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出没,一部非常魔性的动画。有的人觉得它很有趣,有的人觉得它不怎么样。而对于一部分动画的从业者来说,"熊"和"羊"一起构成了国产动画人的梦魇。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他们细心做出来的动画没人买单,熊出没这种土得掉渣的玩意却能黑红黑红的,传播到大江南北呢?
因为最近比较清闲,所以小编便想起了这个问题。最近国内的优秀动画很多,3D的2D的都有,但是和电视剧什么的相比,还是有小众之嫌,更多的还是在一个圈子里名气大,而没有扩散到全国境内。而熊出没的票房和影响力却是可以和真人拍摄分庭抗礼的......这样的成绩能让无数的同行们眼红。所以在这里,我们必须得问一句,到底为什么?
首先,我们得先把"羊"和"熊"分开。在萌娘acg研究所往期的文章里,小编分析过喜羊羊这位"风口上的猪"是怎么兴起的。喜羊羊是在国漫市场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出现的,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它的经历难以被后来者复制。但熊出没面对的情况不是这样。在熊出没刚刚出现的年代,它面临的低龄向动画市场实际上已经有了"山头"。从电影票房来看,第一梯队喜羊羊,平均每年可以过亿,而第二梯队则是赛尔号这些游戏向改编动画电影,差不多也有半亿多。而当时玩具类动画也一直在试图占据市场。熊出没面临的竞争是很大的。
其次,千万不可把"熊"的成功全部归结于被电视台轮番播放。因为反面例子显而易见,在当时许多电视台轮番播放的《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现在一点水花都没起来,反而砸了招牌。而且熊出没不仅仅是在一个台播放,而是很多地方电视台都在放——地方电视台又不是傻子,他们愿意这样轰炸式的播放,一定是有油水。
当我们将"熊出没"作为一个产品,从商业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时候,就必须引入一个概念叫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比较竞争优势的资源,以及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方式。而熊出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
如果从小编的认知开说,是三个现在已经显得有点过时的事,叫做"接地气",或者也可以叫做"中国化"。
想一想,你现在所熟悉的国漫里,能够明确地表明自己"是一部中国动漫"的元素有哪些?
是《镇魂街》里男主角快递小哥的身份,镇魂将的设定?是《一人之下》里冯宝宝的四川话和山歌主题曲?甚至是《斗罗大陆》里男主前世今生的设定,是虽然在西方背景下却有着传统武侠小说"争老大"的传统,到《魔道祖师》"这他妈怎么可能是外国动画?"的水墨风格?随口一说,都有这么多。然而,在《熊出没》刚刚出现的年代,这些几乎不存在。
喜欢以历史作为题材的央视动画时代结束后,商业生产的动画最初几乎没有任何"加入生活化元素"的自觉。喜羊羊用能标识它是一部中国生产的动画?蓝猫用什么标识它是一部中国生产的动画?虹猫蓝兔虽然是武侠风,但是它是一部"古风向",和央视的动画区别其实不大,而且离真实的生活也很远。
小编还记得11年左右看《魁拔》的时候,一边惊叹"国产动画也能有这种精度啊!"一边又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总觉得《魁拔》的画风、世界观、人设自己好像在很多部动画片里看到过——直到看到"佩戴大红花送去参军"这个镜头的时候,才忽然笑出了声。不是说非得有点东西标识"是中国动画",而是说,有这种好像存在于记忆力但又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有着一下子击穿人心的魅力。原来中国动画里的世界,不是日本人眼里的世界,不是美国人眼里的世界,也不是一个涉世不深的儿童眼里的世界,而真的是一个中国人眼中的世界啊!——可惜在当年,这种程度的"接地气",往往只是昙花一现。
(纳米核心当年B站上好多人刷光头强)
而《熊出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除了中国人,尤其是看过赵本山和东北小品当红那几年春晚那几年的中国人,不会有谁他妈的更懂光头强的长相多么有笑点了。这不仅是给动漫爱好者准备的动画片,这玩意是个中国人谁都看得懂,前期粗暴至极的叙事模式,还有那张神似赵本山的脸——那滑稽的人设就是最好的引流。至于内涵?管他呢!起码,你得先把人引过来。如果你连红都没有红过,又谈什么以后呢?
接地气,到已经简直有点恶俗的接地气。这才是在那个时代《熊出没》的核心竞争力。在那个年代内没人敢这么干,觉得太low。所以敢出手的那个就摘了桃子。
当然并不是说鼓励现在的动画都搞这样的噱点,或者说现在这种程度的"接地气"已经完全融入了国产动画的行业,而且融合得更好、更高级,比如最近的"阿珍爱上了阿强"。不过熊出没也绝不仅仅是靠着这一点就成功的。熊出没的创作公司深圳华强方特卡通,是怎样把这样一部动画从零做到价值几个亿的?在"解读熊出没2",小编将带着你一起回顾,方特卡通的发家历史。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