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长速裁团队”清案显成效
桂林市阳朔县人民法院率先在广西法院系统成立首个以院长带队的速裁团队,即“院长速裁团队”。该团队由1名副院长为召集人、2名员额法官、3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组成,即“1+2+3+2”或“3+3+2”模式。该速裁团队以调解为主、以“快、简”为目标,通过简化送达、简化庭审程序等方式,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审判质效。同时,选派一名法官助理和一名法警不分双休日和节假日全天候送达。
自3月份成立“院长速裁团队”以来,至7月31日,共分流案件285件,占收案数的63.7%,结案223件,结案率达78.2%,平均审理天数9.69天,调解率80.2%,有效助推了“百日清案”活动的开展。
作者 | 徐弘
柳州法院“司法网拍”四个月成交额逾3500万元
2017年4月,柳州中院全面启动司法网拍工作以来,两级法院通过做好加温、加速、加码三个“加法”,有效驱动“执行攻坚”车轮,为执行财产处置变现提速增效。
截至8月11日,柳州市法院司法发布拍品247件,已拍卖61件,成交47件,成交率77.05%,成交额3556.5979万元,溢价率11.96%,为当事人节省佣金近百万元,拍卖周期、成交率和溢价率均远远优于传统司法拍卖,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作者 | 覃柳苏 宋成洲
柳州市用“法治+爱心”演绎一个个社区矫正动人故事
说到“社区矫正”这个名词,我们自然会想到这个名词背后的两个群体。一个是“社区矫正人员”,他们的心灵曾迷失在黑暗之中,如今以“有罪之身”在社区“服刑”,在外人看来,他们似乎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但他们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不能随意越界,他们还得遵守矫正工作要求,按时报到、及时汇报、定时参加学习和劳动。另一个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这个群体以基层司法所为主体,以社区为力量,以社工为辅助,构建起社会帮教网络,他们严格执行监管要求,努力改造社区服刑人员。
在这对严格监管与服从监管的矛盾体中,柳州市用“法治+爱心”的法则,破解了一个个社区矫正工作难题,他们坚持严格监管与人性化帮扶相结合,采取多元化帮扶措施,帮助服刑人员在社区内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其顺利回归社会。这里采撷几个社区矫正小故事,让我们从故事中感受“法治”硬度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真情帮扶的点滴温暖,更能读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正因为他们的辛苦付出,服刑人员才得以“重塑新生”,“解矫”后能顺利融入社会。
故事一:以情激情解“心”锁
20来岁的小丽(化名),从某职校辍学后,结识了有吸毒史的社会闲散人员,为获取毒资,她犯下了盗窃罪,最终获刑有期徒刑1年3个月,缓刑2年。
2014年初,小丽来到柳东新区雒容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那时的小丽陷入了人生低谷——因无知犯罪而深受打击,因家人一味责怪而自暴自弃。由于缺乏社会认同感,她依旧与社会闲散人员接触,出入娱乐场所,生活奢靡。
雒容司法所工作人员专门成立矫正小组,对小丽进行“一对一”的动态心理矫治工作。
“过去的事并不可怕,怕的是知错不改,一错再错……”针对小丽性格叛逆、消极冷漠、自我封闭的特点,心理咨询师语重心长地鼓励道。在矫正不良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心理咨询师更加注重小丽的性格重塑,与矫正小组工作人员一起多次到小丽家中与其家人沟通,使家人以平和的心态接纳小丽。
逐渐地,在温情的感化下,小丽不再“破罐破摔”。如今,她找到了一份自己较为满意的工作,交了新朋友,与家人的关系也趋于缓和。
故事解读:柳州市柳东新区雒容司法所把情感教育引入了社区矫正工作中,达到了“以情激情”的效果,使社区矫正对象产生接受教育的心理效应。久旱逢甘雨。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哪怕施以一点点爱心,都将化为温润心田的‘甘霖’,感化社区矫正对象,促使他们改造。
故事二:“飞鸡哥”幡然醒悟奔富路
“飞鸡哥”名叫覃杰(化名),柳州市融安县大坡乡人。曾因犯滥伐林木罪获刑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2013年,为响应乡政府大力发展飞鸡产业脱贫致富的号召,覃杰决定放手一搏,先在自家房前屋后养殖少量林下土鸡。但是,家里连几千元的启动资金都拿不出来,于是,他想到了自家林场里的树。由于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而砍树,他触犯了滥伐林木罪。
“砍自己的树凭什么要受到严惩?”覃杰心有不甘,在刚接受矫正时并不是太配合。融安县大坡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经过调查分析认为,覃杰本性并不坏,之所以犯错是因为法律知识的缺失,存在侥幸心理。
于是,除了日常例行的社区矫正内容外,工作人员还对覃杰开展了针对性的教育:首先,辅导其学习《森林法》法律法规,使其认识所犯罪行;其次,针对其对社区矫正及自己所获刑期不理解的情况,对其进行强化教育,观看相关视频,打消疑虑;第三,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帮助其彻底纠正错误思想。
在接受教育后,覃杰领会到法律的“宽严相济”,体会到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真心实意,下定决心好好接受矫正。现在,还处于矫正期的覃杰与弟弟一起合伙养殖林下土鸡,生意蒸蒸日上。他相信,通过辛勤劳动,好日子就在前头。
故事解读:融安县司法局大坡司法所抓住了认识教育的关键,有道是知错就改、知错必改。覃杰从不知错到知错,就把“改”字贯彻到脱贫致富的实际行动上去,这凝聚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心血和付出。打通了“思想认识关”,就能激发社区矫正人员接受改造、服从改造、愿意改造的原动力,从而,取得社区矫正工作成效。
故事三:失足少年重返求学路
今年16岁的小程(化名),曾因犯抢劫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在被法院批准暂予监外执行后,他到柳江区拉堡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
面对这名家庭教育缺失、生活环境复杂、就学经历曲折、厌学情绪严重的少年,拉堡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其制定了全年的集中教育学习以及未成年人学习法律法规考试计划,进行目标控制。
每个月,工作人员都会为小程等矫正对象授课并组织讨论,加深对法律法规的印象;组织小程等矫正对象进行公益劳动,培养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对小程家庭进行走访,帮助其父母转变观念,引导小程健康长大;要求小程每月按时交一份法律知识阅读记录,每月至少与其谈话一次……
在小程的思想逐渐发生转变后,工作人员还增加了目标——帮助其重返校园。为此,经过多方联系,去年,小程顺利入读某技术学校。小程的班主任说,他遵守学校纪律,上课认真听讲,已经很好地融入了校园生活,断绝了与社会不良青年的来往。
故事解读:柳江区拉堡司法所在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中,发挥学校教育人的功能作用,引入学校参与帮教,这无疑是一条值得学习的教育路子。学校仍是未成年人矫正最好地方,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同学的上进心,同龄人的交流往往能给未成年犯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不少学校不愿意接受有问题的青少年,特别是对正在社区接受矫正教育的青少年更是有拒而远之的态度。“问题”少年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改造,很难想象他们能有睛朗的人生。给“问题”少年多些受教育机会,他们一定能摆脱灰暗生活,做一个阳光少年、守法少年。
作者 | 傅永新
共青团广西区委书记李楚到港北法院调研
8月14日上午,共青团广西区委书记李楚一行到贵港市港北区人民法院调研。团市委书记王卿尉、港北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韦永新等陪同。
李楚一行实地走访了该院诉讼服务中心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圆桌法庭、心理咨询室及法院文化展馆等,并通过查看台账、翻阅资料、交流询问等方式详细了解法院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成效、开展校园青少年维权活动、帮教回访少年犯以及法院青年干警的思想动态等具体情况。
共青团广西区委书记李楚(左四)参观港北法院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
共青团广西区委书记李楚(左三)参观港北法院诉讼服务中心。
共青团广西区委书记李楚(左二)在港北法院心理咨询室翻阅台账。
参观中,李楚对港北法院共青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强青年干警凝聚力,进一步实现对法院青年干警的紧密联系和思想引导;二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持续做好法院共青团工作,更好地服务审判,服务群众,助力和谐社会建设;三是全面推进共青团改革工作,将改革工作落在实处,并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法院共青团工作的活力和效果。
作者 | 黄卓鑫 许雪萍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