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坡与浠水
唐宋八大家,苏门占三人。苏洵二十八,读书始发愤。虎父无犬子,苏轼更有名。苏辙是其弟,文坛一巨星。
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苏洵之子,苏辙之兄苏轼。苏轼可是北宋文坛巨擘,诗、词、赋无一不精,且是诗词“豪放派”之鼻祖,其诗词格调一扫前朝颓靡之气,开诗词旷达风格之先河。其文学成就足以彪柄千秋,为其后历代文人所景仰。如此能人,仕途却十分坎坷,屡遭贬谪。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而下狱,被判斩刑,若非王安石等人为其据理力争,搬出太祖曾立下不杀士大夫之训言,这位巨匠恐会就此陨落,不复有后来的成就。神宗收回成命,四个多月后,苏轼才被朝廷改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他才抵达黄州任所。苏轼在黄州任上计四年有余,他与浠水的渊源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元丰五年(公元1082)三月,他自感回京无望,想在黄州定居,于是决定购置田产,他听说沙湖地界有良田出卖,遂前往看田,中途遇雨,词性大发,写下了下面这首千古名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虽豪迈,淋雨却后果严重:手臂肿痛。请看东坡居士自己写的《东坡志林》中的“游沙湖”篇:“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廓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是日剧饮而归。”
蕲水即今日之浠水,沙湖也就是现在的南湖,与浠水巴河仅一条小河相隔。安常者,安时也,庞安时是北宋名医,浠水麻桥人氏,其家麻桥与南湖约相距三十余里地。
当时有个叫潘鲠的浠水县尉听说东坡在沙湖相田,便特地从县衙赶来与东坡见面。当他听东坡说因遭雨淋,手臂红肿疼痛时,潘鲠就给他推荐了浠水名医庞安时,并陪他来到浠水麻桥。到了庞家后,潘鲠给庞安时介绍了苏轼,并说明来意,庞欣喜异常。庞大夫一阵望闻问切,病情就了然于心。庞给轼仅施一针,针到则病除。庞不愧为当世名医!妙手回春,与众不同!东坡叹服不已。有意思的是庞安时是个聋子,当时问诊的情形东坡居士在其《东坡志林》“庞安常耳聩”中有记载:“蕲州庞君安常善医而聩,与人语,须书始能晓……”为何文中不称蕲水而称蕲州?因为那时蕲水属蕲州管辖。
这次东坡来庞家治病,庞留东坡在家住了数日。庞素仰东坡大名,只恨无缘相见。今因机缘巧合,贵人竟大驾光临,庞倍感荣幸。因此庞待轼如上宾,好茶好酒款待,殷勤备致,
并陪同苏轼游览了当地名胜蕲水清泉寺。苏轼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因治病与庞安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也成为了朋友。同时,苏轼也与蕲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故常来蕲水走走看看,他一共到此多少次无从考证,但他有一次夜间骑马到蕲水,在一个酒家喝酒,结果大醉,在蕲水东的绿杨桥上睡了一夜到是有确切的记载。有其词为证。
《西江月·黄州夜行蕲水》
(宋)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
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
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这也是苏轼为浠水写下的另一首词。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游历过多少名山大川,人文风景?浠水景色能入他的法眼,并为之写下两首流芳千古的诗词,可见浠水这个地方确实不错!苏轼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为浠水代言的形象大使。永远值得我们浠水人民怀念。
注:文中图片,均选自网络,如涉及作者版权,请通知本人删除。感谢画家们的辛勤创作。
2021.10.25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