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停车场,随着门口车辆识别,道闸杆抬高,一辆私家车驶入。与此同时,停车场外显示屏车位数变动了,在“无锡市城市级智慧停车信息管理云平台”上,统计的可用车位数也相应减“1”。
这样前道数据并入后台的停车场,在我市已有7000余个。2020年起,我市先后搭建“无锡市城市级智慧停车信息管理云平台”和“静态交通大数据中心”,围绕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三统一”原则,将全市公共停车场数据并入一张网。
如今,“一座城一个停车场”正逐渐从理念走向现实,实现城市停车的数据“云采集”、泊位供需“云调度”、停车收费“云支付”和政府监管“云管理”。
打造停车场数字底座
截至目前,“无锡停车”智慧停车平台已实现全市7378个停车场174.9万个静态泊位数据和1168个停车场40.1万个动态泊位数据接入,迄今已为车主提供停车服务492万余次。同时,新建停车场备案也通过系统打通了城管、公安、发改委三部门的审批流程,方便停车场一次上传材料、统一审批通过。
城市停车数据的动态更新、实时共享和“城市-区域-车场”三级监控,是今年无锡智慧停车平台建设的一大进展。“要做到停车资源‘三统一’,首先要摸清无锡停车场、停车位的底数,将公共停车场数据采集到我们的系统中来,实现停车位的动态联网,知晓哪些车位停满了,哪些车位比较空,方便我们利用数据做接下来的决策。”市城管局停车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统一管理为何如此重要?2021年底,无锡首次对外发布“停车指数”,迈入“优秀治理”评价等级的门槛。但“停车指数”报告也显示,无锡在基本车位供给、公共停车设施供给、公共停车利用率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事实上,停车场数据不联网、不互通、不透明,价值挖掘不足,更导致车位周转效率低下,政府监管困难,群众出行停车供求矛盾日益凸显。
数据应用缓解停车难
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一些与时俱进的停车场景已在搭建数据底座的过程中“上新”。今年,我市推出“停车就诊联动”“先离场后付费”场景应用。在妇幼保健院,市民可以在预约挂号后同步预约停车位,让市民的停车时间从平均30分钟以上缩短至10分钟。“这个功能在妇幼保健院上线后,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最近市卫健委专门牵头召开推进会,促进‘停车就诊联动’在其他医院加速应用。”市城管局停车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基础设施搭建完成,停车“大网”面积越来越大。当前,无锡市区15个电子围栏点位已全部安装到位,我市已实现23个停车场、2946个泊位试点停车场的先离后付功能上线;完成36个场库7764个泊位ETC建设任务。市民可通过选择微信、支付宝、银联以及ETC等多种支付方式,达成“一次签约,全城通停”目标,实现不停车快速离场。
这个功能还有哪些优点?无锡市建政城市停车管理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副部长王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平均每辆车出场缴费需要停留20秒,而先离后付只需2秒,这意味着如果车辆开通该功能后节约了18秒的时长,能够在高峰期有效提高车场周转率;同时车辆减少起停还能有效降低碳排放。后期,随着停车资源“三统一”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市政府性投资公共停车场将全部实现先离后付功能。
“智慧大脑”引导停车
在“智慧停车”系统后端,是复杂的算法与数据分析,和厚厚的数据防火墙。但对市民而言,他们需要一个简单、便捷的操作界面来引导停车。目前,无锡不少市民已逐渐习惯使用“无锡停车”公众号中的各类停车功能。尤其在节假日前往景区游玩,大家不仅能够通过“停车引导”功能,提前查看各个景区的车位情况,还能够迅速找到在附近停车的备选方案。
“智慧停车大脑”助力城市管理。采集、分析停车数据之后,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数据,实现高峰预警、交通管理、违停执法等多领域融合应用,标本兼治缓解停车难题。比如,在什么时间段这个停车场使用度最高?平均每辆车要停多久?哪个区的停车场停得最满?对于停车拥堵区域需不需要及时派遣工作人员去疏导?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增设停车场或增设临时泊位?数据将作出最精准的指引。
关于停车服务更有趣的“黑科技”产品也在加快建设中。目前,市城管局正积极推进梁溪区和经开区两个核心区域设置停车诱导屏,将周边公共停车场的停车数据接入到智慧停车系统中,呈现在诱导显示屏上,帮助市民选择停车位置。
据悉,未来,我市将引导大中型停车场内部设置停车引导系统,在车行通道、各层交叉口设置自动区位引导装置,通过静态指示标志、动态空车位显示屏实现车辆引导功能;还将引导大中型停车场设置智能反向寻车系统,实现有车牌寻车、车位寻车、无车牌寻车等模式,提高寻车速度。我市还鼓励停车场积极探索采用云司机、大数据、出行即服务等新技术、新理念,提高停车场设备监控管理以及停车、寻车、预约、缴费等出行全过程的效率。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