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一下人机交互的发展历程,从简单的机械化操作到触摸键、电子屏幕的出现,再到如今的 VR 等交互方式,人机交互的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可以相信的是,人机交互在未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想象,如不再需要操作板面,让机器主动与人沟通。
FOKS 创始人张卷益曾是 eco design 的创意总监,有着 11 年的产品设计从业经验,曾带队完成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有大家熟悉的搜狗输入法、支付宝、有道词典等。在深圳湾主办 「WARE 2016 新硬件生态大会」上,张卷益从自己多年的经历和感悟出发,分享了「如何打造出色的人机交互」这一内容。
张卷益表示,理解、沟通、尊重是人机交互设计的三个关键点。
理解
「理解」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机器理解人,另一个是让人理解机器。
让机器理解人,不管做任何产品,首先你要分析目标用户,在这件事情上,你可以选择花短暂或长达一年的时间做用户调研,从用户来源、资料、喜好、需求、痛点等多维度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产品设计。
其次是场景化任务设计。在电影《Her》里,遭遇女友离开的男主角,在后来逐渐坠入到与人工智能的爱河中。如果发现用户对你产品有如此高的喜爱程度,那么你就要对这些用户进行分析,分析他们的使用习惯、使用场景、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并根据他们的一系列特征进行产品设计的优化和智能化。
让人理解机器,一个产品的设计应尽可能符合人们使用物品的常规意识。直觉化的设计让用户不需要额外说明的情况下就能上手使用。
沟通
人通过「输入」与机器沟通,机器通过「反馈」与人沟通。
人对机器「输入」的交互设计,在张卷益看来,用户的输入频次、复杂程度不断降低是其应该努力的方向,类似的例子能在洗衣机上得到体现,洗衣机上已设定好几个水位标准按键——用户只要根据需求选择就能一步到位。
机器给人「反馈」的交互设计,则要满足场景合理化、频率合理化、情感合理化这三点。在电影《环太平洋》中,两位主角在操作机器人的时候,能够得到很强的重力反馈,机器人受到攻击的同时,操作者也能感觉到疼痛。电影呈现出的人机交互从场景、频率和情感上都保证了体验的真实感。
另外张卷益还提到,机器的操作应该是稳定而短暂的,目标是提升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感,而不应给人以高频强烈的反应。当我们在操作一个机器的时候,如果总是被不必要的提示所打扰,这将是一个很糟糕的体验。例如驾驶员在驾车上高速的时候,汽车给出了温度提醒这种不必要的提示音,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尊重
人机交互中的「尊重」,体现在机器尊重人和人性、屏蔽互斥操作、保持礼貌这几个方面。
机器的交互设计需要尊重人,符合人体工学。比如在为电磁炉设计按键的时候,我们则需要考虑到人的安全,为之提供安全、合理的解决方案,将按钮设置在适合的位置,避免使用者遭遇烫伤等危险,这是一种尊重人的体现。
屏蔽互斥操作,指的是操作之间应具有互斥性,而不至于影响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的判断。如下图就是一个反例,一个酒店房间门上,「请勿打扰」、「请即清理」、门铃等触摸键都亮着,不具有互斥性,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服务生遇到这种情况时,将会无从下手。
保持礼貌,机器要始终对用户保持礼貌,换句话说,机器对人就应该如对待朋友一样。电影《Her》里面,与男主角谈恋爱的人工智能始终保持着温柔体贴的语气,从而俘获了男主角的心。而这个人工智能的配音演员——斯嘉丽·约翰逊,从未出境却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一贯的礼貌能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感。
除了以上对人机交互设计的理解,张卷益还强调了美的重要性:「正如乔布斯就曾说过,如果你做的东西不美,那它一定是错的,我认为,设计美感、视觉的提升无止境的。」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