结论,刘邦的发迹是从他读书开始的,如果他大字都不认识半个,他有什么能力去游历四方,又怎么可能成为张耳的小弟呢?
信任和依赖:通过互利实现双赢,刘邦是那个可以帮你达成愿望的人。

如果按照为“造福一方”的要求,刘邦不是什么好官,他在沛县和主吏萧河等人勾结鱼肉乡里、污良为盗的事情没有少干。同时他利用萧何考核官吏的职权,提拔了一批自己的兄弟做官,连给刘邦赶马车的车夫夏侯婴都成了候补县吏,就是很能说明问题。有人奇怪在史书记载里,为什么刘邦每次出差办事,沛县的大小官吏都会送他些钱,而萧何送得最多。那是因为通过他不懈的努力,在丰沛之地的官场混得顺风顺水,上有萧何罩着替他遮风挡雨,下有一堆小弟帮衬,而刘邦居中,作为连接上下的纽带,自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丰沛之地的豪强雍齿和王陵,尽管都看不惯刘邦却也无可奈何,因为刘邦属于在丰沛之地,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
讲白道,有萧何、曹参和刘邦构成了丰沛之地的铁三角,讲黑道,有樊哙、周勃这些亡命之徒。对于萧何和曹参,刘邦的孝敬自然不少,很多人只看到了萧何每次在刘邦出差时多给他钱财,却不知刘邦给萧何的钱财比那些多了数倍,萧何给刘邦的路费,不过是礼尚往来的表示而已。其目的是要告诉世人,刘邦和他关系密切,动刘邦就相当于动我!萧何和曹参通过刘邦,可以拿到他们想要的财富,而夏侯婴、樊哙、周勃跟随刘邦,则可以达成他们做官的愿望,因此刘邦是个能满足他人需要的人,而从中刘邦也会得到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来自他们的信任和依赖。
联姻:刘吕之盟的建立,是刘邦实现蜕变的根本保障。

接下来才是刘邦在40岁的时候,实现人生转折的重要契机,甚至超过了前两个,那就是联姻,建立了刘吕之盟。单父人吕太公带着一家人从单父来到沛县,原因是为了躲避仇家的追杀,本来他和沛县令是老相识,因此寄居在其府中,吕太婆也打算把吕雉嫁给沛县令进而寻求庇护。但到了沛县不久,深通世故的吕太公便发现在沛县之地,真正的老大不是沛县令,而是那个看着不起眼的泗水亭长刘邦,从刘邦身上,吕太公看到了自己中年时的影子。自己的女儿吕雉虽然刚毅坚韧,但却是个女儿身,难以成就大业,而两个儿子都年轻气盛,不懂得厚积薄发的道理,不像刘邦深通世故,这个女婿是吕太后认可的。吕氏不仅是要帮助刘邦,也是要重新振兴吕氏家族,通过刘邦和吕雉联姻,就将刘吕两个家族的命运也紧紧连接在了一起。
吕氏不是依靠刘邦才发迹的,他们和刘邦是合作关系,在刘邦反秦的过程中,吕氏是以从将的身份存在的,也就是配合而不是被驱使。吕雉刚毅坚韧,和自己两个哥哥立下了大功,并且手握兵权有关,不然你认为刘邦身边的重臣,实力雄厚野心勃勃的诸侯,他们会怕一个女人吗?
变通和豁达:变通让你的路变宽,豁达让你的心变静。

刘邦的一生,身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他不墨守成规,而是伺机而动,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年轻的时候,刘邦仰慕信陵君,憧憬着做一个游侠,跟随张耳见识了不少。后来通过父亲和萧何萧大人的帮助,做了泗水亭长,成了国家干部,算是成了游侠的对立面,这是一次变化,但骨子里刘邦不喜欢约束。秦末乱世,刘邦看到了机会,但他不敢贸然行动,因为他怕杀头,论胆量他并不比萧何、曹参强到哪里去。直到大家都来找他,他才勉为其难出头做了沛公,带领大家一起去奔个好前程,算是做了个带头大哥。
从大哥到小弟的身份转化很快,刘邦经历了几次战斗的失败和雍齿的背叛后,意识到了危机,他投奔了项梁,一口一个大哥叫着,从项梁处刘邦得到了五千人马和十员大将。不久后楚怀王熊心继位,刘邦看出这个王不甘心做项梁的傀儡,于是主动向楚怀王靠拢,成为了“大人长者”,并获得了进军关中的机会,他成了六国贵族的利益代言人。不过进入关中后,刘邦通过约法三章和关中父老达成了共识,他的身份再次发生了变化,商人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言人,六国旧贵族势力的掘墓人。而西楚霸王项羽,自始至终都是旧贵族的代表,这也是他最后失败的重要原因。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是历史选择了刘邦,而是刘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才成为那个天选之子。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