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4690|回复: 0

资管新规落地,银行理财“破而后立”| 预见2022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2-10-27 09: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破刚兑实现投资风险的买者自负,是资管新规的核心要义,也是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主要目标。2021年理财产品是按照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的,净值曲线平稳,但2022年净值波动将明显加大。


经历三年多的考验,资管新规于2022年正式落地实施。喜迎寅虎新春之际,多位理财专家在展望2022年时表示,经过“破而后立”后,银行理财市场将持续深入地推进净值化及多元化转型。

一方面,理财子公司将继续保持扩容态势,不过“主力军”可能将转变为城商行队伍。而在此之中,对于部分不具备设立条件的中小银行来讲,或将更趋于向代销转型以谋求市场。
另外,在熬过消费者对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疑的至暗阶段,全面净值化时代迎来新篇章,不过目前在理财产品估值方面仍有加强整改的空间,预计未来净值型理财的收益波动将增大。


理财子公司将火热扩容资管新规过渡期于2021年底结束。2022年伊始,银行理财子公司队伍迎来“新成员”。
1月7日晚间,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收到中国银保监会批复,全资子公司浦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浦银理财”)获准开业。浦银理财注册资本为50亿元,注册地在上海。
浦银理财的到来,意味着市场迎来第八家正式获批开业的股份行理财子公司。截至目前,已累计有2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包括国有大行6家、股份行11家、城商行7家、农商行1家、合资银行4家。其中,有23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式开业。
“目前理财公司已经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发行机构,今年理财公司将继续扩容。”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未来发行机构将以城商行为主。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对于中大型银行,已经基本完成理财子公司的布局,但对于我国近4000家中小银行而言,来自城商行、农商行系的理财子公司的占比还相对较小。
有银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多数银行而言,设立理财子公司并不简单。“首先,最低注册资本要求是10亿元,将直接消耗掉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同时还可能影响其他业务拓展;其次,中小银行在人才、业务、系统等方面能力有限,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理财业务”。
不过,为了能够帮助辖区内的中小银行获得理财子公司“牌照”,部分地方政府也颇为用心。
1月1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方案》,宣布拟推动中原银行、郑州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发起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鼓励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依法依规与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和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合作。
除此之外,在外资方面,随着金融开放力度逐步增大,中外合资理财子公司筹建速度也有望加速。近期,市场传出有银行将设立合资理财子公司的消息:德意志银行有意就设立外资控股理财子公司事项与中邮理财洽谈,不过,目前双方尚未披露具体消息。


中小银行加速向代销转型在多数人看来,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对中小银行挑战将加剧,向代销转型或是今年破局方向。
据悉,根据《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下称“理财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应通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换言之,没有理财子公司的中小银行将无法展业。
“新规实施之后,对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中小型银行影响比较大。根据监管要求,中小型银行或要严控现有理财业务规模,但理财子公司成立门槛较高,中小银行资本压力较大,部分银行或放弃理财自营业务,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道路,或转为理财代销。”刘银平表示。
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小银行向代销转型或许是一种较为“实在”的做法。招联消费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据测算,如果参照信托公司监管标准,注册理财子公司所需的10亿元净资本,能支持1000亿元至1500亿元的理财规模。“换言之,如果银行理财规模小于1000亿元,意味着成立理财子公司后业务不够饱和,也将会影响资本使用效率”。
从目前来看,多数城农商行较难达到此要求。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末,上市银行中的城农商行理财产品余额规模大多不足千亿元,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余额甚至不到200亿元。
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理财新规提出银行可以自主开展理财业务,但相较头部理财公司,小银行已经没有优势,甚至部分省份相关监管部门在2021年年中提出过类似要求——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将无法新增理财业务,即存量规模锁定,并逐步消化。
近期,代销也逐渐被银行看重。例如,杭银理财有关负责人称,发展代销平台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目前公司已和17家银行签订代销协议,2022年将继续加大代销渠道的铺设力度。
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认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代销业务尚未对互联网代销平台、券商、基金公司开放。“在监管未进一步放开代销机构的情况下,应当抓住政策窗口,提前布局赛道,快速适应市场。此外,中小银行发展代销业务具有区域优势。中小银行在地方影响力较大,客户信任度较高,且受到当地政府扶持,有利于其建立稳定的代销合作关系”。
不过,一位城商行内部人员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对中小银行而言,即使向代销转型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自营理财能力,“如果没有自营能力,又缺乏专业人才,就不能了解所代销的理财资产如何,未来代销也需要让更为懂得产品的专业人士和机制来准入才行”。


居民理财将更趋多元化在理财产品销售方面,对多数银行而言,在经历净值化转型“最难熬”阶段后将迎来新开篇。
《国际金融报》记者对多家银行基层从业人员采访中了解到,消费者在经历保本型理财产品向净值型理财产品转型的不适期后,已逐渐对净值型产品接受与认可,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困局已经打开。
“消费者对净值型产品最担心的问题是,不承诺保本之后可能会造成较大本金亏损,但经过近几年的收益对比发现,净值型产品的收益率普遍能够达到年化近3%左右,甚至有的更高,不仅能够跑赢通胀,而且流动性也非常好。”某位银行人士称。
对于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在产品端的变化,平安理财首席量化投资官唐沪军认为,将会呈现三方面趋势:首先是对长期限产品的接受度更高,随着理财子公司投教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消费者将对长期限产品接受度提升,同时,此类产品也将为投资提供更具弹性的操作空间。
其次,含权产品品类将更丰富。其中“固收+”产品将有望获得大幅增长,主要在于当前固收类非标产品的资金规模受到较大限制,而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理财投资者的数量在快速增长,但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固收+”产品匹配,进而推动其快速增长。
再次,主题型理财产品将增加。近年来,随着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养老、低碳等概念的普及,以主题概念、主题行业等为主打的理财产品将逐步涌现,并能充分满足特定投资偏好客群的需求。未来,含权类、主题型理财产品将为投资者提供品类更丰富、收益更有弹性的投资选择。
据观察,从2021年开始市场便已经涌现出不少主题型理财产品,特别是在服务“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市场上关于ESG相关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及规模持续攀升。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12日,自2019年至今共发行了113只名称中含有“ESG”的银行理财产品。其中,2019年发行了2只,2020年发行了15只,2021年发行了95只,2022年发行了1只。
“考虑到今年是理财产品正式净值化后的第一年,对市场、金融机构及消费者来说仍处于‘磨合’状态,无论是机构转型还是居民接受度均需要有个过程。”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组研究员周茂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总体来讲,今年理财市场将处于相对慢热过程。


需逐步加强投教投入随着资管新规实施,在全面净值化、无风险收益率下行背景下,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也迫在眉睫。
“随着保本型、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退出市场,理财产品将全面打破刚性兑付,但由于过去银行对于产品估值仍习惯使用摊余成本法,导致当前很多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净值曲线过于平滑,可以说还未完成真正意义转型,未来理财产品估值可能成为监管的重点。”刘银平表示。
此外,某位大型股份制银行资管部高管也对此坦言,“2021年理财产品是按照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的,净值曲线平稳,但2022年净值波动将加大,甚至与部分基金产品不相上下。”
2021年9月30日,财政部发布《资产管理产品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理财产品等资产管理产品通过自主投资和委外投资方式持有的相同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估值结果应当一致”,严格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据悉,早在2021年8月,已有银行理财公司开始变更部分理财产品的估值方法,将其由成本法向市值法切换。换言之,估值方法调整成为银行理财行业的常态,理财收益波动将加大。
因此,在多数专家看来,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加强投资教育显然十分重要。
刘银平告诉记者,虽然近两年,金融机构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已经取得较为积极的进展,多数投资者也对净值型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理解打破刚兑、投资者自负盈亏的道理,不再像往常那样闭眼买理财,“但对部分投资者而言,依旧对净值波动的理财产品接受程度较低,尤其接受不了理财产品亏损,需要进一步提升理财知识和能力”。
据观察,银行正奋力在加强“投教”投入的路上。华夏理财投资研究部总经理助理邓文硕称,2022年,华夏理财将计划向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经济圈三个重点地区增派常驻人员,与当地分行客户经理保持实时联络,讲解产品运行逻辑,做好投资者服务工作。
“打破刚兑实现投资风险的买者自负,是资管新规的核心要义,也是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主要目标。”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也强调,在此过程中,提高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曾刚认为,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理财业务从设计、销售、投资等各个方面的投资者保护和信息披露要求,压实受托人责任,这也是目前各类理财子公司监管制度重点规范的领域;另一方面,需要针对理财净值化之后理财产品风险、收益特征的变化,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教育,培育更为理性的投资理念,为理财产品的转型创造更为良好的市场环境。
记者:马嘉辛
编辑:姚惠
责任编辑:毕丹丹
封面供图:陈偲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