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534|回复: 0

托举——国家局帮扶湖北十堰30年工作纪实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11-23 21: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东方烟草报】

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稳步改善,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宜居,村民自立自强精气神有效提振……湖北十堰的乡间田野,处处涌动着喜悦和希望。

曾经,十堰有着深深苦涩:除了城区,全市下辖的郧县(现为郧阳区)、郧西县、丹江口市、竹溪县、竹山县、房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烟草专卖局自1992年以来先后结对郧县、郧西县、竹溪县、竹山县,开展定点帮扶,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倾力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彰显行业的责任与担当。

扛牢定点帮扶政治责任,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谋好——

一盘棋

1986年到1993年,是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使农村扶贫开发规范化、机构化、制度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国家局和十堰市牵手,开始了持续至今日的奋斗攻坚、托举友谊。

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全国一盘棋。在党的领导下,烟草行业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心全力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开展。国家局历任主要领导江明、倪益瑾、姜成康、凌成兴将足迹留在了十堰的贫困村落、山间小道,为贫困县脱贫出谋划策、集结智慧、倾注心血。

2018年10月,上任不久的国家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张建民专程来到十堰,查看国烟帮扶建设项目,并围绕烟叶产业发展、定点扶贫同当地党委政府座谈交流。张建民提出,烟草行业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继续营造全行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良好氛围;进一步发挥“党建+精准扶贫”积极作用,持续推进烟叶基础设施综合利用与产业扶贫创新有机结合,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

此后每一年,张建民都会专程赶赴十堰调研考察脱贫攻坚工作,现场办公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慰问鼓励国家局下派挂职干部,听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村民的意见建议,推动国烟帮扶迈上新台阶。

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是国烟帮扶十堰着力下好的“先手棋”。

郧阳区南化塘镇罗堰村,虽邻山近水、风光秀美,但在人们心中却曾经是偏远、贫穷的代名词。在南罗公路修通前,罗堰村村民到集镇需要走羊肠小道,再坐船,一天只有一次轮渡,加上等待时间将近一天才能抵达。

因为没有路,一位村民夜里走山路,一脚踏空,失去了生命;因为没有路,村里的农产品运不出去,挡住了村民致富的脚步。

修路,成了当地百姓最热切的期盼。1997年4月,时任国烟挂职郧县副县长冯京安了解南化塘乡亲的苦楚后,随即向国家局汇报,获拨修路专项资金43万元。7月,在冯京安的带领下,南化塘全镇1.2万名乡亲,顶烈日、抡铁锤、背石料,历时半年,硬生生在悬崖绝壁上凿出14.9公里乡村公路,彻底解决了南化塘5个村6000余名村民的出行难问题。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罗堰村村民只需驱车40分钟就能到集镇,周边市民也能顺畅进村,到河“畅”起来、岸“绿”起来、村“美”起来、人“旺”起来的罗堰村休闲观光。

一路畅通的不只是罗堰村。在郧西县,1999年1月,由国家局投资50万元,当地村民开凿土石67万立方米,长达22.5公里的“二龙路”(二天门村至龙王滩村)修通,解决了当地2200名村民的出行难、运输难问题。

修好一条路,盘活一片土,造福一方人。30年来,烟草行业怀着真情厚谊,投入真金白银,为十堰山区百姓送去一条又一条民生路、连心路、产业路、旅游路、致富路,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为乡村振兴赋能增速。

立足烟叶优势产业,突出地方特色产业,锻强——

一条链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烟草行业坚持把兴产业、促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帮扶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研、产、供、销”一条链,持续增强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

郧西县一些乡镇有种植香料烟、名晒烟的传统和基础。时任国烟挂职副县长陈江华,一方面将国际著名烟草专家左天觉、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尊权请到郧西县指导烟叶生产,同时组织烟叶技术人员到国内香料烟主产区学习;另一方面,他积极协调,加大了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倾斜力度,建晾晒房、水窖、水渠等设施,受益烟农9000余户。

在竹溪、竹山县和房县等地,国家局大力帮扶当地百姓发展烟叶种植。竹溪县泉溪镇坝溪河村烟农王美辉,先前一家8口人蜗居在3间破旧土屋里。2004年开始种烟后,他用种烟收入盖起两层小洋楼,不仅配齐了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还添置了摩托车、四轮农用车。近年来,王美辉连续多次被竹溪县人民政府评为“烟叶生产模范户”,并被推选为竹溪县泉溪镇人大代表。

竹山县烟农蔡华震,2008年开始在擂鼓镇种烟,如今是擂鼓烟区连续多年烟叶产值、亩均收入最高的职业烟农。2021年,蔡华震种植烟叶纯收入达35万元以上,其增收致富的典型事迹被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节目专题报道。

在十堰,像王美辉、蔡华震这样的乡亲越来越多,大家靠种烟实现了增收脱贫、发家致富,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烟叶产业已经成为十堰南部山区“烟农增收离不得、巩固脱贫成果缺不得、乡村振兴少不得、财政增税弱不得”的特色富民产业。

截至目前,烟草行业累计在竹溪、竹山两县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13亿元,累计收购烟叶183.61万担,实现产值18.52亿元,烟叶产业惠及人口达10万余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烟草行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帮扶地区特色资源优势,不断延伸完善产业链,以特色产业促绿色发展,托举村民奔向美好生活。

今年34岁的石成强,16岁学习养蜂,如今是竹山县有名的养蜂技术能手。他还和志同道合的养蜂专业户一起成立了竹山县蜂之道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养殖产业。

2019年,国家局驻竹山县扶贫干部王玲、钟昊等人因地制宜大力扶植中华小蜜蜂养殖产业发展,指导扶持石成强开展蜜蜂保种、扩繁、增量,蜂蜜加工、销售一体化运作,带动贫困烟农、贫困户增收脱贫。

“国烟扶贫把我们合作社给带出去了、带起来了。”石成强说,“以前我们产蜜、繁蜂,担心销路。在国烟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蜂种、蜂蜜销路都很稳定。我们只要努力做好技术指导,乡亲们努力把好蜂蜜质量关,就能有好收益。”

为让甜蜜事业惠及更多村民,国烟扶贫干部促成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在竹山建立了专家工作站,请来专家对养蜂技术员、养殖户开展手把手培训。借用烟叶生产模式,依托专业技术服务公司,由养蜂技术员为蜂农提供“一条龙”服务,确保生产流程可控制、产品质量有保障、技术支撑成体系,提升竹山蜜蜂养殖产业竞争力。

同时,他们在擂鼓镇枣园村建立“蜂之谷”,在广山村建设金叶情甜蜜工厂,依托一谷一厂,探索打造“繁蜂—养蜂—取蜜—收购—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扶贫示范基地。

除了蜂蜜,国家局还扶持发展了香菇培育、牛羊养殖、蔬菜种植等产业,为千家万户送去了增收法宝。

以水润农美乡,以商富农惠民,织美——

一张网

水润百业,水美乡村,一张水网利民生。帮扶以来,烟草行业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变工程蓝图为基建样板、乡村美景,全方位改善农村发展条件,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水石门水库位于郧西县香口乡白岩河村,总库容3748万立方米,是一座集防洪、灌溉、综合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型水库。国家局投入援建资金1.81亿元。水库建成后,年提供清洁水源5950万立方米,解决了郧西县县城15万居民,香口镇、观音镇、土门镇和城关镇四镇15万人口、2.9万头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9万亩农田受益。

鸳鸯池水库位于竹溪县水坪镇鸳鸯池村,总库容1111万立方米。国家局投入援建资金8188.07万元。水库建成后,解决了城关镇、水坪镇1.68万亩农田的灌溉难问题。依托水库建设,下游的洛家河村已种植烟叶500亩,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如今,郧西县正在打造以水石门水库为核心的4A级水利生态旅游风景区,竹溪县在洛家河片区打造以烟为主,庭院旅游、花卉养殖等多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后将有力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网连农户,网通城乡,一张商网惠万家。按照国家局部署要求,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十堰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上下联动、积极作为,大力推进农网零售终端建设,发挥农村示范零售终端功能,助力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更好服务农村市场,增强“三农”发展后劲。

湖北省局(公司)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在定点帮扶村核桃树垭村指导建成“知音便民”综合服务体,零售客户沈兆有就是先行者和获益者。

沈兆有经营的店铺面积有100多平方米,他专门辟出一块地方,摆放桌椅供村民休闲;墙上挂有便民服务箱,里边既有纸杯、雨伞、消毒液等物品,也有扳手、钳子等修理工具。

“我们村有两家商店,现在都是便民服务店。”沈兆有说,“加入‘知音便民’终端行列,让我在增加经营收入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为村民服务,我很乐意。”

十堰市局(公司)以国烟定点帮扶的竹溪、竹山县为试点,推动“知音便民”综合服务体建设,注重发挥终端功能、保持终端活力、提升服务价值。具体来说,他们在“知音便民”综合服务体的功能发挥上突显“6+N”作用。“6”即现代终端的品牌培育、信息采集、消费跟踪等“六大功能”;“N”即服务“三农”功能,如送货上门、生活缴费、快递代收代发、农资农技帮办、农特产品展销等。

目前,十堰市累计建成农网现代终端1156户,建成“知音便民”示范店80家,初步织就了一张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便民综合服务网,助力乡村产业更兴旺、环境更优美,村民消费更便利、生活更幸福。

跑稳创造美好生活“接力赛”,跑出助推乡村振兴“加速度”,依靠——

一群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开展教育扶贫,不仅点亮了贫困家庭子女的人生梦想,也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为帮扶地区打造了一支永不撤离的发展生力军。

“小小儿童志气高,要想马上立功劳……”如今,竹溪县天宝乡兰池村白鸡小学的学生不用出村就能跟着远在北京的高级教师黄金燕一起学习儿歌。

竹溪县地处秦巴山区,共有92所中小学和教学点,大多数教学点只有两三名教师,面临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开不了、开不好”的困境。

2018年起,国家局先后投入帮扶资金450万元,累计建设直播间10个、录播室14个、教学点网校19个、同步互动教学点教室4个、智慧云教室799个,推动竹溪县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实现“双师教学”全覆盖,15个乡镇的7000余名学生受益。

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个平台,“双师教学”把北京名师请到了竹溪、把城区名师请进了山村,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不只帮扶竹溪教育事业发展,国家局对十堰教育事业的支持也是一以贯之。

在郧西县,国家局先后投资上千万元,援建7所希望小学,为20所初级中学建起图书室、微机室。

在郧阳区,国家局先后投资140万元,兴建了5所希望小学,让山区儿童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帮助310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在竹山县,国家局派出的两任挂职副县长对中小学教育帮扶项目一管到底——缺教学楼的,帮建;缺操场的,帮修;缺器材的,帮添;缺图书的,帮买。

助力十堰教育事业发展,让农村孩子上好学、读好书,长大为有知识有技能的可用之才,成为眼中有光、心中有梦、脚下有路的新青年,跑稳创造美好生活的“接力赛”,国家局一直在坚持。

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帮扶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

行业广大党员和帮扶干部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以小我铸大我,用心血和汗水温暖千家万户。

1997年,鲁春林、陈江华、冯京安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毅然决然投身十堰扶贫事业。

此后,沿着他们的足迹,李健、张跃、孙卫国、邓俊、张建华、刘建利、宫强、万里鹏、周义和、孙桂芳、吴践志、李锐、陈哲平、王刚、王彦康、陈晋东、陈祥、张鸣一、国文彤、罗维阳、崔焰、唐国忠、童冠华、刘至酉、陈阳、陈勇、孙胜群、张为、肖建新、石昌盛、王玲、轩松岭、毕耕、钟昊、宋启航、张铮、王皓、高斌、李欣、丛蔡佳等40位挂职干部一任接一任,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秦巴山水。

他们走过险路、爬过高山,来到偏远的村庄,以实际行动跑出了助农惠农“加速度”。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奔赴哪里。

据统计,1992年至今,国家局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折款9亿多元,项目覆盖52个乡镇720个村,解决了25万人的行路难、26万人的吃水难、27万亩农田的灌溉难和4万余人的上学难问题,3万余农户通过烟叶及相关产业的带动摆脱贫困,走上了小康之路……此外,国家局还通过“母亲健康快车”公益项目向十堰捐赠医疗救护车及医疗器械,帮助十堰群众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0年来,国家局向十堰投入的不仅是真金白银,还有一任任帮扶干部和行业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坚持扶真贫、真扶贫、长托举、兴乡村的一片深情。

30年,半个甲子,穿越人海,风雨兼程,只为给予这片土地更有力的托举;30年,一砖叠一砖,一程连一程,一任接一任,只为看到山区群众更灿烂的笑容。

30年,不是终点,只是节点。

心系“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当前,烟草行业正在国家局党组坚强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扛牢定点帮扶政治责任,自觉服务乡村振兴大局,高质量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把规划蓝图高标准转变为振兴实景,奋勇托举定点帮扶地区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本文来自【东方烟草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