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139|回复: 0

[原创] 母爱并不是伟大无私的,解读母亲对孩子的潜意识恨意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3-7-7 17: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十堰柏和心理 曲鹞奇
编辑 /十堰柏和心理 邹悦
伟大的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过,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是存在着恨意。温尼科特还细分列举了这些母亲对于婴儿所存在的恨意有17种之多。
比如生孩子需要经历种种痛苦和危险,生了孩子后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耐着性子辛苦的养育孩子。
女人生孩子前是美丽的,是被人关注的,但生孩子后,女人的身材走样还成为了一个不领任何报酬,还要时时刻刻照顾孩子的仆人。
母亲还要忍受婴儿臭臭的排泄物,还要忍受婴儿吃奶的时候咬自己。婴儿有时候并不那么听话,则会让母亲时时感觉到挫败感。
母亲对孩子有17种恨意,在这里不再一一解读理解。
母亲对于孩子其实是有恨的,这并不是挑拨亲子关系,而是让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变得通透分明。
传统文化中对于母爱的赞扬非常高,对于子女的孝道的强调也非常多,但过度强调亲子关系中好的一面,就会引发许多的问题。
母亲生下孩子后产生的内心里对于孩子本能的恨意,在高度赞扬母爱的文化中,就会让母亲感觉到强烈的内疚感。
女性在生了孩子后,她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以及现实状态都会发生改变,最有可能让母亲处在高度敏感、疲劳以及负性情绪当中。
比如母亲一晚上要醒好几次给孩子哺乳,还要面临孩子经常烦躁不安的大哭,再加上丈夫对妻子的照顾又极为有限,这些压力让母亲感觉到焦虑、烦躁,当这个压力缓解不掉时,母亲可能把这种愤怒转移到孩子身上。
有的家庭丈夫是长期缺位的,于是妻子会把对于丈夫的那部分情感以及自身的情绪压力无意识的转移到孩子身上,这都可能造成孩子的内心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问题。
当母亲理解了自己对于孩子潜意识当中存在的本能的恨意,就不会因为道德感而产生巨大的冲突。
母亲对于孩子存在的无意识的恨意,可能会让孩子理解为是我不够好,所以我不配得到母亲的爱。于是孩子这一辈子可能会尽其所能的试图改变母亲对自己的态度。
孩子要么会严格的要求自己,试图做出成绩来证明自己,要么会不断的惹出麻烦,逼着母亲来关注自己。但无论怎么做,孩子都会一辈子生活在我不够好,所以才得不到爱的自我信念当中。
当我们的文化又在不断的赞扬母爱的无私和伟大,那些没有得到过母爱的孩子就会更加的陷入到自我怀疑中,他们会笃定的认为我一定是个糟糕的孩子,所以母亲才那样对我。
这个信念未来会一直影响孩子的恋爱、学习、婚姻、事业以及健康。
孩子越能理解到母亲对自己情感中也包含着恨意,就越可能获得心灵上的解脱,因为孩子不再需要花一辈子的努力来获取母亲的认可。
孩子会明白这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温尼科特让我们理解了母爱并不是无私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这可以让母亲和孩子的关系中获得一些解脱和释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