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临近,周围就会出现一种声音:为什么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苗乡元宵火龙
几乎所有中国人都或多或少有这种感觉,于是人们为之找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譬如禁止燃放鞭炮啦、春晚越来越难看啦、物质条件变好了体会不到匮乏时期的愉快啦、聚在一起变难啦·············诸如此类,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过年的仪式感越来越来淡。
自贡灯会
一想到过年,我们的感情总会自动为它蒙上一层回忆滤镜,看春晚、放鞭炮、燃烟花···········这些曾经珍藏在记忆里的仪式化行动,只能在午夜梦回中重现。
但其实,在中国有许多地方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依然还遵循着传统,仍有着最鲜明最浓郁的年味,这其中就包括【阆中】。
四川阆中,这个已有23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城,有三国的壮怀激烈,有盛唐的膏粱锦绣,有明清的人间烟火,亦有如今的悠闲淳朴,是世人心中的“风水宝地、阆苑仙境”。
01
“风水宝地”
阆中,自古就是军事战略要地,前人称其“前控无路之师,后控西蜀之栗,左通荆楚之财,右退秦陇之马。”
三国时代,刘备入益州之后,曾派张飞镇守阆中(巴西)七年之久,其间还击退了曹操的三万人马,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故张飞在此殒命时,当地百姓还为他修了一座桓侯祠(张飞庙)。
拜大自然所赐,阆中因山水而得名。
《说文解字》中有言:“阆者,门高也”。阆中,山围四面,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拱卫四方,而流经此处的嘉陵江则呈U字形三面绕城,将地处平原上的古城三面封锁,呈开口向北的马蹄形格局,构成第二道屏障。
如果说山水是自然的厚赐,那么阆中古城的布局则彰显了古阆中人的智慧。
按照古人的风水说,阆中古城“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呈“金城环抱”之势,从堪舆学的角度处于理想的位置,为大吉大利。
阆中古城融山、水、城于一体,其建筑布局严格遵循风水穴法规划,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的“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02
“阆苑仙境”
站在古城的核心——中天楼上俯瞰,可以感受到阆中风水格局带给你的视觉惊喜。
城内的大街小巷均以中天楼为核心,以十字大街为主干,层层展开,布若棋局,街的布局如唐诗般规则,巷的长短则似宋词的长短句,东、西、南、北直抵江边,正对应中国文化里“崇方尚中”的建筑美学。
城内家家户户,皆按照城市北高南低的规律,沿着等高线修建;院落或坐北朝南、坐东朝西,或靠山面水、接水迎山,为纳光避寒,为藏风聚气。
位于城南的华光楼,通体盖翠绿色琉璃瓦,是阆中的标志性建筑。夜晚登楼北望,可见万家灯火。
古城规模宏大,核心区域2平方公里,有六十余条街巷,数十处名楼祠寺,上千座院落,多为明清时期建筑,鳞次栉比,雕梁画栋,煞是气派。
无怪乎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阆中逗留时,曾为其创作了60余首诗,并留下了“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对一些人来说,去阆中意味着休闲、游玩,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去阆中则意味着探秘、探寻风水和探寻春节之源。
03
“春节之城”
阆中,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但同时它也是中国春节文化的发源地。
公元前110年,阆中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受汉武帝征召,主持制定《太初历》,首次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恒定春节为正月初一,将原来以冬季十月一日为岁首恢复为以春季一月一日为岁首,并逐步形成了千古不衰、九州同俗的春节文化。
因此落下闳被今人喜庆地称作“春节老人”,他的家乡阆中,则成为了“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阆中,有着最为地道的年味。
阆中的“过年模式”会从腊八一直持续到二月初二“龙抬头”,在长达50多天的“阆中春节”期间,阆中人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走在阆中的街上,你会发现川戏、皮影戏接连上演,狮灯、龙灯走街串户,锣鼓声天中,浓浓的年味就在这样的热闹和喧哗中散发出来。
一个接着一个的民俗活动,在阆中街头呈现,满满的都是童年过年的记忆,家家户户尽是欢声笑语,街头巷尾都洋溢着过年的喜气。
走,带上家人去阆中过一个地道中国年!
虎年将至,愿你万事顺遂,长乐长安,团团圆圆过大年!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