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167|回复: 0

[十堰城事] 湖北学堂梁子遗址发现距今100万年“郧县人”3号头骨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3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2-12-23 19: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坐落于汉江北岸,曲远河口西边(图1)。

遗址因于1989、1990年发现两具直立人头骨化石(俗称“郧县人”)而闻名,是一处集古人类化石、古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三位一体的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埋藏人类化石的地层的时代被测定为距今110~80万年。

△图1.遗址位置及地貌

两具“郧县人”头骨化石出土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学堂梁子遗址开展过5次考古发掘,发掘出丰富的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为解决早期发掘与研究所遗留的有关“郧县人”确切的体质形态、生存时代和遗址性质等学术问题,并为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活化历史场景创造条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2022连续两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武汉大学、郧阳博物馆、十堰市博物馆等单位,组成多学科交叉的考古团队,对该遗址开展新一轮考古发掘与研究。

△图2.学堂梁子遗址Loc.1发掘位置

以遗址范围内的山梁为基本地貌单元分为若干地点,各地点又分为若干发掘区。学堂梁子为第一地点(Loc.1),第一地点又分为ABCDE五个发掘区,总基点为N400E400,布1×1米探方,正北方向(图2)。

2021-2022年的发掘主要在B、C、E区进行。所有发掘都在自然层内按2~5厘米厚的操作层精细发掘。

C区第二至五自然层为该遗址首次揭露的层位,每个层位都分布一定数量的石制品,共出土83件,包括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片和搬入砾石(图3)。

△图3.C区、E区出土石制品(1.c18 石片;2.c3 石片;3.c14 石核-砍砸器;4.c13 石核;5.e157 石片;6.e31 石片;7.e28 石核;8.e43 石核;9.e117 刮削器;10.e65 两面器;11.e100 两面器)

出土石核大部分保留自然台面,以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式;小石片与大石片并存;工具的修理加工方法以锤击法为主。C区作为四级阶地最高点,保存了最完整的地层堆积,新发现的层位延长了该遗址的地层和文化序列,对于探讨遗址完整的地层、年代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B区位于遗址核心区,紧靠出土“郧县人”1号和2号头骨的A区,该区域曾在上世纪70年代土地平整时被削掉3~5米厚的粘土层。新一轮发掘在此共布设203个探方,发掘面积203平方米。目前共揭露3个自然层,深35~65厘米,未到底。地层情况如图4:

△图4.B区地层剖面

B区第③层为粘土质粉砂层。出土少量石制品和作为石器原料而搬入的砾石;出土郧县人3号头骨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化石大多包裹在坚硬的钙质结核中。

△图5.B区出土部分石制品

B区出土的石制品主要是石核、石片和少量有二次加工痕迹的石器,另有部分古人类搬运至遗址的石料(图5)。石核绝大部分为自然台面,单面单向剥片,以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式;石片普遍尺寸较小,未见大石片;工具的修理加工方法以锤击法简单加工为主。出土的动物化石呈杂乱块状或条带状聚集分布;部分骨骼化石保留了原始连接状态,表明这些化石被原地埋藏或未经过长距离搬动。经初步观察,动物种类有猴、虎、鬣狗、剑齿象、犀牛、野猪、小猪、貘、鹿、牛等,总体属于早更新世晚期森林型动物群(图6、7)。

△图6.B区出土动物化石分布情况

△图7.B区出土动物化石1肢骨2剑齿象臼齿3貘下颌骨4大型猫科上颌5跗骨

2022年5月18日,在距“郧县人”1号头骨发现33年后的同一天,在相距33米远的考古发掘地层壁面上,“郧县人”3号头骨面世。

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埋藏在B区第③层粘土质粉砂层中,保存完好,形态清晰,具有直立人的体质特征(图8)。

难能可贵的是,3号头骨形态基本正常,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所能提供的性状信息比以前发现的两具头骨更丰富而真实,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前两具头骨变形的缺憾。

△图8.郧县人3号头骨出土照

发掘所揭示的人类化石的空间位置、埋藏情况和沉积物信息,以及所展开的地层对比分析皆表明,“郧县人”3号头骨与以前出土的1号、2号头骨位于同一套地层中。

地貌位置、地层序列和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显示人类化石埋藏于早——中更新世地层中。以前采用电子自旋共振、铀系法、古地磁方法测年结果指向距今约100万年,新的取样和多方法测年将会得出更精确的年代数据(图9)。

△图9.取样合集

“郧县人”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保留该阶段人类重要而稀缺的解剖学特征;该化石处在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来源、东亚直立人与智人演化关系等重大课题提供了翔实而关键的化石及文化证据。本次发掘的收获为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的人类演化史,讲好东方人类故乡先民演化和文化发展的故事,提供了关键节点的重要依据与信息。

学堂梁子遗址所在的秦岭及汉水中上游河谷是我国也是世界非常重要的人类演化圣地。在陕西蓝田上陈村附近发现的约212万年前、非洲之外年代最早的石制品,距今163~115万年间的公王岭蓝田猿人头盖骨,在湖北境内发现的约100万年前的郧县直立人和大约同期的梅铺直立人、约50万年前的白龙洞直立人,约10万年前的黄龙洞早期现代人和150余处旧石器时代各时段的考古遗址,都分布在这一地区,构成200万年以来人类迁徙演化的廊道。(中国文物报)

编辑 段雪莹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